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29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罐,所述内罐与所述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支撑柱,所述外壳内部与内罐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与所述内罐之间留有降温夹层,所述降温夹层内部设置有输液管,且所输液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贯穿所述外壳与外界水泵相连,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罐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温度较低时,通过保温棉对内罐进行保温隔热,减少外界热量传递到内罐中,温度较高时,将输液管与外界水泵相连,利用水循环持续将内罐中的热量散热出去,避免内罐温度过高使氨膨胀;同时利用可伸缩的支撑柱对内罐进行支撑固定,减少外界撞击产生的震动,提高储氨罐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氨气储罐
本技术涉及氨气储存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氨气储罐。
技术介绍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呈碱性的碱性溶液,液氨是特殊的产品,是氨气在高压、低温下呈现液态。但液氨极不稳定:易爆、有毒、易挥发,尤其是遇热极易气化,增大气压,带来爆炸风险。目前大多采用储氨罐对氨气进行加压储存,但是现有的储氨罐结构过于简单,虽然采用有隔热材料,但是隔热效果不佳,无法保证储氨罐内的温度,同时不具备抗撞击能力,在储氨罐受到强烈撞击时容易破损,致使氨气外泄,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氨气储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储氨罐结构过于简单,虽然采用有隔热材料,但是隔热效果不佳,无法保证储氨罐内的温度,同时不具备抗撞击能力,在储氨罐受到强烈撞击时容易破损,致使氨气外泄,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罐,所述内罐与所述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可伸缩的支撑柱,所述外壳内部与内罐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与所述内罐之间留有降温夹层,所述降温夹层内部设置有输液管,且所输液管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贯穿所述外壳与外界水泵相连,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罐口,所述密封罐口贯穿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内罐的顶部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内壁的外管和连接在内罐外壁的内杆,所述外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且所述内杆贯穿所述密封环,所述内杆伸入所述外管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盘,所述内杆外侧套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第一伸缩弹簧位于所述移动盘和所述密封环之间,所述移动盘远离所述内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优选的,所述移动盘的外径尺寸等于所述外管的内径尺寸。优选的,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分别从所述外壳的底部和顶部伸出。优选的,所述进液端和所述出液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托架,所述支撑托架紧贴所述外壳的底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温度较低时,通过保温棉对内罐进行保温隔热,减少外界热量传递到内罐中,温度较高时,将输液管与外界水泵相连,利用水循环持续将内罐中的热量散热出去,避免内罐温度过高使氨膨胀;同时利用可伸缩的支撑柱对内罐进行支撑固定,减少外界撞击产生的震动,提高储氨罐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输液管的排列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保温棉;3、降温夹层;4、内罐;5、输液管;501、进液端;502、出液端;6、支撑柱;601、外管;602、内杆;603、密封环;604、移动盘;605、第一伸缩弹簧;606、第二伸缩弹簧;7、电磁阀;8、密封罐口;9、支撑腿;901、支撑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图4,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罐4,内罐4与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可伸缩的支撑柱6,外壳1内部与内罐4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棉2,保温棉2与内罐4之间留有降温夹层3,降温夹层3内部设置有输液管5,且所输液管5的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分别贯穿外壳1与外界水泵相连,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罐口8,密封罐口8贯穿外壳1,且与内罐4的顶部相连。具体地,支撑柱6包括连接在外壳1内壁的外管601和连接在内罐4外壁的内杆602,外管601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603,且内杆602贯穿密封环603,内杆602伸入外管601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盘604,内杆602外侧套有第一伸缩弹簧605,第一伸缩弹簧605位于移动盘604和密封环603之间,移动盘604远离内杆6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伸缩弹簧606,如此设置,当外壳1受到外界撞击时,外壳1产生震动,震动传至支撑柱6处,使移动盘604在外管601内部来回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伸缩弹簧605和第二伸缩弹簧606的自身弹性消减撞击产生的震动,使内罐4在受到冲击后有一定的距离缓冲撞击,减少撞击给内罐4造成的伤害,避免内罐4破损使氨气外泄。具体地,移动盘604的外径尺寸等于外管601的内径尺寸,如此设置,使外壳1受到撞击时,移动盘604在外管601内移动更加平稳,避免内罐4在外壳1内部上下位移。具体地,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分别从外壳1的底部和顶部伸出,如此设置,使冷却水从输液管5的底部进入,从顶部流出,确保输液管5内充满冷却水,使输液管5的冷却效果更好。具体地,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上均设置有电磁阀7,通过设置电磁阀7,在不需要通过冷却水对内罐4进行降温时,通过电磁阀7关闭输液管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利用输液管5内留存的水对内罐4进行隔热保温。具体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9,通过设置支撑腿9避免储氨罐直接与地面接触,有助于减少储氨罐的外部摩擦,提高罐体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支撑腿9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托架901,支撑托架901紧贴外壳1的底部,如此设置,利用支撑托架901将罐体托起,使支撑腿9对罐体的支撑更加稳定。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密封罐口8向内罐4中加压输入氨气,在外界温度较低时,关闭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处的电磁阀7,利用输液管5内留存的水和保温棉2对内罐4进行隔热保温,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将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与外界水泵相连,打开电磁阀7,利用水泵使冷却水在输液管5内部循环流动,持续不断的将热量带走,降低内罐4的温度,避免内罐4内的氨气受热膨胀;当罐体受到撞击时,外壳1将振动传至支撑柱6处,利用支撑柱6的自身弹性消减振动强度,使内罐4在受到冲击后有一定的距离缓冲撞击,减少撞击给内罐4造成的伤害,避免内罐4破损使氨气外泄,大大提高储氨罐的安全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罐(4),所述内罐(4)与所述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可伸缩的支撑柱(6),所述外壳(1)内部与内罐(4)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棉(2),所述保温棉(2)与所述内罐(4)之间留有降温夹层(3),所述降温夹层(3)内部设置有输液管(5),且所输液管(5)的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分别贯穿所述外壳(1)与外界水泵相连,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罐口(8),所述密封罐口(8)贯穿所述外壳(1),且与所述内罐(4)的顶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内罐(4),所述内罐(4)与所述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可伸缩的支撑柱(6),所述外壳(1)内部与内罐(4)管之间设置有一层保温棉(2),所述保温棉(2)与所述内罐(4)之间留有降温夹层(3),所述降温夹层(3)内部设置有输液管(5),且所输液管(5)的进液端(501)和出液端(502)分别贯穿所述外壳(1)与外界水泵相连,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罐口(8),所述密封罐口(8)贯穿所述外壳(1),且与所述内罐(4)的顶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氨气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壁的外管(601)和连接在内罐(4)外壁的内杆(602),所述外管(601)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603),且所述内杆(602)贯穿所述密封环(603),所述内杆(602)伸入所述外管(601)的一端设置有移动盘(604),所述内杆(602)外侧套有第一伸缩弹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纬达树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