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5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包括轮胎面、轮胎槽、深度标识;所述轮胎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轮胎槽,所述轮胎槽沿轮胎面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深度标识设置在轮胎磨耗标识处;所述深度标识与轮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加强带和深度标识。通过底座的不同颜色和深度标识,可以双重验证轮胎的磨损,保证观测的准确性,降低出错概率,通过本结构可以快速观测并精准识别磨损深度。防止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深度标识不可观测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
本技术涉轮胎磨损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轮胎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需要常常对轮胎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测,并及时根据检测的情况,及时对磨损过度的轮胎进行更换,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驾驶员无法直观的对轮胎的磨损情况进行精准观测或者观测不精准,需要提供一种能快速、简便、高效、精准观测轮胎表面磨损情况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驾驶员无法直观的对轮胎的磨损情况进行精准观测或者观测不精准的问题。本方案是这样进行实现的: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包括轮胎面、轮胎槽、深度标识;所述轮胎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轮胎槽,所述轮胎槽沿轮胎面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深度标识设置在轮胎磨耗标识处;所述深度标识与轮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深度标识为阶梯状结构,所述深度标识上设置有数字标识。作为优选的,所述深度标识在轮胎周向放置4~6个,胎肩部设置有“TWI”进行位置指示。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加强带,所述加强带设置在轮胎面中。作为优选的,所述加强带包括底座和耐磨凸起,所述底座设置在轮胎中,所述耐磨凸起设置在底座上表面,所述耐磨凸起密布在底座上,沿轮胎面的深度方向上所述不同加强带的底座颜色设置不同。作为优选的,所述相邻轮胎面中的加强带高度位置设置相同。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设置有加强带和深度标识。通过底座的不同颜色和深度标识,可以双重验证轮胎的磨损,保证观测的准确性,降低出错概率,通过本结构可以快速观测并精准识别磨损深度。防止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深度标识不可观测的情况发生。2、本技术中的阶梯形状的深度标志,在工业制造上,制造为简单的阶梯形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轮胎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深度标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轮胎面展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加强带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轮胎面;2、轮胎槽;3、深度标识;4、加强带;5、轮胎块;6、底座;7、耐磨凸起。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多个该特征。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包括轮胎面1、轮胎槽2、深度标识3;所述轮胎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轮胎槽,所述轮胎槽沿轮胎面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深度标识设置在轮胎磨耗标识处;所述深度标识与轮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轮胎槽2将轮胎面1分割为多个不同的轮胎块5,所述深度标识3设置在轮胎块5的侧壁上,使人体站在车轮边上就能从各个方向,通过轮胎槽2就能看到深度标识3,确定车轮表面的磨损情况,及时对车轮进行更换。所述深度标识为阶梯状结构,所述深度标识上设置有数字标识;本结构中深度标志的展开结构图为阶梯形状,在工业制造上,制造为简单的阶梯形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阶梯状的深度标识每个阶梯为1mm,并且在顶部的10mm处和5mm处设置有数字标识“10”和“5”;方便人体进行观察。所述深度标识在轮胎周向放置4~6个,胎肩部设置有“TWI”进行位置指示。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加强带,所述加强带4设置在每个轮胎块5中,加强带4沿着轮胎面1的深度方向均匀设置多条,所述加强带4包括底座6和耐磨凸起7,所述底座6设置在轮胎中,所述耐磨凸起7设置在底座6上表面,所述耐磨凸起7密布在底座6上,沿轮胎面1的深度方向上所述不同加强带4的底座6颜色设置不同。当车辆在进行长时间运行是,车胎表面会出现磨损,加强带4表面的耐磨凸起7可以强化光滑面的摩擦力,在长时间运行时,车胎表面的纹路会被磨损,使车轮整体摩擦力降低,通过不同的底座6颜色,也可以直观的知晓车轮磨损的深度。所述相邻轮胎面5中的加强带4高度位置设置相同,轮胎在进行磨损时,表面的磨损情况大致相同,设置在相同高度位置,可以很容易知晓整体的磨损情况。当轮胎磨耗时,通过侧面观测深度标识的阶梯的个数,可以精确的确定磨损的深度。再通过底座的不同颜色可以,双重验证轮胎的磨损,保证观测的准确性,降低出错概率,通过本结构可以快速观测并精准识别磨损深度。防止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深度标识不可观测的情况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面、轮胎槽、深度标识;所述轮胎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轮胎槽,所述轮胎槽沿轮胎面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深度标识设置在轮胎磨耗标识处;所述深度标识与轮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面、轮胎槽、深度标识;所述轮胎面上设置有纵横交错的轮胎槽,所述轮胎槽沿轮胎面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深度标识设置在轮胎磨耗标识处;所述深度标识与轮胎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标识为阶梯状结构,所述深度标识上设置有数字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表面磨损量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标识在轮胎周向放置4~6个,胎肩部设置有“TWI”进行位置指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琦郑志超赵毅斌王暖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