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641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PCB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包括:矩形框体、调节杆和定位夹具;矩形框体,包括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第一边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第一滑动连接件与第三边部滑动连接;定位夹具,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定位板;第二滑动连接件与调节杆滑动连接,定位板与第二滑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且定位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正负极测试探针穿设的两个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简单快速地将携带有测试探针的定位夹具移动至指定测试位置,使得作业人员在查找测试位置的同时不再需要手持测试探针,简化了作业人员的测试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
本技术涉及PCB(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刷电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
技术介绍
PCB是各类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必要电子线路板,在PCB上进行SMT(SurfaceMount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贴片后形成PCBA(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一般的印刷电路板生产都会进行拼板(panelization)作业,其目的是为了增加SMT产线的生产效率,提高印刷锡膏的速度。拼板后,往往需要在拼板的周围制作拼板工艺边,其主要用途是辅助PCBA组装生产用。目前PCB产品设计越来越精密,盲孔孔径设计越来越小,PCB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孔品质可靠性的问题。为了防止盲孔可靠性问题的PCB板流到客户,需在PCB板上设计耐电流测试结构进行测试。针对Anylayer(任意层连接板)结构设计的PCB板,每一层均有盲孔设计,耐电流测试结构可由每层盲孔设计串联在一起组成,只需要在PCB板的首层或者底层中的两端分别设计测试点,两个测试点与连接板中的盲孔组成电性串联关系,则只需要通过两个测试点通电即可完成了PCB板的耐电流测试。现有的耐电流测试方法一般是:由作业人员借助测试仪表,手动将测试仪表的测试探针对准测试点进行测试。此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双手需要一直拿着正负极测试探针,同时还要仔细查找测试点的位置,不仅操作不够便利,而且测试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解决现有测试方式存在的操作复杂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包括:矩形框体、调节杆和定位夹具;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内部空间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边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边部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夹具,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定位板;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与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与第二滑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分别用于供正极测试探针和负极测试探针穿设的两个定位孔。可选的,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调节杆呈平行设置。可选的,每个所述调节杆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夹具。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包括本体和螺丝;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调节杆的对应端滑动连接;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螺丝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螺丝,所述调节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螺丝穿过所述通槽后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应用本技术实施例,可简单快速地将携带有测试探针的定位夹具移动至指定测试位置,使得作业人员在查找测试位置的同时不再需要手持测试探针,简化了作业人员的测试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适用于各种型号产品,通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电流测试治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电流测试治具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滑动连接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滑动连接件的立体图。【图示说明】矩形框体10、调节杆20、定位夹具30、第一滑动连接件40、定位夹具30:第二滑动连接件31、定位板32、本体41、第一螺丝42、滑块43、固定板311、第二螺丝3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电流测试治具,包括:矩形框体10,其整体尺寸略大于待测PCB的整体尺寸,以保证矩形框体10的正投影面能够完全覆盖待测PCB。该矩形框体10,具体包括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内部空间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调节杆20,其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40与矩形框体10的第一边部滑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另一第一滑动连接件40与矩形框体10的第三边部滑动连接。即,调节杆20,可沿第一边部/第三边部的长度方向,在矩形框体10上实现第一方向的滑动操作。定位夹具30,具体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31和定位板32;其中,第二滑动连接件31与定位板32固定连接,同时与调节杆20滑动连接。即,该定位夹具30,可沿调节杆20的长度方向,在调节杆20上实现第二方向的滑动操作。定位板3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和两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用于供测试仪表的正极测试探针穿设,第二定位孔用于供测试仪表的负极测试探针穿设。通过对调节杆20在第一方向的滑动操作,以及对定位夹具30在第二方向的滑动操作,即可控制定位板32到达在矩形框体10内部空间内的任意指定位置。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滑动连接件40,包括本体41和第一螺丝42;本体41的一端设有滑块43,滑块43与调节杆20的对应端滑动连接;本体41的另一端与第一螺丝42螺纹连接。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第二滑动连接件31包括固定板311和第二螺丝312,调节杆2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第二螺丝312穿过通槽后与固定板311螺纹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连接件40和第二滑动连接件31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常规结构,具体不限制。本实施例中,耐电流测试治具的应用方法为:将耐电流测试治具叠设于待测PCB的上方位置;将测试仪表的正极测试探针穿设入定位板32上的第一定位孔,负极测试探针穿设入定位板32上的第二定位孔;调节调节杆2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及定位夹具30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定位板32到达待测PCB的指定拼板单元的测试点位置;下压正极测试探针以及负极测试探针,分别与对应的测试点接触连接,利用测试仪表完成耐电流测试。综上,应用上述耐电流测试治具,可轻易快速地将测试探针移动至指定位置,不再需要作业人员手拿测试探针进行测试,可简化作业人员的操作,降低作业人员的疲劳度。由于待测PCB包括多个分别设有测试点的拼板单元,各个拼板单元的排布方法不统一(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体、调节杆和定位夹具;/n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内部空间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n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边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边部滑动连接;/n所述定位夹具,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定位板;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与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与第二滑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分别用于供正极测试探针和负极测试探针穿设的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PCB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体、调节杆和定位夹具;
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依次围设形成一矩形内部空间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
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边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第一滑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边部滑动连接;
所述定位夹具,包括第二滑动连接件和定位板;所述第二滑动连接件与所述调节杆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板与第二滑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分别用于供正极测试探针和负极测试探针穿设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电流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军蔡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