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63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包括连接在换热器壳体一端的第一法兰盘、连接在换热器封头一端的第二法兰盘、若干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的连接螺栓以及连接在连接螺栓上的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连接螺栓间隔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在两个相邻连接螺栓内侧的支撑板以及螺纹连接在支撑板上的顶丝,所述顶丝端部贯穿支撑板并抵接在固定管板的外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节结构在进行换热器封头安装的同时,始终保持对管束的矫正,封头与换热器壳体固定后,保证管束和固定管板处于正位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安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其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食品等行业,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以作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等。换热器一般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一端的第一封头、安装在壳体另一端的第二封头、设置在壳体内的浮头管板、设置在壳体和第二封头之间的固定管板、设置在固定管板和第二封头之间的分程隔板,固定管板靠近壳体一端的边缘开设有与壳体相适配的定位凹槽,浮头管板和固定管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形成管束。换热器检修首先要拆管箱抽管束,抽管束一般使用管板上的吊耳抽出,在拆卸壳体内的管束时,需要先将两端的第一封头、第二封头拆除,操作人员利用导链拉动固定管板上的吊耳,并使固定管板和壳体分离,之后利用抽芯机推动固定管板移动,固定管板带动管束移动,并实现管束的拆卸。换热器检修完成之后需要将管束重新安装到换热器壳体中,管束的固定管板端头会下沉,导致管束安装不上或者固定不牢,需要对管束进行纠偏校正。授权公告号为CN2097638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管束安装调节器,包括沿水平方向的定位块、设置在定位块上的定位组件、设置在定位块上且用于支撑换热器管束并对其进行调节的调节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的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的一端贯穿定位块且与其螺纹连接。将定位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二法兰盘底端的螺栓孔,将固定管板支撑在调节组件上,并通过调节组件实现固定管板的调节,从而将固定管板的定位凹槽和壳体对齐,完成固定管板的安装,进而实现管束的安装,其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安装管束的劳动强度,而且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稳定的优点,同时定位螺杆和定位块螺纹连接,增加了定位螺杆和定位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调节器的使用寿命。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管束的固定管板调节好位置之后,需要将调节器从法兰盘上拆卸下来,特别是需要将定位螺杆拆卸下来,再将封头安装在换热器端部的法兰盘上,但是在封头的安装过程中,固定管板缺少支撑,也容易松动并下沉,需要重新进行矫正,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在进行换热器封头安装的同时,始终保持对管束的矫正,封头与换热器壳体固定后,保证管束和固定管板处于正位位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包括连接在换热器壳体一端的第一法兰盘、连接在换热器封头一端的第二法兰盘、若干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的连接螺栓以及连接在连接螺栓上的两个调节组件;所述连接螺栓间隔连接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在两个相邻连接螺栓内侧的支撑板以及螺纹连接在支撑板上的顶丝,所述顶丝端部贯穿支撑板并抵接在固定管板的外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管束定位调节之前,先将换热器壳体和换热器封头进行连接,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相对,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连接螺栓不用紧固,保留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的空间,将调节组件安装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支撑板通过两端搭在相邻的两个连接螺栓上,顶丝向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中心旋进,顶丝端部逐渐顶在固定管板的外沿上,通过两个调节组件上的顶丝交替顶进,使固定管板逐渐达到与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同轴的状态,然后将换热器封头向换热器壳体移动,并拧紧连接螺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管板的下侧与固定管板的左侧或右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侧的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固定管板的上下位置,克服管束端部下沉的问题,在下侧调节组件起到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左侧或者右侧的调节组件则对管束端部进行左右位置的微调,使固定管板达到校正状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挂钩板,两个所述挂钩板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支撑板通过挂钩板连接在两个相邻的连接螺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可将支撑板悬挂在连接螺栓上,特别是设置在固定管板左侧或者右侧的支撑板,避免支撑板从连接螺栓上错位或者掉落,支撑板在进行固定管板位置校正时更稳定,防止固定管板在校正后再次发生位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外侧面以及挂钩板的开口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丝顶动固定管板的同时,固定管板对顶丝和支撑板施加反作用力,而反作用力则被支撑板施加到连接螺栓上,会对连接螺栓上的螺纹造成损伤,而影响连接螺栓的固定和使用,利用橡胶垫层将连接螺栓与支撑板隔开,将连接螺栓与支撑板的钢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从而保护连接螺栓上的螺纹结构。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挂钩板设置为半圆弧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钩板设置为半圆形,使其能够更好的挂在连接螺栓上,同时利用橡胶垫层的摩擦力,更好的将支撑板卡在连接螺栓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不大于固定管板的厚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逐渐靠近的过程中,使调节组件能够始终起到对固定管板的矫正作用,防止固定管板在换热器封头的安装过程中保持位置不变,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拧紧固定后,可将支撑板顺利的拆卸下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上开设有穿入孔,所述支撑板外侧面与穿入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套,所述顶丝连接在螺纹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撑板与顶丝的连接更方便,连接结构更牢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丝的端部设置有螺帽,螺帽上开设有贯穿螺帽侧面的穿孔,穿孔内可拆卸连接有转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丝上设置可拆卸的转动杆,可以通过转动杆控制顶丝的旋进和旋出,转动杆的力臂长,便于对顶丝进行微调。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采用两个调节组件对管束进行位置校正,一个调节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置调节,另一个调节组件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置调节,使管束的位置保持在与换热器壳体同轴,便于换热器封头的安装。2.本技术的调节结构将调节组件与换热器壳体和换热器封头的结构相结合,利用换热器壳体和换热器封头之间的连接螺栓作为支撑件,支撑调节组件,在调整好管束位置之后可直接将换热器壳体和换热器封头进行固定,而不需要拆卸调节组件。3.在支撑板的外侧面以及挂钩板的开口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层,利用橡胶垫层将连接螺栓与支撑板隔开,将连接螺栓与支撑板的钢性接触,变为柔性接触,从而保护连接螺栓上的螺纹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调节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调节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一端的第一法兰盘(11)、连接在换热器封头(2)一端的第二法兰盘(21)、若干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1)和第二法兰盘(21)之间的连接螺栓(3)以及连接在连接螺栓(3)上的两个调节组件;/n所述连接螺栓(3)间隔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1)和第二法兰盘(21)之间;/n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在两个相邻连接螺栓(3)内侧的支撑板(4)以及螺纹连接在支撑板(4)上的顶丝(5),所述顶丝(5)端部贯穿支撑板(4)并抵接在固定管板(6)的外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一端的第一法兰盘(11)、连接在换热器封头(2)一端的第二法兰盘(21)、若干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1)和第二法兰盘(21)之间的连接螺栓(3)以及连接在连接螺栓(3)上的两个调节组件;
所述连接螺栓(3)间隔连接在第一法兰盘(11)和第二法兰盘(21)之间;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在两个相邻连接螺栓(3)内侧的支撑板(4)以及螺纹连接在支撑板(4)上的顶丝(5),所述顶丝(5)端部贯穿支撑板(4)并抵接在固定管板(6)的外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设置在固定管板(6)的下侧与固定管板(6)的左侧或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管束回装定位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外侧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挂钩板(41),两个所述挂钩板(41)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支撑板(4)通过挂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渤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