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70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6:28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控制接口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之间通过控制终端相连,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含电阻R1~R3、热敏电阻RT、三极管Q1和电压表U1,其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正极V1上,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相连后连接至电源正极V2上;通过控制终端的集成管理,能方便的通过控制接口电路实现对目标设备的降温或加热处理,便于集成化和自动化管理。

A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fo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反应釜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然而目前的反应釜设计的不够合理,对于温度控制冷却的效果不好,最终使得目前的反应釜搅拌的效率低,因而需要重新设计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实现对温度的降温和加热,以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进行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集成化和自动化管理的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控制接口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之间通过控制终端相连,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含电阻R1~R3、热敏电阻RT、三极管Q1和电压表U1,其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正极V1上,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相连后连接至电源正极V2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相连后接地,其中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压表U1与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控制接口电路包含频压转换器、电阻R4~R6、电容C1~C2,其中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1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相连后连接至频压转换器的引脚4上,电容C2的另一端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2相连;所述频压转换器的引脚3和引脚8串联后分别连接至电源V3和电容C1的一端上,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所述控制终端包含信号输入端Linein+和Linein-、信号输出端Lineout+和Lineout-,电阻R3的一端与Linein+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终端的Linein-相连,所述Lineout+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相连,Lineout-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含降温电路和加热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电路包含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阻R7~R8、继电器K1和风扇P;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源V4的正极和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与电阻R7并联后通过电阻R8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相连;所述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相连有单刀双掷开关RS,所述单刀双掷开关RS与风扇P相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电路包含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阻R7~R8、继电器K1和加热器L;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源V4的正极和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与电阻R7并联后通过电阻R8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相连;所述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相连有单刀双掷开关RS,所述单刀双掷开关RS与加热器L相连。所述电阻R5为滑动变阻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终端的集成管理,能方便的通过控制接口电路实现对目标设备的降温或加热处理,便于集成化和自动化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一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的实施例二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2所示,该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控制接口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之间通过控制终端相连,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含电阻R1~R3、热敏电阻RT、三极管Q1和电压表U1,其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正极V1上,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相连后连接至电源正极V2上;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相连后接地,其中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压表U1与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控制接口电路包含频压转换器、电阻R4~R6、电容C1~C2,其中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1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相连后连接至频压转换器的引脚4上,电容C2的另一端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2相连;所述频压转换器的引脚3和引脚8串联后分别连接至电源V3和电容C1的一端上,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所述控制终端包含信号输入端Linein+和Linein-、信号输出端Lineout+和Lineout-,电阻R3的一端与Linein+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终端的Linein-相连,所述Lineout+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相连,Lineout-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含降温电路和加热电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电路包含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阻R7~R8、继电器K1和风扇P;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源V4的正极和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与电阻R7并联后通过电阻R8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相连;所述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相连有单刀双掷开关RS,所述单刀双掷开关RS与风扇P相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电路包含三极管Q2、二极管D1、电阻R7~R8、继电器K1和加热器L;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电源V4的正极和继电器K1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K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与电阻R7并联后通过电阻R8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相连;所述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相连有单刀双掷开关RS,所述单刀双掷开关RS与加热器L相连。通过控制终端的集成管理,能方便的通过控制接口电路实现对目标设备的降温或加热处理,便于集成化和自动化管理。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控制接口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之间通过控制终端相连,其特征在于:/n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含电阻R1~R3、热敏电阻RT、三极管Q1和电压表U1,其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正极V1上,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相连后连接至电源正极V2上;/n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相连后接地,其中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压表U1与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n所述控制接口电路包含频压转换器、电阻R4~R6、电容C1~C2,其中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1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相连后连接至频压转换器的引脚4上,电容C2的另一端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2相连;/n所述频压转换器的引脚3和引脚8串联后分别连接至电源V3和电容C1的一端上,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n所述控制终端包含信号输入端Linein+和Linein-、信号输出端Line out+和Lineout-,电阻R3的一端与Linein+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终端的Linein-相连,所述Lineout+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相连,Lineout-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釜的温度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电路、控制接口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之间通过控制终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含电阻R1~R3、热敏电阻RT、三极管Q1和电压表U1,其中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源正极V1上,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相连后连接至电源正极V2上;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3相连后接地,其中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压表U1与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
所述控制接口电路包含频压转换器、电阻R4~R6、电容C1~C2,其中频压转换器的引脚11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相连后连接至频压转换器的引脚4上,电容C2的另一端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2相连;
所述频压转换器的引脚3和引脚8串联后分别连接至电源V3和电容C1的一端上,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频压转换器的引脚5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控制终端包含信号输入端Linein+和Linein-、信号输出端Lineout+和Lineout-,电阻R3的一端与Linein+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一端相连后与控制终端的L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市艺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