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40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分别与底板连接,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主流管道,上模体与下模体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体与底板连接,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上分别设置有模型腔,所述上模体顶端设置有分流管道,该分流管道与主流管道连接,所述下模体内部设置有主加热腔,所述主加热腔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相连通的分加热腔,所述下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加热腔相对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主流管道和分流管道的设计,可以同时对多个模具注入熔融状态的原料,提高了注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原料在进入到注塑模具时,流经各个通道,由于模具体积较大,在流通过程中熔融状态的原料会降低温度,从而会降低模型的成型效果;现有注塑用模具拆卸不便,且一次性只能对一个模具注塑,效率较低,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分别与底板连接,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体、下模体和主流管道,上模体与下模体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体与底板连接,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上分别设置有模型腔,所述上模体顶端设置有分流管道,该分流管道与主流管道连接,所述下模体内部设置有主加热腔,所述主加热腔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相连通的分加热腔,所述下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加热腔相对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储液筒、输液管和水泵,输液管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水泵与储液筒连接,该储液筒内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组件。优选的是,所述分加热腔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主加热腔连通设置,分加热腔的延伸方向朝向模型腔。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模体与底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且通过电源线外接交流电源。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和循环水管,循环水管一端与出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循环泵与储液筒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模体和下模体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上模体和下模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流管道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主流管道和分流管道的设计可以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注入熔融状态的原料,提高了注塑效率,保温套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对主流管道中的原料进行保温,加热组件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对下模体中的原料进行再次加热以及保温,防止其在流通过程中因为温度过程导致流通不畅的情况,循环组件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将下模体中的加热液体一直处于循环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体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储液筒与加热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2、上模体,3、下模体,4、主流管道,5、分流管道,6、主加热腔,7、分加热腔,8、储液筒,9、输液管,10、水泵,11、加热器,12、循环泵,13、循环水管,14、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分别与底板1连接,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体2、下模体3和主流管道4,上模体2与下模体3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体3与底板1连接,所述上模体2和下模体3上分别设置有模型腔,所述上模体2顶端设置有分流管道5,该分流管道5与主流管道4连接,所述下模体3内部设置有主加热腔6,所述下模体3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连通的分加热腔7,所述下模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对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储液筒8、输液管9和水泵10,输液管9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水泵10与储液筒8连接,该储液筒8内部设置有加热器11,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对下模体3加热,所述分加热腔7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主加热腔6连通设置,分加热腔7的延伸方向朝向模型腔。提高了其加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将下模体3与底板1连接,所述下模体3与底板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其拆卸以及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用加热器,所述加热器11为电磁加热器,且通过电源线外接交流电源。通过加热器11可以更好的对液体加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用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12和循环水管13,循环水管13一端与出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循环泵12与储液筒8连接。通过循环泵12可以更好的将液体进行循环,使得下模体3中的液体一直处于加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用分流管道,所述分流管道5上设置有阀门14。通过阀门14可以很好的控制原料的流通,可以很好的掌握模具的使用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将上模体2与下模体3连接,所述上模体2和下模体3上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螺纹孔,上模体2和下模体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其拆卸以及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使用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4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套。通过保温套可以更好的对主流管道4中的原料进行保温。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使用时,优选在储液筒8中放入水,通过加热器11对其加热,通过水泵10将加热后的液体向下模体3中注入,然后熔融状态的原料沿着主流管道4进入到分流管道5中,根据需要使用的模具数量,选择阀门14的打开数量,下模体3中的液体通过循环泵12可以循环进入到储液筒8中加热,从而可以更好的对下模体3加热,进入下模体3中的液体流经主加热腔6以及分加热腔7,分加热腔7朝向模型腔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腔设置不同形状的主加热腔6以及分加热腔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分别与底板(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体(2)、下模体(3)和主流管道(4),上模体(2)与下模体(3)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体(3)与底板(1)连接,所述上模体(2)和下模体(3)上分别设置有模型腔,所述上模体(2)顶端设置有分流管道(5),该分流管道(5)与主流管道(4)连接,所述下模体(3)内部设置有主加热腔(6),所述下模体(3)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连通的分加热腔(7),所述下模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对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储液筒(8)、输液管(9)和水泵(10),输液管(9)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水泵(10)与储液筒(8)连接,该储液筒(8)内部设置有加热器(11),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和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分别与底板(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体(2)、下模体(3)和主流管道(4),上模体(2)与下模体(3)配合连接,所述下模体(3)与底板(1)连接,所述上模体(2)和下模体(3)上分别设置有模型腔,所述上模体(2)顶端设置有分流管道(5),该分流管道(5)与主流管道(4)连接,所述下模体(3)内部设置有主加热腔(6),所述下模体(3)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连通的分加热腔(7),所述下模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主加热腔(6)相对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接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储液筒(8)、输液管(9)和水泵(10),输液管(9)一端与进液口连接,另一端通过水泵(10)与储液筒(8)连接,该储液筒(8)内部设置有加热器(11),所述出液口连接有循环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加热腔(7)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主加热腔(6)连通设置,分加热腔(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智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佰旺五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