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板及采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613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热元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热板及采暖系统。电热板包括发热层,发热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第一、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发热层的两侧,用于承载发热层;支撑板,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绝缘层远离发热层的一侧,用于支撑绝缘层;框架,设置于支撑板之间,用于将发热层和绝缘层限定在支撑板之间;以及电极,用于使发热层通电。本申请方案通过在第一、第二绝缘层远离发热层的一侧设置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之间设置框架,增加了电热板的结构强度,提高电热板的使用寿命,且进行电热板的装配时可以先将框架与一侧的支撑板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向框架内填充安装绝缘层和发热层,从而可以以框架为安装基准,提高电热板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热板及采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热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热板及采暖系统。
技术介绍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并且具有在其复合材料中,基本保持其这些特性的性质,因此,以添加石墨烯制成的各种复合材料,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运用。例如,电热板可以用于采暖系统,以改善室内温度。现有的电热板结构一般是在两绝缘层的之间的表面印刷石墨烯层,然后使两绝缘层粘接在一起。但是,现有电热板结构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板,旨在解决现有电热板结构强度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电热板包括: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两侧,所述绝缘层用于承载所述发热层;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层;框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层和所述绝缘层限定在所述支撑板之间;以及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层接触,用于使所述发热层通电。优选地,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为绝缘导热硅胶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为绝缘导热层和绝缘隔热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发热层的端面均设置有绝缘隔热材料。优选地,所述绝缘导热层为绝缘导热硅胶材料,所述绝缘隔热层为陶瓷纤维材料。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板,所述金属板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设置有防腐散热涂层,所述防腐散热涂层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材料。优选地,所述框架由方管型材构成,且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导线通孔。优选地,所述框架上与所述导线通孔同轴设置有固定螺母,以及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的格兰头,所述格兰头用于固定从所述导线通孔中穿出的导线。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暖系统,采暖系统包括至少一块上述的电热板,所述电热板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供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板,通过在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远离发热层的一侧设置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之间设置框架,有效增加了电热板的结构强度,提高电热板的使用寿命,且在进行电热板的装配时可以先将框架与一侧的支撑板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向框架内填充安装绝缘层和发热层,从而可以以框架为安装基准,提高电热板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负电极分别设置在发热层两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负电极设置在发热层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线通孔处导线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层两侧的绝缘层分别为绝缘导热层和绝缘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发热层;21、第一绝缘层;22、第二绝缘层;3、支撑板;31、防腐散热涂层;4、框架;41、堵头;42、导线通孔;43、固定螺母;44、格兰头;5、电极;6导线;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热板的结构图,所述电热板包括:发热层1,所述发热层1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21、第二绝缘层22,所述第一绝缘层21、所述第二绝缘层22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层1的两侧,所述绝缘层用于承载所述发热层1;支撑板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1、所述第二绝缘层22远离所述发热层1的一侧,所述支撑板1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层;框架4,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层1和所述绝缘层限定在所述支撑板3之间;以及电极5,所述电极5与所述发热层1接触,用于使所述发热层1通电。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热层1不限于是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层状结构的产品,例如,发热层1也可以是盘设在两绝缘层之间电热丝。优选的,发热层1可以选用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的板材,所述板材可以粘接或者铆接在两绝缘层之间,所述板材与所述绝缘层之间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或者发热层1可以是涂设在绝缘层表面上的石墨烯或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涂层。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绝缘层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制,优选的,发热层1两侧的第一绝缘层21和第二绝缘层22可以均为绝缘导热硅胶材料,例如,市场上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387113的高导热硅胶片,在使发热层1与外界绝缘的同时又能够较快的将发热层1产生热能传递出去。第二绝缘层22与发热层1接触的端面上可以设置一凹槽,发热层1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可以将发热层1的端面通过绝缘层与框架4隔离开来,进一步避免存在漏电的风险,保障了电热板使用的安全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板3为导热材料,例如支撑板3可以为不锈钢板等金属板,但不限于此,同时可以在支撑板3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设置防腐散热涂层31,防腐散热涂层31可以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材料,但不限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框架4可以由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但不限于此,当框架4由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不锈钢方管的截面利用硅胶堵头41堵住,如图3所示,但也不限于此。而框架4的结构形状根据电热板的形状设置,例如,可以为矩形、三角形,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对电热板具体形状不做限制,以电热板的形状为矩形为例说明。框架4设置在两支撑板3之间,有效增加电热板的抗弯性,框架4和支撑板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或螺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对框架4和支撑板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进行电热板的装配时,可以先将框架4与一侧的支撑板3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盒型结构,然后将第二绝缘层22、发热层1、第一绝缘层21填充到所述盒型结构中,再将另一侧的支撑板3固定在框架4上,从而完成电热板的装配。在装配过程中,绝缘层和发热层1装配可以以框架4为安装基准,避免绝缘层、发热层1不能一次安装到位,或产生安装偏差,有效提高了电热板的装配效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极5可以采用铜片,但不限于此。如图2、3所示,正负电极5可以分离设置在发热层1的同一侧面上,当发热层1为石墨烯或石墨烯符合材料的板材,正负电极5还可以分别设置在发热层1的两侧,即正负电极5分别设置在发热层1与第一绝缘层21、和第二绝缘层22之间,正负电极5和发热层1可以通过螺钉7固定在一起,但不限于此。通过导线6连接外部电源和电极5从而使发热层1通电。如图4所示,框架4上可以设置有导线通孔42,与电极5连接的导线6可以通过导线通孔42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包括:/n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n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两侧,所述绝缘层用于承载所述发热层;/n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层;/n框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层和所述绝缘层限定在所述支撑板之间;以及/n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层接触,用于使所述发热层通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包括: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发热层的两侧,所述绝缘层用于承载所述发热层;
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层;
框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发热层和所述绝缘层限定在所述支撑板之间;以及
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层接触,用于使所述发热层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或石墨烯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均为绝缘导热硅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为绝缘导热层和绝缘隔热层。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如
申请(专利权)人:新会日兴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