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及其分体式减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0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分体式减振车架。分体式减振车架包括前段车架和后段车架,前段车架和后段车架上分别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重叠的前车架重叠段和后车架重叠段,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上均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的悬架连接结构,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动力总成连接结构,另一个用于安装车厢,前车架重叠段与后车架重叠段通过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前车架重叠段和/或后车架重叠段之间设有弹性衬套。在动力总成振动时,可通过弹性衬套衰减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之间的振动传递,提高分体式减振车架的减振性能,从而减小固定在分体式减振车架上的车厢内的振动和噪音,提高车厢内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及其分体式减振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及其分体式减振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客车由动力总成、前后悬架、车架和车身等结构组成。在客车运行过程中,动力总成振动和道路不平是导致客车振动和噪声问题的两个主要激励源。动力总成在工作过程中,其本体振动通过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将振动能量传递到车架上,客车行驶过程中轮胎通过不平路段,在轮胎、车桥、悬架等结构上产生动载荷,并将动载荷传递到车架上,而车架的减振性能较差,其上的振动会通过牛腿等连接结构直接传递到车身,造成车厢内振动和噪音较大,从而降低成和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减振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的减振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相应的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客车,以提高车架的减振性能,提高客车的乘坐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分体式减振车架的技术方案是:分体式减振车架包括前段车架以及与前段车架连接的后段车架,前段车架设置有与后段车架重叠的前车架重叠段,后段车架上对应设有与前车架重叠段相重叠的后车架重叠段,所述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上均设有用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车架以及与前段车架连接的后段车架,前段车架设置有与后段车架重叠的前车架重叠段,后段车架上对应设有与前车架重叠段相重叠的后车架重叠段,所述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上均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的悬架连接结构,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安装动力总成的动力总成连接结构,另一个用于安装车厢,所述前车架重叠段与后车架重叠段通过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前车架重叠段和/或后车架重叠段之间设有弹性衬套,弹性衬套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车架以及与前段车架连接的后段车架,前段车架设置有与后段车架重叠的前车架重叠段,后段车架上对应设有与前车架重叠段相重叠的后车架重叠段,所述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上均设有用于安装悬架的悬架连接结构,前段车架与后段车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用于安装动力总成的动力总成连接结构,另一个用于安装车厢,所述前车架重叠段与后车架重叠段通过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前车架重叠段和/或后车架重叠段之间设有弹性衬套,弹性衬套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结构设置在后段车架上,后段车架上的悬架连接结构设置在后车架重叠段上,或者所述动力总成连接结构设置在前段车架上,前段车架上的悬架连接结构设置在前车架重叠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结构设置在后段车架上,所述后段车架上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具有与前车架重叠段通过连接件连接的竖板以及垂直于竖板的水平板,后段车架上的悬架连接结构设置在水平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车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前段纵梁以及连接在前段纵梁之间的前段横梁,所述后段车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后段纵梁以及连接在后段纵梁之间的后段横梁,所述弹性衬套设置在前段纵梁或后段纵梁上。


5.一种客车,包括分体式减振车架以及设置在分体式减振车架上的动力总成,分体式减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登峰魏建华司俊德袁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