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2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涉及轮胎钢丝圈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包括用于向钢丝覆胶的覆胶体,覆胶体上设置有用于向钢丝覆胶的模腔,模腔的一端上连接有覆胶机;所述覆胶体上设置有穿丝板和覆胶板,所述穿丝板上设置有多个穿丝孔,覆胶板上设置有多个覆胶孔,所述穿丝孔和覆胶孔对应设置;所述穿丝板和覆胶板分别位于模腔的两侧,穿丝孔包括穿丝前端孔和穿丝末端孔,所述穿丝前端孔通过穿丝末端孔与模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六角形钢丝圈穿丝板的设计解决了胎圈钢丝剐蹭黄铜镀层脱落的问题,减少胎圈断丝现象和胎圈缺陷,降低轮胎的制造成本。降低轮胎的制造成本。降低轮胎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钢丝圈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丝圈是固定轮胎和轮辋的支撑荷重,向地面传达驱动/制动和扭矩的作用,目前六角钢丝圈生产,胶料挤出后填充满模具的模腔,钢丝通过穿丝板定位后穿过充满胶料的模腔进行覆胶后再通过覆胶板确定覆胶厚度后完成覆胶。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缺点1:穿丝板的穿丝孔为直径1.4mm的圆柱,生产过程中引导钢丝定位,1.3mm的钢丝穿丝孔的直径只有1.4mm,穿丝孔边缘与穿丝板截面形成一个尖锐的棱,设备高速运转(120m/min)中钢丝震动极易与穿丝板剐蹭致使钢丝表面铜镀层脱落甚至磨损钢丝,影响轮胎质量的控制,增加轮胎制造成本。
[0004]缺点2:现有模腔从靠近覆胶机侧向外压力逐渐减小,不同位置的钢丝因覆胶压力不同导致其覆胶质量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从六角钢丝圈生产过程出发改进穿丝板、覆胶板及模腔设计,防止钢丝与穿丝板剐蹭,解决的是钢丝表层脱落引起的覆胶质量下降的问题,减少胎圈断丝现象和胎圈缺陷。
[0006]本技术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包括用于向钢丝覆胶的覆胶体,覆胶体上设置有用于向钢丝覆胶的模腔,模腔的一端上连接有覆胶机;
[0007]所述覆胶体上设置有穿丝板和覆胶板,所述穿丝板上设置有多个穿丝孔,覆胶板上设置有多个覆胶孔,所述穿丝孔和覆胶孔对应设置;
[0008]所述穿丝板和覆胶板分别位于模腔的两侧,穿丝孔包括穿丝前端孔和穿丝末端孔,所述穿丝前端孔通过穿丝末端孔与模腔相连通;
[0009]所述穿丝前端孔直径大于穿丝末端孔直径,且穿丝前端孔与穿丝末端孔倒角相连。
[0010]优选地,穿丝前端孔的直径为3mm

5mm。
[0011]优选地,穿丝末端孔的直径为1.3mm

1.4mm。
[0012]或者优选地,覆胶孔靠近模腔一端为覆胶进口,覆胶孔远离模腔一端为覆胶出口,覆胶孔中还设置有颈口通道;
[0013]所述覆胶进口的直径大于覆胶出口的直径,覆胶进口的直径和覆胶出口的直径均大于颈口通道的直径;
[0014]所述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弧形过渡相连,且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之间的覆胶孔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进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15]所述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弧形过渡相连,且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之间的覆胶孔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出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16]优选地,颈口通道直径为1.5

1.6mm。
[0017]优选地,模腔上任意两个过穿丝孔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机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18]本技术通过改变六角形钢丝圈穿丝板的设计解决了胎圈钢丝剐蹭黄铜镀层脱落的问题,减少胎圈断丝现象和胎圈缺陷,降低轮胎的制造成本。
[0019]本技术利用模腔上任意两个过穿丝孔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机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平衡了模腔内胶料压力分布以及提升胶料与钢丝表面之间的粘合质量,提升了轮胎质量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装配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穿丝板左视图。
[0022]图3为图1中覆胶板左视图。
[0023]附图标记:1

覆胶体,2

覆胶板,3

模腔,4

穿丝板,5

覆胶孔,6

穿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包括用于向钢丝覆胶的覆胶体1,覆胶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钢丝覆胶的模腔3,模腔3的一端上连接有覆胶机;
[0025]所述覆胶体1上设置有穿丝板4和覆胶板2,所述穿丝板4上设置有多个穿丝孔6,覆胶板2上设置有多个覆胶孔5,所述穿丝孔6和覆胶孔5对应设置;
[0026]所述穿丝板4和覆胶板2分别位于模腔3的两侧,穿丝孔6包括穿丝前端孔和穿丝末端孔,所述穿丝前端孔通过穿丝末端孔与模腔3相连通;
[0027]所述穿丝前端孔直径大于穿丝末端孔直径,且穿丝前端孔与穿丝末端孔倒角相连。
[0028]穿丝前端孔的直径为3mm

5mm,实际使用时可以设置为4mm。
[0029]穿丝末端孔的直径为1.3mm

1.4mm,实际使用时可以设置为1.4mm。
[0030]覆胶孔5靠近模腔3一端为覆胶进口,覆胶孔5远离模腔3一端为覆胶出口,覆胶孔5中还设置有颈口通道;
[0031]所述覆胶进口的直径大于覆胶出口的直径,覆胶进口的直径和覆胶出口的直径均大于颈口通道的直径;
[0032]所述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弧形过渡相连,且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之间的覆胶孔5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5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进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33]所述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弧形过渡相连,且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之间的覆胶孔5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5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出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34]颈口通道直径为1.5

1.6mm ,实际使用时设置为1.6mm。
[0035]模腔3上任意两个过穿丝孔6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机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36]本技术是通过调整穿丝板4、覆胶板2以及模腔3的设计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穿丝板4进钢丝端的设计解决钢丝剐蹭黄铜镀层脱落的问题。
[0037]穿丝孔6包括穿丝前端孔和穿丝末端孔,所述穿丝前端孔通过穿丝末端孔与模腔3相连通;所述穿丝前端孔直径大于穿丝末端孔直径,且穿丝前端孔与穿丝末端孔倒角相连;穿丝前端孔的直径为4mm,穿丝末端孔的直径为1.4mm。调整后完全避免了钢丝与穿丝板4剐蹭导致钢丝表面黄铜镀层脱落引起的不良。
[0038]覆胶孔5靠近模腔3一端为覆胶进口,覆胶孔5远离模腔3一端为覆胶出口,覆胶孔5中还设置有颈口通道;
[0039]所述覆胶进口的直径大于覆胶出口的直径,覆胶进口的直径和覆胶出口的直径均大于颈口通道的直径;
[0040]所述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弧形过渡相连,且覆胶进口与颈口通道之间的覆胶孔5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5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进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
[0041]所述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弧形过渡相连,且颈口通道与覆胶出口之间的覆胶孔5上任意两个垂直于覆胶孔5中心轴线的横截面中,靠近覆胶出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横截面面积,这种钢丝行进方向上覆胶板2由大到小的设计使得钢丝的覆胶压力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包括用于向钢丝覆胶的覆胶体(1),覆胶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钢丝覆胶的模腔(3),模腔(3)的一端上连接有覆胶机;所述覆胶体(1)上设置有穿丝板(4)和覆胶板(2),所述穿丝板(4)上设置有多个穿丝孔(6),覆胶板(2)上设置有多个覆胶孔(5),所述穿丝孔(6)和覆胶孔(5)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丝板(4)和覆胶板(2)分别位于模腔(3)的两侧,穿丝孔(6)包括穿丝前端孔和穿丝末端孔,所述穿丝前端孔通过穿丝末端孔与模腔(3)相连通;所述穿丝前端孔直径大于穿丝末端孔直径,且穿丝前端孔与穿丝末端孔倒角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丝前端孔的直径为3mm

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升六角钢丝圈覆胶质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丝末端孔的直径为1.3mm

1.4mm。4.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提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龙白茹万如董毛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