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41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3
一种造粒机,包括筒体和出料系统,所述出料系统位于筒体的一侧,所述筒体包含滚圈、齿圈和膨胀环,膨胀环与齿圈相连,所述齿圈连接膨胀环和滚圈;所述滚圈包含前滚圈、后滚圈,齿圈包含前齿圈和后齿圈,前滚圈和后滚圈分别位于筒体的两端,前滚圈通过前齿圈与膨胀环的一侧相连,后滚圈通过后齿圈与膨胀环的另一侧相连;造粒后的物料无需在进行冷却处理,实现了生产的一体自动化;而且膨胀环的设立,不仅能存储大量的物料,避免物料造粒的不完全,也能避免粉末状的物料随着筒体的运动而流出,减小了后续筛分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冷却系统的设计,能使带有余温的颗粒快速冷却,也利于物料颗粒的快速固化,使得造粒更加的稳定,不易粉状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化工行业加工颗粒状硬脂酸钙所使用的造粒机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造粒机。
技术介绍
目前造粒机可将混合的粉末状物制成颗粒,也可将块状的干料粉碎成所需的颗粒,适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科研单位、实验室、医院、小型保健品厂小批量生产,然而目前的造粒机加工的颗粒不够稳定,尤其是在转运过程中容易碎成粉末状;并且目前常见的造粒机筒体的内径大小一致,粉末状在形成颗粒时不够完全就通过出料口出料了,造成了许多的颗粒中带有粉状,物料有所浪费,造粒效率低,因而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新的造粒机。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进行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后续筛分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利于物料颗粒的快速固化,使得造粒更加的稳定,便于实现生产一体自动化的造粒机。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粒机,包括筒体和出料系统,所述出料系统位于筒体的一侧,所述筒体包含滚圈、齿圈和膨胀环,膨胀环与齿圈相连,所述齿圈连接膨胀环和滚圈;所述滚圈包含前滚圈、后滚圈,齿圈包含前齿圈和后齿圈,前滚圈和后滚圈分别位于筒体的两端,前滚圈通过前齿圈与膨胀环的一侧相连,后滚圈通过后齿圈与膨胀环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筒体的末端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位于后滚圈与出料系统的连接处;所述出料系统包含第一输送带、冷却系统、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和出料端,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两侧,主动辊位于第一从动辊的侧上端,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连接;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喷头、水槽、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水槽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端,喷头位于水槽和第一输送带之间,水槽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出水管相连,进水管延伸至水槽内与喷头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前滚圈和后滚圈的内径相同;更进一步的,所述膨胀环的内径大于滚圈的内径;所述膨胀环突出筒体部分的剖面为梯形;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为钢带;其中,所述主动辊与后滚圈的外壁相贴近,第二输送带倾斜于水平面。所述第二输送带位于出料口的下端;所述筒体整体倾斜于水平面。工作原理为:物料从筒体的一端进入后流入膨胀环中,大量的物料集中在膨胀环内随着筒体的转动作滚动运动,由于在滚动过程中物料会自动粘接形成大小不一的颗粒,随着膨胀环的滚动会自动进行分级,小颗粒堆积在膨胀环的最底部,向上颗粒逐渐增大,由于筒体的倾斜,因而堆积在最顶端的大颗粒物料随着筒体的运动而进入后滚圈,继而通过出料口流入至钢带上;物料在钢带上输送的过程中,钢带下的冷却系统及时给钢带冷却,使得物料通过出料端出料时,物料表面的余温逐渐消失,即可装袋加工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造粒后的物料无需在进行冷却处理,实现了生产的一体自动化;而且膨胀环的设立,不仅能存储大量的物料,避免物料造粒的不完全,也能避免粉末状的物料随着筒体的运动而流出,减小了后续筛分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冷却系统的设计,能使带有余温的颗粒快速冷却,也利于物料颗粒的快速固化,使得造粒更加的稳定,不易粉状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所示,该一种造粒机,包括筒体1和出料系统2,所述出料系统2位于筒体1的一侧,所述筒体1包含滚圈、齿圈和膨胀环7,膨胀环7与齿圈相连,所述齿圈连接膨胀环7和滚圈;所述滚圈包含前滚圈3、后滚圈4,齿圈包含前齿圈6和后齿圈5,前滚圈3和后滚圈4分别位于筒体1的两端,前滚圈3通过前齿圈6与膨胀环7的一侧相连,后滚圈4通过后齿圈5与膨胀环7的另一侧相连;所述筒体1的末端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位于后滚圈4与出料系统2的连接处;所述出料系统2包含第一输送带21、冷却系统、主动辊22、第一从动辊23、第二从动辊24和出料端25,第一从动辊23和第二从动辊24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两侧,主动辊22位于第一从动辊23的侧上端,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26连接,第一从动辊23在主动辊22的作用下运动,第二从动辊24通过第一输送带21在第一从动辊23的作用下运动;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喷头、水槽28、进水管29和出水管30,所述水槽28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下端,喷头位于水槽28和第一输送带21之间,水槽28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出水管30相连,进水管29延伸至水槽28内与喷头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前滚圈3和后滚圈4的内径相同;更进一步的,所述膨胀环7的内径大于滚圈的内径;所述膨胀环7突出筒体1部分的剖面为梯形;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带21为钢带;其中,所述主动辊22与后滚圈4的外壁相贴近,第二输送带26倾斜于水平面。所述第二输送带26位于出料口的下端;所述筒体1整体倾斜于水平面;后滚圈4的出料口之间设置有轴承,出料口不随后滚圈4的滚动而滚动。造粒后的物料无需在进行冷却处理,实现了生产的一体自动化;而且膨胀环的设立,不仅能存储大量的物料,避免物料造粒的不完全,也能避免粉末状的物料随着筒体的运动而流出,减小了后续筛分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冷却系统的设计,能使带有余温的颗粒快速冷却,也利于物料颗粒的快速固化,使得造粒更加的稳定,不易粉状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粒机,包括筒体(1)和出料系统(2),所述出料系统(2)位于筒体(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筒体(1)包含滚圈、齿圈和膨胀环(7),膨胀环(7)与齿圈相连,所述齿圈连接膨胀环(7)和滚圈;/n所述滚圈包含前滚圈(3)、后滚圈(4),齿圈包含前齿圈(6)和后齿圈(5),前滚圈(3)和后滚圈(4)分别位于筒体(1)的两端,前滚圈(3)通过前齿圈(6)与膨胀环(7)的一侧相连,后滚圈(4)通过后齿圈(5)与膨胀环(7)的另一侧相连;/n所述筒体(1)的末端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位于后滚圈(4)与出料系统(2)的连接处;/n所述出料系统(2)包含第一输送带(21)、冷却系统、主动辊(22)、第一从动辊(23)、第二从动辊(24)和出料端(25),第一从动辊(23)和第二从动辊(24)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两侧,主动辊(22)位于第一从动辊(23)的侧上端,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26)连接;/n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喷头、水槽(28)、进水管(29)和出水管(30),所述水槽(28)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下端,喷头位于水槽(28)和第一输送带(21)之间,水槽(28)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出水管(30)相连,进水管(29)延伸至水槽(28)内与喷头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粒机,包括筒体(1)和出料系统(2),所述出料系统(2)位于筒体(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1)包含滚圈、齿圈和膨胀环(7),膨胀环(7)与齿圈相连,所述齿圈连接膨胀环(7)和滚圈;
所述滚圈包含前滚圈(3)、后滚圈(4),齿圈包含前齿圈(6)和后齿圈(5),前滚圈(3)和后滚圈(4)分别位于筒体(1)的两端,前滚圈(3)通过前齿圈(6)与膨胀环(7)的一侧相连,后滚圈(4)通过后齿圈(5)与膨胀环(7)的另一侧相连;
所述筒体(1)的末端设置有出料口,该出料口位于后滚圈(4)与出料系统(2)的连接处;
所述出料系统(2)包含第一输送带(21)、冷却系统、主动辊(22)、第一从动辊(23)、第二从动辊(24)和出料端(25),第一从动辊(23)和第二从动辊(24)分别位于第一输送带(21)的两侧,主动辊(22)位于第一从动辊(23)的侧上端,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通过第二输送带(26)连接;
所述冷却系统包含喷头、水槽(28)、进水管(29)和出水管(30),所述水槽(28)位于第一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市艺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