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24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以获得突变信号,并将所述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突变信号以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通过设置有控制模块、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后的突变信号,并将该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突变信号控制门锁模块解锁,以防止在突发情况下车门被锁死无法打开,使得车内人员被困车内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车内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属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与汽车安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多。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安全问题。当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例如车辆落水或火灾等),使得整车系统失效,并且会使得开门预警系统发生误操作,继而影响车门的正常打开。那么乘坐人员会被锁紧在车内,无法通过打开车门的直接方式逃生,需要采取破门或破窗的形式才能逃出至车外,从而会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其能够提高汽车在发生紧急状况时车内人员逃生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安装于汽车上,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以获得突变信号,并将所述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突变信号以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外力施加于汽车门把手上的作用力大小,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以检测汽车内是否进水,第三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内的温度是否提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内预设作用力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作用力值并将所述作用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作用力值与所述作用力阈值做比对,若所述作用力值在所述作用力阈值内,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为接触式水浸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内预设温度阈值,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温度值与所述温度阈值做比对,若所述温度值在所述温度阈值内,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进一步地,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报警模块;当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到所述突变信号时,所述报警模块启动。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模块为蜂鸣器和/或指示灯。进一步地,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还包括用以为所述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及门锁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电池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控制模块、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后的突变信号,并将该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突变信号控制门锁模块解锁,以防止在突发情况下车门被锁死无法打开,使得车内人员被困车内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车内人员的安全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安装于汽车上,用于在汽车发生紧急事件时在开门预警系统的作用下车门落锁后,能够使得车门解锁,以防止车内人员被困于车内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与所述控制模块1信号连接的门锁模块3及传感器模块2,门锁模块3具有延迟低效率高的特点,防止误解锁。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2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21、第二传感器22及第三传感器23,所述第一传感器21用以检测外力施加于汽车门把手上的作用力大小,所述第二传感器22用以检测汽车内是否进水,第三传感器23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内的温度是否提高。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2还可包括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中,控制模块1为微型计算机等,其可以同时接收多个传感器发送的信号且可以并行处理;门锁模块3为车门上的门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的,所述第一传感器21为压力传感器21,压力传感器21安装于汽车的门把手上。在安装时,需要保证门把手能够正常工作。当人员用力按压或拖拽门把手时以施加压力给压力传感器21,继而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作用力值;亦或者,车内人员连续两次拖拽门把手时以施加压力给压力传感器21,继而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作用力值。所述控制模块1内预设作用力阈值,作用力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作用力值并将所述作用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所述控制模块1将所述作用力值与所述作用力阈值做比对,若所述作用力值在所述作用力阈值内,所述控制模块1控制所述门锁模块3解锁。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车内人员遇到突发性灾难时,此时开门预警系统失效使得车门落锁,车内人员可通过连续多次拖拽门把手以施加压力给压力传感器21,继而压力传感器21检测到作用力值。此时的控制模块1内预设紧急作用力阈值,比对方法如上述,在此不赘述。相应的,紧急作用力阈值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第二传感器22为水浸传感器22,水浸传感器22用以检测车内是否进水。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水浸传感器22可安装于车后备箱处和/或车引擎盖处,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水浸传感器22也可设置在汽车的其他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浸传感器22为接触式水浸传感器22。接触式水浸传感器22利用液体导电原理进行检测。正常时其两极探头被空气绝缘,在浸水状态下接触式水浸传感器22的探头导通,传感器输出干接点信号。当探头浸水高度约1毫米时,即产生告警信号。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水浸传感器22也可为非接触式水浸传感器22,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第三传感器23为温度传感器23,该温度传感器23用以在汽车发生火灾时迅速反应,温度传感器23实时检测车内温度并实时输出。所述控制模块1内预设温度阈值,该温度阈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汽车发生火灾时,所述温度传感器23检测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所述控制模块1将所述温度值与所述温度阈值做比对,若所述温度值在所述温度阈值内,所述控制模块1控制所述门锁模块3解锁。为了保证压力传感器21、水浸传感器22及温度传感器23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压力传感器21、水浸传感器22及压力传感器21具有误识别校验机制,以防止出错。相应的,控制模块1及门锁模块3也具有冗余校验机制,防止误操作。上述过程即为:所述传感器模块2用以检测环境突变以获得突变信号,并将所述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所述控制模块1接收所述突变信号以控制所述门锁模块3解锁,方便快捷,提高了车内人员的安全性。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还包括用以为所述控制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以获得突变信号,并将所述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突变信号以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n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外力施加于汽车门把手上的作用力大小,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以检测汽车内是否进水,第三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内的温度是否提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的门锁模块及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用以检测环境突变以获得突变信号,并将所述突变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突变信号以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
其中,所述传感器模块至少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以检测外力施加于汽车门把手上的作用力大小,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以检测汽车内是否进水,第三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汽车内的温度是否提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内预设作用力阈值,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作用力值并将所述作用力值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作用力值与所述作用力阈值做比对,若所述作用力值在所述作用力阈值内,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门锁模块解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预警系统中的生命保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为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涵
申请(专利权)人:知行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