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96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块,以及设置于底座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呈卧式,且该磁路部分包括轭铁、衔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轭铁与铁芯连接,衔铁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轭铁与底座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凸部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槽,或者,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槽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装入定位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轭铁的装配提供导向和定位,装配简单,不易产生塑料屑,使轭铁定位更为精准,有助于提高批量生产的电磁继电器的产品参数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继电器的大批量使用,自动化生产已逐渐成为继电器生产的主要方式。装配方式和装配精度决定着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装配方式简单,有助于降低装配设备设计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零件装配精度提高,批量生产产品的参数分布将更为稳定,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继电器在客户端应用于不同环境下使用,在不同温度下都要求产品具有稳定的寿命及参数,因此继电器在不同温度下参数的稳定性对客户端使用有较大的影响。现有的电磁继电器的磁路部分的固定方式多通过轭铁厚度与底座的过盈配合实现,装配过程中无导向作用,装配精度低,易产生塑料屑,导致继电器存在工作异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块,以及设置于底座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呈卧式,并通过推动块与接触部分配合;该磁路部分包括轭铁、衔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轭铁与铁芯连接,衔铁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轭铁与底座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凸部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槽,或者,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槽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装入定位槽中。进一步的,所述轭铁呈L字形,所述衔铁设置在轭铁一边的刀口处,所述轭铁另一边与铁芯连接;所述轭铁的一边外侧面与所述底座侧壁配合有所述定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设有一个或若干竖向的第一凸筋,所述轭铁的一边外侧面与该第一凸筋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筋靠近所述轭铁的一端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斜角;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为两个,该两第一凸筋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定位槽。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侧壁设有一个或若干竖向的第二凸筋,所述轭铁另一边外侧面与该第二凸筋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筋靠近所述轭铁的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斜角。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与所述轭铁一边外侧面过盈配合;所述底座还设有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与所述轭铁一边内侧面过盈配合,且该第二凸块为长条形,并位于所述轭铁一边的长度方向上。进一步的,所述轭铁的折弯处对应宽度方向所在的两侧分别设有让位沉台。进一步的,所述轭铁一边铆接有压簧,通过该压簧将所述衔铁限位在所述轭铁一边的刀口处;所述轭铁另一边与所述铁芯铆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部从上下方向装入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定位槽过盈配合;所述定位凸部呈凸苞状。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分的数量为一组,所述衔铁通过所述推动块与该接触部分的动簧片连接;或者,所述接触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组,该至少两组接触部分和所述磁路部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且该至少两组接触部分位于磁路部分的同一侧;所述衔铁通过所述推动块与各组接触部分的动簧片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轭铁与所述底座配合有所述定位结构,能够对轭铁的装配提供导向和定位,装配简单,不易产生塑料屑,使轭铁定位更为精准,有助于提高批量生产的电磁继电器的产品参数一致性。此外,本技术使磁路部分以轭铁为主要固定点,可减少高温条件下塑料变形对产品参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参数的稳定性。2、所述第一凸筋/第二凸筋的设计,能够对轭铁进一步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轭铁的装配精度。所述第一导向斜角/第二导向斜角的设计,使轭铁更便于装入。3、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的设计,能够对轭铁进一步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轭铁的装配精度。4、所述轭铁折弯处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让位沉台,可以利用该让位沉台避免轭铁在折弯过程中,因材料挤压变形凸起而影响轭铁装配定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轭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底座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底座与磁路部分在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一图5的剖视图一;图7是实施例一图5的剖视图二;图8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该底座1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呈卧式,且该磁路部分包括轭铁2、衔铁3、线圈架4,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4上的铁芯6、漆包线5,轭铁2与铁芯6连接,衔铁3配合在轭铁2的刀口处。轭铁与底座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2外侧面的定位凸部21和设于底座1侧壁的定位槽11,定位凸部21从上到下装入该定位槽11中,并与定位槽11过盈配合。所述轭铁2具体呈L字形,所述衔铁3设置在轭铁2一边的刀口处,所述轭铁2另一边与铁芯6连接;所述定位凸部21具体呈凸苞状,并位于所述轭铁2的一边外侧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设在底座侧壁,所述定位槽设在衔铁外侧面,定位凸部从下到上装入定位槽(即定位凸部由定位槽底端开口进入并向上装入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凸部、定位槽的数量均为一个,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部、定位槽的个数均为若干个,且定位凸部与定位槽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侧壁设有两竖向的第一凸筋12,该两第一凸筋12并列分布,且该两第一凸筋12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定位槽11,所述轭铁2的一边外侧面与该两第一凸筋12过盈配合。所述两第一凸筋12靠近所述轭铁2的一端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斜角12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侧壁设有两竖向的第二凸筋13,所述轭铁2另一边外侧面与该两第二凸筋13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凸筋13靠近所述轭铁2的一端顶部设有第二导向斜角13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设有第一凸块14,该第一凸块14与所述轭铁2一边外侧面过盈配合,且该第一凸块14与所述两第一凸筋12沿轭铁2一边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底座1还设有第二凸块15,该第二凸块15与所述轭铁2一边内侧面过盈配合,且该第二凸块15为长条形,并位于所述轭铁2一边的长度方向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2的折弯处对应宽度方向所在的两侧(即图2视角下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让位沉台22,利用该让位沉台22避免轭铁2在折弯过程中,因材料挤压变形凸起而影响轭铁2装配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2一边铆接有压簧7,通过该压簧7将所述衔铁3限位在所述轭铁2一边的刀口处;所述轭铁2另一边与所述铁芯6铆接。具体,所述轭铁2一边设有用于与压簧7铆接的两个铆接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块,以及设置于底座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呈卧式,并通过推动块与接触部分配合;磁路部分包括轭铁、衔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轭铁与铁芯连接,衔铁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其特征在于:轭铁与底座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凸部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槽,或者,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槽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装入定位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推动块,以及设置于底座的磁路部分、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呈卧式,并通过推动块与接触部分配合;磁路部分包括轭铁、衔铁、线圈架,以及设置在该线圈架上的铁芯、漆包线,轭铁与铁芯连接,衔铁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其特征在于:轭铁与底座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凸部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槽,或者,该定位结构包括设于轭铁外侧面的定位槽和设于底座侧壁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装入定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呈L字形,所述衔铁设置在轭铁一边的刀口处,所述轭铁另一边与铁芯连接;所述轭铁的一边外侧面与所述底座配合有所述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壁设有一个或若干竖向的第一凸筋,所述轭铁的一边外侧面与该第一凸筋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靠近所述轭铁的一端顶部设有第一导向斜角;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为两个,该两第一凸筋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高轭铁装配精度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侧壁设有一个或若干竖向的第二凸筋,所述轭铁另一边外侧面与该第二凸筋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鹏谭忠华刘金枪朱艺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