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712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35
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气流辅助喷雾装置,该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自走式底盘、喷杆机构和气流辅助喷雾装置,该喷杆机构通过喷杆升降机构安装在该自走式底盘的机架上,该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安装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杆机构上,包括:风筒;风机叶轮,安装在所述风筒内,所述风机叶轮与风机驱动机构连接;以及出风管,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喷杆机构的喷杆平行设置,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对应于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喷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雾滴进入植株中下部的穿透能力,提高了作物叶片背面和植株中下层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了细小雾滴的飘移,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气流辅助喷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喷雾机,特别是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气流辅助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喷杆喷雾机用于喷洒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及其他药液,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是最常用的农业机械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棉花、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难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些作物生长中后期植株较高,普通的喷杆喷雾机由于配套拖拉机的离地间隙较低,喷药作业时对作物的损伤较严重。棉花、大豆、马铃薯中后期枝叶茂密,常规喷雾方式雾滴主要沉积在上部叶片,而很难沉积到中下层叶片上,因此红蜘蛛、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植株中下层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及其气流辅助喷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中,安装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杆机构上,包括:风筒;风机叶轮,安装在所述风筒内,所述风机叶轮与风机驱动机构连接;以及出风管,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喷杆机构的喷杆平行设置,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对应于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喷头设置。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中,所述风机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下方设置有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液压油散热器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出油口连接。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中,还包括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风筒内并对应于所述风机叶轮设置,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风机叶轮的转速控制装置连接。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中,所述出风管为可折叠的软性帆布件,所述风机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鼓起所述出风管并贴近所述喷杆的后方。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适应性还提供了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自走式底盘和喷杆机构,其中,还包括上述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中,所述底盘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轮距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轮距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装置包括:左、右内套管,一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套,所述左、右内套管分别通过所述转轴套与对应的左、右转向节套接,所述左、右内套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转向臂、螺杆连接板和套管连接部;所述左、右转向节插装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所述转轴套内,所述左、右转向节的一端固定有转向臂和梯形臂,所述左、右转向节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前轮连接,并带动所述左、右前轮以所述转轴套的中心线为轴线转动;外套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套管连接部连接,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转向油缸固定板和左、右固定座;前轮轮距调整螺杆,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螺杆连接板连接,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螺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固定座连接;左、右转向拉杆,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左、右转向节的所述梯形臂连接,所述左、右转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双向调节螺杆连接;以及转向油缸,一端安装在所述转向油缸固定板上,所述转向油缸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转向油缸位置的滑移槽,所述转向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左/右转向节的转向臂连接。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中,所述后轮轮距调整装置包括:轮边驱动箱,一端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轮边驱动箱的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后轮减振机构,分别与所述轮边驱动箱和所述机架连接;第一套管,安装在所述机架的立管上,所述后轮减振机构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第二套管,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横梁上,所述后轮减振机构的减振支撑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套管上,并通过减振支撑轴锁母锁紧在所述机架的减振支撑轴固定板上;以及后轮轮距调整螺杆,一端穿过所述轮边驱动箱并与所述轮边驱动箱固定连接,所述后轮轮距调整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架的立管,并在所述立管两侧通过后轮轮距调整锁母锁紧。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中,所述后轮减振机构包括:减振芯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内并固定,所述轮边驱动箱安装在所述减振芯轴上,并以所述减振芯轴为中心旋转;减振弹簧,两端分别安装在减振弹簧上座和减振弹簧下座上,所述减振弹簧上座安装在所述减振支撑轴上,所述减振弹簧下座安装在所述轮边驱动箱上;以及限位拉索,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弹簧上座和减振弹簧下座连接。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中,所述轮边驱动箱包括:驱动箱壳体,通过连接套管空套在所述减振芯轴上并通过螺母固定;以及轮边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驱动箱壳体内,所述轮边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传动链条和链条张紧机构,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分别支撑安装在所述驱动箱壳体上,所述传动链条张紧在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后轮连接,所述链条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驱动箱壳体上并与所述传动链条连接。上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中,所述链条张紧机构包括:两张紧曲柄,分别对应于左右两侧的所述传动链条设置,每个所述张紧曲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轴颈、曲柄和第二轴颈,所述第二轴颈与所述驱动箱壳体空套连接;两张紧轮,分别对应于所述两张紧曲柄设置,并通过轴承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轴颈上,且与对应一侧的所述传动链条连接;两张紧板,每个所述张紧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轴颈连接,每个所述张紧板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以及至少一张紧拉簧,所述张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的具有气流辅助喷雾装置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采用气流辅助喷雾装置,沿喷杆方向形成一道高速气流“风幕”,不仅可以使作物上层叶片产生翻动,雾滴进入植株中下部的穿透能力得到加强,叶片背面和植株中下部的雾滴附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作物叶片背面和植株中下层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高速气流“风幕”阻挡了自然风对喷雾的影响,细小雾滴的飘移现象明显减少,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节省农药使用量;通过增加机具离地间隙,采用轮距调整机构和减振装置以提高喷雾机的田间通过性,减少了作业过程中的作物损伤。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结构示意图(喷杆展开状态);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的原理图;图2B为图2A的A向视图;图3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箱内部轮边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链条张紧机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后轮减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后轮轮距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示为右后轮轮距调整装置);图6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杆机构上,包括:/n风筒;/n风机叶轮,安装在所述风筒内,所述风机叶轮与风机驱动机构连接;以及/n出风管,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喷杆机构的喷杆平行设置,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对应于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喷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喷杆机构上,包括:
风筒;
风机叶轮,安装在所述风筒内,所述风机叶轮与风机驱动机构连接;以及
出风管,与所述风筒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喷杆机构的喷杆平行设置,所述出风管的底部均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对应于安装在所述喷杆上的喷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驱动机构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下方设置有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液压油散热器与所述液压马达的出油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风筒内并对应于所述风机叶轮设置,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风机叶轮的转速控制装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为可折叠的软性帆布件,所述风机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鼓起所述出风管并贴近所述喷杆的后方。


5.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包括自走式底盘和喷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辅助喷雾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轮距调整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后轮通过后轮轮距调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装置包括:
左、右内套管,一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套,所述左、右内套管分别通过所述转轴套与对应的左、右转向节套接,所述左、右内套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转向臂、螺杆连接板和套管连接部;所述左、右转向节插装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所述转轴套内,所述左、右转向节的一端固定有转向臂和梯形臂,所述左、右转向节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左、右前轮连接,并带动所述左、右前轮以所述转轴套的中心线为轴线转动;
外套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套管连接部连接,所述外套管上设置有转向油缸固定板和左、右固定座;
前轮轮距调整螺杆,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内套管的螺杆连接板连接,所述前轮轮距调整螺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左、右固定座连接;
左、右转向拉杆,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左、右转向节的所述梯形臂连接,所述左、右转向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双向调节螺杆连接;以及
转向油缸,一端安装在所述转向油缸固定板上,所述转向油缸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转向油缸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荷荣尹素珍张铁董祥孙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