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039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覆盖在架体上的网体,还包括:筒体,筒体横置于架体的上侧,筒体为波浪形,包括波峰部和波谷部,筒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入口,入口位位于筒体的下侧并靠近架体;晃动组件,晃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于波峰部的挡风板,多个挡风板所在的平面相互交叉,并且相邻两面的夹角为30‑60°;收集组件,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波谷部的存储部,存储部与筒体的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围网的基础上设置筒体、晃动组件以及收集组件实现对害虫的收集,减少害虫数量,从根源上降低其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不间断会遭受到病虫害威胁,轻者使得植物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或品质,重者引起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特别是对于集中种植培养的方式,病虫害威胁会造成大片植物损伤。为有效提高农林业生产产量和质量,在防治过程中因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同时,为提高植物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故物理防虫的围网在农林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传统围网就是具有一定高度和长度的网架,将种植地围起,特别是分隔多块种植地,以防止外界飞虫、跳虫进入。但其仅能够防止外界害虫进入,并不能够减少害虫,过多害虫的存在必定最终会有少量进入种植地,危害作物。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架体上的网体,还包括:筒体,所述筒体横置于所述架体的上侧,所述筒体为波浪形,包括波峰部和波谷部,所述筒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位位于所述筒体的下侧并靠近所述架体;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于所述波峰部的挡风板,多个所述挡风板所在的平面相互交叉,并且相邻两面的夹角为30-60°;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波谷部的存储部,所述存储部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包括柔性上部和硬性下部,所述硬性下部靠近所述筒体。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柔性上部的两侧面的兜风部,所述兜风部呈倒U型贴合在所述柔性上部的侧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上部的侧面面积大于所述硬性下部的侧面面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风板的剖面为梯形,并且其顶端的长度大于底端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兜风部的边缘向内弯曲。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晃动组件包括三个所述挡风板,三个所述挡风板所在的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并且相邻两面的夹角为4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存储部与所述筒体连通处的挡圈,所述挡圈呈倒锥形,并位于所述存储部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引诱部,所述引诱部远离所述入口。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诱部为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围网的基础上设置筒体、晃动组件以及收集组件实现对害虫的收集,减少害虫数量,从根源上降低其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2)本专利技术的筒体,一方面对害虫进行初步收集,使得害虫聚集,另一方面,其波浪形结构,具有高低起伏,其受风力晃动使得内部的害虫能够受重力作用进一步汇集在波谷部,为最终收集作准备,降低了收集难度,提高收集效率。(3)本专利技术的晃动组件设置在波峰部,进一步提高了筒体波峰部的晃动程度,使得害虫向波谷部聚集,提高了收集效率;进一步地,多个挡风板使得晃动组件在各个风向下都能够获得较大的迎风面积,从而确保晃动幅度和频率,确保筒体能够具有较大的晃动程度;进一步地,挡风板通过柔性上部获得较大的晃动幅度,通过硬性下部将振动传递给筒体。(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挡风板上的兜风部,进一步提高了挡风板的晃动幅度和频率;进一步地,兜风部对称设置在挡风板的两侧面,提高了兜风率,能够接触多个方向上的风。(5)本专利技术通过存储部内的倒锥形挡圈,降低了害虫进入存储部后再次飞出或跳出的概率,提高了收集效率。(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筒体内的引诱部,提高了害虫进入筒体内的概率,提高了收集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筒体剖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晃动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晃动组件的迎风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收集组件的透视放大示意图。具体地,100-架体,110-竖杆,200-网体,300-筒体,301-波峰部,302-波谷部,310-入口,320-引诱部,400-晃动组件,410-第一挡风板,420-第二挡风板,430-第三挡风板,401-柔性上部,402-硬性下部,403-兜风部,500-收集组件,510-存储部,520-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包括架体100以及覆盖在架体100上的网体200,以形成围网主体部分,阻隔种植地外部的飞虫或跳虫等害虫进入。同时,在架体100上侧还设置有筒体300以及晃动组件400、收集组件500,以对害虫的收集,减少害虫数量,从根源上降低其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架体100至少包括多个竖杆110,以形成一定高度和长度的主体架构,为网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架体上的网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筒体,所述筒体横置于所述架体的上侧,所述筒体为波浪形,包括波峰部和波谷部,所述筒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位位于所述筒体的下侧并靠近所述架体;/n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于所述波峰部的挡风板,多个所述挡风板所在的平面相互交叉,并且相邻两面的夹角为30-60°;/n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波谷部的存储部,所述存储部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包括架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架体上的网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横置于所述架体的上侧,所述筒体为波浪形,包括波峰部和波谷部,所述筒体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位位于所述筒体的下侧并靠近所述架体;
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设置于所述波峰部的挡风板,多个所述挡风板所在的平面相互交叉,并且相邻两面的夹角为30-60°;
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波谷部的存储部,所述存储部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包括柔性上部和硬性下部,所述硬性下部靠近所述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柔性上部的两侧面的兜风部,所述兜风部呈倒U型贴合在所述柔性上部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虫收虫围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飞张万里林庆胜李振宇肖勇冯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