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71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泥烘干设备。煤泥烘干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无动力风机、热风管,所述螺旋输送机为管式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具有圆管状的壳体,该壳体前端上侧设置有进料口,壳体末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该螺旋输送机具有的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均设置为空腔结构,所述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的空腔为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高热气与煤泥不能有效的进行热交换,及水汽形成水滴落入煤泥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泥烘干设备
本技术涉及煤泥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煤泥中一般含有较多的黏土类矿物,加之水分含量较高,粒度组成细,所以大多数煤泥黏性大,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这些特性,导致了煤泥的堆放、贮存和运输都比较困难。尤其在堆存时,其形态极不稳定,遇水即流失,风干即飞扬。结果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煤炭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制约了洗煤厂的正常生产,成为选煤厂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在现有的大多煤泥烘干设备中,均具有一个用于容纳、传送煤泥的装置,其采用燃料燃烧或电能产生的高热气流与煤泥一起沿该装置的前端进入,沿该装置末端排出,或高热气流沿该装置末端进入,与装置内的煤泥相对运动,沿该装置前端排出,通过热对流使煤泥中的水分蒸发,以得到干燥的煤泥,但此类煤泥烘干设备均存在以下问题:1、高热气流沿煤泥烘干设备一端进入与煤泥换热后温度降低,在到达煤泥烘干设备另一端之前已不再具备或者不能有效的与煤泥进行热交换;2、高热气流沿煤泥烘干设备一端进入与煤泥换热后,煤泥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水汽融入高热气流中,在高热气流温度降低时,水汽形成水滴落入煤泥中,出现煤泥被加湿的反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煤泥烘干设备,该煤泥烘干设备在输送、破碎煤泥的过程中,热风气流从设备内的输送机构的多个部位喷出,持续保持与煤泥进行热交换,同时,煤泥中水分蒸发形成的水汽会通过该烘干设备上端具有的无动力风机快速排出。该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煤泥烘干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无动力风机、热风管,所述螺旋输送机为管式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具有圆管状的壳体,该壳体前端上侧设置有进料口,壳体末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该螺旋输送机具有的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均设置为空腔结构,所述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的空腔为连通状态,所述螺旋芯轴封闭的前端通过连接轴与螺旋输送机前端具有的电机连接,该螺旋芯轴末端与热风管相连通,所述螺旋叶片朝向壳体前端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该出风口沿螺旋叶片一侧壁面朝向螺旋叶片内腔呈切线方向开设,该出风口的朝向与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该多个出风口等距间隔开设在螺旋叶片一侧壁面上,所述无动力风机设置在壳体上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热电厂冷却塔的冷却水余热对煤泥进行干燥处理,无需耗能,极大的降低了煤泥烘干的投入成本。2、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通过与高热气流换热后,通过热传导及热辐射与煤泥进行换热,使煤泥中的水分被快速蒸发,煤泥中水分蒸发形成的热湿气流与外部空气形成对流,进而被位于壳体上侧的无动力风机及时排除,避免水汽与外界空气换热形成水滴落入煤泥,对煤泥造成加湿的反效果;3、螺旋叶片在输送煤泥的同时,会对煤泥形成切割、破碎,并持续的翻动煤泥,有效增加煤泥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部位,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4、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在输送煤泥时,该螺旋叶片是通过朝向壳体末端的一侧对煤泥形成推送的,而螺旋叶片朝向壳体前端的一侧一般不会与煤泥接触,进而就避免了煤泥对出风口形成堵塞的风险,另外,出风口的朝向与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煤泥进入出风口形成堵塞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纵向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纵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横向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局部后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纵向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纵向截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横向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中螺旋芯轴和螺旋叶片局部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煤泥烘干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1、无动力风机2、热风管3,所述螺旋输送机1为管式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1具有圆管状的壳体11,该壳体11前端上侧设置有进料口12,壳体11末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13,该螺旋输送机1具有的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均设置为空腔结构,所述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的空腔为连通状态,所述螺旋芯轴14封闭的前端通过连接轴与螺旋输送机1前端具有的电机16连接,该螺旋芯轴14末端与热风管3相连通,所述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前端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51,该出风口151沿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朝向螺旋叶片15内腔呈切线方向开设,该出风口151的朝向与螺旋叶片15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该多个出风口151等距间隔开设在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上,所述无动力风机2设置在壳体11上侧;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输送机1由前端向后端输送煤泥,在煤泥输送过程中,热风管3向螺旋芯轴14中输送高热气流,高热气流通过螺旋叶片15上的多个出风口151吹出,在多个部位通过热对流与壳体11内的煤泥进行换热,同时,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通过与高热气流换热后,通过热传导及热辐射与煤泥进行换热,使煤泥中的水分被快速蒸发,提升换热效率,而煤泥中水分蒸发形成的热湿气流与外部空气形成对流,进而被位于壳体11上侧的无动力风机2及时排除,避免水汽与外界空气换热形成水滴落入煤泥,对煤泥造成加湿的反效果;另外,螺旋叶片15在输送煤泥的同时,会对煤泥形成切割、破碎,并持续的翻动煤泥,有效增加煤泥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部位,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从上述技术方案中我们可以了解,所述螺旋输送机1的螺旋叶片15在输送煤泥时,该螺旋叶片15是通过朝向壳体11末端的一侧对煤泥形成推送的,而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前端的一侧一般不会与煤泥接触,进而就避免了煤泥对出风口151形成堵塞的风险,另外,出风口151的朝向与螺旋叶片15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煤泥进入出风口151形成堵塞的风险。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末端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152。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三角形凸起152一端靠近螺旋叶片15外侧,另一端沿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末端的一侧壁面外侧朝向螺旋芯轴14呈弧线延伸。该三角形凸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煤泥烘干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1)、无动力风机(2)、热风管(3);/n所述螺旋输送机(1)为管式螺旋输送机,壳体(11)上设置有进料口(12)、出料口(13),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均设置为空腔结构,螺旋芯轴(14)两端分别与电机(16)与热风管(3)连接;/n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的空腔为连通状态,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前端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51),该出风口(151)沿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朝向螺旋叶片(15)内腔呈切线方向开设,该出风口(151)的朝向与螺旋叶片(15)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该多个出风口(151)等距间隔开设在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上,所述无动力风机(2)设置在壳体(11)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煤泥烘干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1)、无动力风机(2)、热风管(3);
所述螺旋输送机(1)为管式螺旋输送机,壳体(11)上设置有进料口(12)、出料口(13),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均设置为空腔结构,螺旋芯轴(14)两端分别与电机(16)与热风管(3)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芯轴(14)和螺旋叶片(15)的空腔为连通状态,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前端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51),该出风口(151)沿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朝向螺旋叶片(15)内腔呈切线方向开设,该出风口(151)的朝向与螺旋叶片(15)的旋转方向大致呈相反状态,该多个出风口(151)等距间隔开设在螺旋叶片(15)一侧壁面上,所述无动力风机(2)设置在壳体(11)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泥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5)朝向壳体(11)末端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1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泥烘干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源曹亚年唐欣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创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