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536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接触单元;所述接触部分还包括呈刚性的第一导电片,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呈柔性的动簧片、静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每个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且两个接触单元通过第一导电片串联在一起;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所述磁路部分驱动,以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第一导电片将两个接触单元串联在一起,可以减少动、静触点的数量,使整体结构更简单,更便于组装,并降低成本。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触单元采用柔性的动簧片,能确保动、静触点有效接触,以及实现触点超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的电流、较高的电压的自动开关。具体电磁继电器的这种开关功能是通过其线圈组件的线圈通入较小的电流,使得线圈组件产生磁场,利用磁场的产生或消失而吸合或释放衔铁,随着衔铁被吸合或释放,衔铁驱动动簧部分,使动簧部分与静簧部分吸合或断开,实现对大电流回路的通断控制。

2、目前,电磁继电器在应用时,经常需要将两个继电器串联使用,但直接将两个继电器串联使用存在以下不足: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对空间要求较高;需要两套完整的继电器产品,导致成本较高。为此,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新型继电器,其将两个继电器整合为一个产品,使部分零部件共用,达到减小占用空间,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新型继电器也存在以下不足:其两套接触单元采用设置静触点的静触片进行串联连接,导致整体所需设置的动、静触点数量众多,结构较复杂,不利于降低成本,并且,其接触单元采用刚性的动触片,无法确保各组动、静触点均有效接触,也无法实现触点超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其通过结构改进,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并能确保动、静触点有效接触,以及实现触点超行程。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接触单元;所述接触部分还包括呈刚性的第一导电片,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呈柔性的动簧片、静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每个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且两个接触单元通过第一导电片串联在一起;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所述磁路部分驱动,以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

3、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包括主簧片和至少一个侧簧片,主簧片和侧簧片叠加连接在一起。

4、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单元还包括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一体成型或连接于所述主簧片,辅助动簧片设置辅助动触点,辅助静簧片上设置辅助静触点,随着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簧片位于所述主簧片的一侧边。

5、进一步的,所述侧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侧簧片分成两组,两组侧簧片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簧片在厚度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主簧片同一侧的各个侧簧片在同一部位分别设有拱起部,且相邻的拱起部之间具有间隙。

6、进一步的,每个接触单元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多个动触点与多个静触点一一对应,以形成并联设置的多组触点。

7、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连接呈刚性的第二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动簧片背对所述动触点的一侧。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与所述动簧片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呈倾斜状,并使所述动簧片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前呈倾斜状,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时,所述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处于竖直方向上,以使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正对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还包括过渡部和安装部,二者与所述连接部构成z字形,且过渡部位于连接部和安装部之间,安装部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安装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接触单元并列设置,所述磁路部分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磁路单元,两个磁路单元与所述两个接触单元一一对应,且所述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对应的磁路单元驱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磁路单元包括线圈组件和可摆动地设置在该线圈组件上的衔铁,衔铁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动簧片动作的绝缘件;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线圈组件和衔铁之间的复原簧片,该复原簧片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复位。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磁路部分、第一导电片、静簧片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之间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导电片插装于该第一挡墙设置的插槽;所述第一挡墙设有对所述磁路部分用于驱动所述动簧片的部位进行避让的让位口;

12、还包括外壳,该外壳连接所述底座,并将所述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容于其壳腔中;所述外壳的内顶面设有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磁路部分之间的第二挡墙,该第二挡墙与所述第一挡墙错开设置,或者,该第二挡墙与所述第一挡墙相对接。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接触部分还包括呈刚性的第一导电片,每个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且两个接触单元通过第一导电片串联在一起,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动、静触点的数量,使整体结构更简单,更便于组装,并降低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单元采用柔性的动簧片,能确保动、静触点有效接触,以及实现触点超行程。

15、2、所述动簧片包括主簧片和至少一个侧簧片,主簧片和侧簧片叠加连接在一起,使得动簧片的载流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使本专利技术可以适用于大电流环境。

16、3、接触单元还包括所述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使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各接触单元的动触点与静触点的闭合状态进行监测,以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判断是哪个接触单元出现问题。

17、4、所述侧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侧簧片分成两组,两组侧簧片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簧片在厚度方向的两侧,使本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侧簧片叠加的数量,提升了产品载流能力,并可以减少零件模具数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18、5、每个接触单元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多个动触点与多个静触点一一对应,以形成并联设置的多组触点,使得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大电流环境下降低接触电阻,从而降低发热功率。

19、6、本专利技术在动簧片背对动触点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电片,可以增加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的截面积,从而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20、7、第一导电片包括所述连接部,可以使动簧片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前呈倾斜状,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时,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处于竖直方向上,使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正对接触,从而提高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

21、8、第一挡墙的设置,能够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接触部分(即输出部分)与磁路部分(即输入部分)的绝缘性。特别的,第二挡墙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输入-输出的绝缘距离。

2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还包括呈刚性的第一导电片,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呈柔性的动簧片、静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每个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且两个接触单元通过第一导电片串联在一起;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所述磁路部分驱动,以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主簧片和至少一个侧簧片,主簧片和侧簧片叠加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还包括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一体成型或连接于所述主簧片,辅助动簧片设置辅助动触点,辅助静簧片上设置辅助静触点,随着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簧片位于所述主簧片的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侧簧片分成两组,两组侧簧片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簧片在厚度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主簧片同一侧的各个侧簧片在同一部位分别设有拱起部,且相邻的拱起部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单元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多个动触点与多个静触点一一对应,以形成并联设置的多组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连接呈刚性的第二导电片,该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动簧片背对所述动触点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与所述动簧片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呈倾斜状,并使所述动簧片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前呈倾斜状,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时,所述动簧片设置动触点的部位处于竖直方向上,以使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正对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还包括过渡部和安装部,二者与所述连接部构成Z字形,且过渡部位于连接部和安装部之间,安装部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安装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接触单元并列设置,所述磁路部分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磁路单元,两个磁路单元与所述两个接触单元一一对应,且所述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对应的磁路单元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单元包括线圈组件和可摆动地设置在该线圈组件上的衔铁,衔铁上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动簧片动作的绝缘件;所述磁路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线圈组件和衔铁之间的复原簧片,该复原簧片用于驱动所述衔铁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磁路部分、第一导电片、静簧片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位于所述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之间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导电片插装于该第一挡墙设置的插槽;所述第一挡墙设有对所述磁路部分用于驱动所述动簧片的部位进行避让的让位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个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还包括呈刚性的第一导电片,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呈柔性的动簧片、静簧片、设置在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每个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且两个接触单元通过第一导电片串联在一起;各接触单元的动簧片分别由所述磁路部分驱动,以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包括主簧片和至少一个侧簧片,主簧片和侧簧片叠加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还包括辅助动簧片、辅助静簧片,辅助动簧片一体成型或连接于所述主簧片,辅助动簧片设置辅助动触点,辅助静簧片上设置辅助静触点,随着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触点闭合或断开;所述辅助动簧片位于所述主簧片的一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簧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侧簧片分成两组,两组侧簧片对称分布在所述主簧片在厚度方向的两侧;位于所述主簧片同一侧的各个侧簧片在同一部位分别设有拱起部,且相邻的拱起部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单元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且多个动触点与多个静触点一一对应,以形成并联设置的多组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飞飞谭忠华朱艺青洪钒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