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及气帘总成,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两个搭接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另一侧的卡勾结构,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光滑连接,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相对所述支架主体背向设置,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搭接结构分设与所述固定孔两侧。上述支架及气帘总成,通过卡勾结构先将气帘总成勾装在车身上,形成一次固定,再通过固定孔结合螺栓,将总成安装在车身上,形成二次固定,使总成固定牢靠,卡勾结构的快拆式设计,便于勾装操作的同时,也为螺栓固定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固定方式引起的安装不牢靠及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及气帘总成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及气帘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大量普及,用户在看重汽车的使用性能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越来越重视。气帘也叫头部气囊,安装于汽车顶部,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用于从侧面保护车内乘员的头部。通常是由气袋、气袋包布、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支架和导管组成。现有技术当中,气帘总成通常采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的单一固定方式,单一固定方式容易引起总成松动,安装不牢靠,同时,由于缺乏定位结构,造成安装时的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和气帘总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固定方式引起的安装不牢靠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两个搭接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另一侧的卡勾结构,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光滑连接,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相对所述支架主体背向设置,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搭接结构分设与所述固定孔两侧。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气帘总成,包括气帘主体以及设于所述气帘主体上的若干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为上述支架,所述气帘主体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的侧围上内板上,所述侧围上内板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气帘主体上设有若干加强结构。上述支架及气帘总成,通过卡勾结构先将气帘总成勾装在车身上,形成一次固定,再通过固定孔结合螺栓,将总成安装在车身上,形成二次固定,使总成固定牢靠,卡勾结构的快拆式设计,便于勾装操作的同时,也为螺栓固定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固定方式引起的安装不牢靠及操作不便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卡勾结构垂直所述支架主体。进一步地,所述卡勾结构包括第一卡勾部、第三卡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卡勾部和所述第三卡勾部的第二卡勾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勾部平行所述第三卡勾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勾部、第二卡勾部和所述第三卡勾部在同一竖直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勾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第三卡勾部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卡勾部的长度尺寸。进一步地,所述搭接结构包括搭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支架主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搭接部和所述支架主体。进一步地,所述搭接部平行所述支架主体。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一体成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支架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支架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支架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气帘总成与侧围上内板固定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气帘总成与侧围上内板固定分解图;图6为局部A区域放大图;图7为局部B区域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00、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一侧的两个搭接结构200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0另一侧的卡勾结构300,所述搭接结构200和所述卡勾结构300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100光滑连接,所述搭接结构200和所述卡勾结构300相对所述支架主体100背向设置,所述支架主体100上设有固定孔110,两个所述搭接结构200分设与所述固定孔110两侧。所述卡勾结构300垂直所述支架主体100。所述卡勾结构300包括第一卡勾部310、第三卡勾部33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卡勾部310和所述第三卡勾部330的第二卡勾部320。所述第一卡勾部310平行所述第三卡勾部330。所述第一卡勾部310、第二卡勾部320和所述第三卡勾部330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一卡勾部310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00,所述第三卡勾部330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卡勾部310的长度尺寸。所述搭接结构200包括搭接部210以及连接所述搭接部210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连接部220,所述连接部220垂直连接所述搭接部210和所述支架主体100。所述搭接部210平行所述支架主体100。所述支架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便于实现所述支架的功能,同时,设计多个所述搭接结构200,便于将所述支架固定稳定,所述卡勾结构300设计成多段卡勾部折弯的形式,便于所述支架能够更好的达到固定的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所述搭接结构200以及一个所述卡勾结构30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搭接结构20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所述卡勾结构300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搭接结构200的数量以及所述卡勾结构300的数量都可以为多个,在使用时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来定。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支架,通过卡勾结构先将气帘总成勾装在车身上,形成一次固定,再通过固定孔结合螺栓,将总成安装在车身上,形成二次固定,使总成固定牢靠,卡勾结构的快拆式设计,便于勾装操作的同时,也为螺栓固定起到了定位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固定方式引起的安装不牢靠及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气帘总成,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气帘总成,包括气帘主体400以及设于所述气帘主体400上的若干固定支架420,所述固定支架420为上述的支架,所述气帘主体400通过所述支架固定在车身的侧围上内板500上,所述侧围上内板500设有若干安装孔520,所述气帘主体400上设有若干加强结构410。作为一个具体示例,所述气帘总成上还包括固定支架420和固定块430,所述固定支架420焊接在所述气帘主体400上,所述固定支架420及所述固定块430对应位置上设有多个搭接孔,所述搭接结构200穿过所述搭接孔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420上,所述固定块430设于所述搭接部210与所述固定支架420之间,用于抵消所述连接部220设计时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两个搭接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另一侧的卡勾结构,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光滑连接,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相对所述支架主体背向设置,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搭接结构分设与所述固定孔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一侧的两个搭接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另一侧的卡勾结构,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光滑连接,所述搭接结构和所述卡勾结构相对所述支架主体背向设置,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搭接结构分设与所述固定孔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结构垂直所述支架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结构包括第一卡勾部、第三卡勾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卡勾部和所述第三卡勾部的第二卡勾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部平行所述第三卡勾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部、第二卡勾部和所述第三卡勾部在同一竖直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刘秋兰,涂文刚,吴金,单丰武,姜筱华,陈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