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88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气囊展开初期阶段迅速且恰当地约束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具备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气囊具备:第1腔室(C1),其收容了充气器,在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展开;第2腔室(C2),其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展开;气体导件(100),其配置成在所述第1腔室内包围所述充气器。并且,所述第1腔室(C1)从车辆侧方观察,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框架侧壁部重叠而展开。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1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1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1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1腔室。此外,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2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2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2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乘员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在车辆的座椅侧部膨胀展开安全气囊从而保护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为了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在车辆上设置1个或者多个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有多种形态,例如,从汽车方向盘的中心附近膨胀而保护驾驶员的、所谓驾驶员用气囊;车辆受到横向的撞击或发生侧翻、颠覆事故时,在汽车的车窗内侧向下方展开从而保护乘员的帘式气囊;车辆受到横向的撞击时为了保护乘员而在乘员侧部即座椅侧部展开的侧气囊等。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备于车辆用座椅侧部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主安全气囊和辅助安全气囊,通过辅助安全气囊先于主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在早期约束乘员。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因在设置区域中受较大制约,对装置的小型化需求较强。此外,对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要求通过展开速度的提高和展开动作、展开形状的稳定化来保持恰当的乘员保护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0234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迅速且恰当地约束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此外,其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乘员保护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利技术适用于乘员保护装置,该乘员保护装置具备:车辆座椅,其具有形成坐面的座椅垫和形成靠背的的座椅靠背;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收容在该座椅中。所述座椅靠背具备在车宽方向侧部向车辆前方膨出的侧面支撑部,所述侧面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侧面框架,该侧面框架具有从水平剖面上方观察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框架侧壁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其通过膨胀展开约束乘员;充气器,其向所述安全气囊提供膨胀气体。所述安全气囊具备:第1腔室(C1),其收容了所述充气器,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展开;第2腔室(C2),其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展开;气体导件(100),其配置成在所述第1腔室内包围所述充气器。并且所述第1腔室(C1)从车辆侧方观察,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框架侧壁部重叠而展开。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1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1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1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1腔室。并且,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2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2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2腔室。并且,当气体导件、第1腔室、第2腔室分别由个别的面板即布材成形时,所述第2内部排气口形成为贯穿这三张面板。在此,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是指座椅的中心侧即乘员侧,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是指座椅的横向外侧即车门侧、中央控制台侧。根据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在气囊展开初期阶段,充气器提供的膨胀气体被气体导件引导流入至框架侧壁部的内侧的第2腔室和框架侧壁部的外侧的第1腔室,这些第1及第2腔室大致同时展开。在此,第1腔室从车辆侧方观察与框架侧壁部重叠而展开,因此在由框架侧壁部接住第1腔室展开时的反作用力状态下,确切地展开。此外,第2腔室的框架侧壁部侧即外侧则,由第1腔室或框架侧壁部来接住其反作用力。在所述第1腔室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3内部排气口,可采用通过该第3内部排气口,从所述第2腔室向所述第1腔室引导气体的结构。不仅是从气体导件,也从第2腔室导入气体而流入第1腔室,因此即使将第1腔室的容量即容积设计较大,该第1腔室也会迅速展开。所述第1腔室可包含收容了所述气体导件的后方区域,和与该后方区域的前方相连接的前方区域。此时,在所述前方区域和所述后方区域的分界部分,设置将所述膨胀气体从所述后方区域向所述前方区域引导的第4内部排气口。由此,将第1腔室划分为前后两个空间区域,可将该第1腔室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即长度变长,从而可在更宽的面积和范围内约束乘员。所述第2腔室可构成为从车辆侧方观察,以不与所述框架侧壁部重叠的方式展开,此时,跟与车辆框架侧壁部重叠时相比,第2腔室的展开位置向前方位移,因此具有安全气囊整体的形状更容易向前方扩展的优点。较佳为,在所述第1腔室的最前部设置将膨胀气体排出到外部的外部排气孔。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可具备内部膨胀部(300),其设置在所述第2腔室内,可通过从所述气体导件流入的气体膨胀。若采用这种结构,内部膨胀部将先于第2腔室的展开而开始膨胀。因此,在小孩紧贴座椅的侧面支撑部而坐或站立等所谓OOP即非正规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内部膨胀部在安全气囊的展开初期阶段膨胀,也因乘员即小孩压迫第2腔室,因此第2腔室处于难以膨胀的状态。其结果,在所谓OOP即非正规位置的状态下,可缓解第2腔室给乘员的冲击。即,通过预推腔室即第2腔室,可避免将OOP状态下的乘员向车辆中心侧撞飞的事态,除此之外还可将第2腔室给该乘员造成的伤害降低至最小。所述内部膨胀部(300)可设置成将所述第2内部排气口覆盖。此外,所述内部膨胀部(300)由布构件形成,可缝制在所述第2内部排气口周围。所述内部膨胀部(300)作为内袋可成型为袋装,可在该内袋上形成向所述第2腔室内排出气体的第5内部排气口。或者,所述内部膨胀部(300)作为内管或环形扩散器可成型为筒状,可形成为该内管或环形扩散器的上下端在所述第2腔室内部开口的结构。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具备系带,其具有与所述第2腔室的后方侧相连接的前端部,所述系带的后端部可连接在所述侧面框架上或用于将所述充气器安装在所述侧面框架的螺柱上。或者,在所述第2腔室的所述膨胀区域的后方形成非膨胀区域,将该非膨胀区域连接在所述侧面框架上或用于将所述充气器安装在所述侧面框架的螺柱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控制第2腔室在前后方向上的展开动作、展开形状、展开姿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侧气囊包含在座椅的车门侧即外侧展开的类型之外,还包含在座椅的车辆中心侧展开的类型。而且,向座椅的车辆中心侧展开的类型的侧气囊,一般称为“远侧气囊”、“前置中央气囊”、“后置中央气囊”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上使用的以车辆用座椅的外观形状为主的立体图,省略气囊单元的图示。图2是示出作为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内部结构体即座椅框架的立体图,省略气囊单元的图示。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气囊单元被收容的状态的样子。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截面图,对应图3的A1-A1方向的截面的一部分。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观察安全气囊展开的状态的样子。图6是为了表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而使用的示意图,示出安全气囊装置的展开状态,对应图5的A2-A2方向的截面。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对应图5的A2-A2方向的截面。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具备:车辆座椅,其包括形成坐面的座椅垫和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收容在该座椅中,该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座椅靠背具备在车宽方向侧部向车辆前方膨出的侧面支撑部,/n所述侧面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侧面框架,该侧面框架具有从水平剖面上方观察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框架侧壁部,/n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安全气囊,其通过膨胀展开约束乘员;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提供膨胀气体,/n所述气囊具备:第1腔室(C1),其收容了所述充气器,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展开;第2腔室(C2),其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展开;气体导件(100),其配置成在所述第1腔室内包围所述充气器,/n所述第1腔室(C1)从车辆侧方观察,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框架侧壁部重叠而展开,/n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1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1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1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1腔室,/n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2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2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2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111 JP 2018-003010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其具备:车辆座椅,其包括形成坐面的座椅垫和形成靠背的座椅靠背;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收容在该座椅中,该乘员保护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在车宽方向侧部向车辆前方膨出的侧面支撑部,
所述侧面支撑部的内部配置有侧面框架,该侧面框架具有从水平剖面上方观察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框架侧壁部,
所述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安全气囊,其通过膨胀展开约束乘员;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提供膨胀气体,
所述气囊具备:第1腔室(C1),其收容了所述充气器,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展开;第2腔室(C2),其在所述框架侧壁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展开;气体导件(100),其配置成在所述第1腔室内包围所述充气器,
所述第1腔室(C1)从车辆侧方观察,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框架侧壁部重叠而展开,
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1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1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1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1腔室,
在所述气体导件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2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2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气体导件被导向所述第2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腔室和所述第2腔室的分界部分形成有第3内部排气口,通过该第3内部排气口,气体从所述第2腔室被导向所述第1腔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腔室包含收容了所述气体导件的后方区域(C1R),和与该后方区域的前方相连接的前方区域(C1F),
在所述前方区域(C1F)和所述后方区域(C1R)的分界部分,设置有将所述膨胀气体从所述后方区域(C1R)向所述前方区域(C1F)引导的第4内部排气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优斗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