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油装置和压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22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挡油装置和压缩机,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该挡油装置包括环体和板体,板体设于环体的内环壁上并伸向环体内部,板体相对于环体倾斜设置,压缩机包括外壳、电机和挡油装置,电机安装在外壳内且电机的定子与外壳相接,定子具有通气过道,挡油装置安装在外壳内并位于定子侧方,挡油装置的板体挡在通气过道处。采用该结构,挡油装置使用在压缩机上,可以挡在流经通气过道的制冷剂行进路径上,从而改变制冷剂流速和流向,板体挡油面积大,使得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更长,以将制冷剂中的部分冷冻油分离出来,降低流经通气过道的制冷剂的含油量,降低排出压缩机的冷冻油的量,进而保证使用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及压缩机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油装置和压缩机
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挡油装置和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压缩机运转过程中,冷冻油随制冷剂进入系统后,对系统的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制冷剂中混有冷冻油,会使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升高,而且蒸发温度随含油量的升高幅度逐渐升高。若蒸发温度升高,则传热温差降低,直接导致蒸发器的制冷量降低。而且,制冷剂中混有的冷冻油,会在冷凝器表面冷凝,形成油膜。在蒸发器中,冷冻油难以蒸发,也会形成油膜,从而也影响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换热。现有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为降低含油量,在运转部件转子上安装油分离装置,使冷冻油与制冷剂分离。该装置主要分离经过转子流通孔、定转子气隙的制冷剂中的冷冻油。但对经过定子处通气过道(也即定子流通孔及定子与壳体切边间隙)中流通的制冷剂中的冷冻油无法起到作用,导致压缩机含油量降到一定程度后,无法继续降低。现有技术中的有些压缩机,在定子处通气过道也会设置油气分离装置,但是这些油气分离装置挡油面积小,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短,油气分离效果不佳,导致制冷剂带出的过多冷冻油,影响压缩机润滑效果,大大降低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挡油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挡油装置挡油面积小,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短,油气分离不充分,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挡油装置,包括环体和板体,所述板体设于所述环体的内环壁上并伸向所述环体内部,所述板体相对于所述环体倾斜设置。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板体的板面与所述环体的径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夹角为α,0<α≤4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板体的板面与所述环体的轴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二夹角为β,0<β≤4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板体上设有通槽,并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板体在所述环体轴向上的两个端面。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环体上设有缺口。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板体的数量为若干块,若干块所述板体中的多块组成板组,所述板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板组在所述环体上间隔分布,每组所述板组内的若干块所述板体等距间隔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用以解决现有定子处通气过道安装挡油装置所带来的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短,油气分离不充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电机和上述挡油装置,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机的定子与所述外壳相接,所述定子处具有供制冷剂流通的通气过道,所述挡油装置也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位于所述定子侧方且该挡油装置的环体的外环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紧贴,所述挡油装置的板体挡在所述通气过道处。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通气过道为所述定子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通气过道为所述定子上的通气孔和所述间隙的组合。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挡油装置包括环体和板体,板体设于环体的内环壁上并朝向环体内部,其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的优点,使用时,将环体安装在压缩机外壳内并使得板体挡在定子处的通气过道外,环体的外环壁与压缩机外壳固接在一起,流入或者流出通气过道中的制冷剂将会打在板体上,板体相对于所述环体倾斜设置,从而使其流速以及方向均发生改变,板体的板面挡油,挡油面积大,从而使得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更长,进而使制冷剂中的部分冷冻油分离更加充分,减少制冷剂中含油量;(2)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外壳、电机和上述挡油装置,挡油装置安装在外壳内并位于定子侧方,该挡油装置的板体挡在定子处的通气过道外,流入或者流出通气过道中的制冷剂将会打在板体上,板体相对于所述环体倾斜设置,从而使其流速以及方向均发生改变,板体的板面挡油,挡油面积大,从而使得制冷剂与挡油装置接触时间更长,驱使制冷剂中的部分冷冻油分离更加充分,减少流经通气过道的制冷剂的含油量,降低排出压缩机的冷冻油的量,进而保证使用该压缩机的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及压缩机润滑,由于上述挡油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故而该压缩机的生产成本更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6中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的挡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挡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挡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5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的挡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体;11-缺口;2-板体;21-通槽;22-板面;3-外壳;4-定子;5-转子;6-转轴;7-转子挡油帽;8-通气过道;9-挡油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挡油装置9,包括环体1和板体2,板体2设于环体1的内环壁上并伸向环体1的内部,具体地,上述板体2通过焊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环体1上,当然,只要能实现稳固连接,其余任何机械连接方式均适用。而且,该板体相对于上述环体倾斜设置。该种挡油装置9具有结构简单以及成本低的优点。使用时,将环体1安装在压缩机的外壳3内并使得板体2挡在定子4的通气过道8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压缩机内的制冷剂在排放的过程中是排放在其内的电机与泵体之间的空隙里面,制冷剂再经过泵体与外壳3之间的间隙或者电机与外壳3之间的间隙或者是电机内部的间隙(包括转子5与定子4之间的间隙以及定子4上设置的通气孔),也就是说制冷剂会穿过电机,最后再排出。板体2挡在通气过道8处,流入或者流出通气过道8中的制冷剂将会打在板体2上,从而使其流速以及方向均发生改变,板体2的板面挡油,挡油面积大,从而使得制冷剂与挡油装置9接触时间更长,进而驱使制冷剂中的部分冷冻油被分离出来,减少制冷剂中含油量,因此,该挡油装置9能够起到制冷剂油气分离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板体2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和板体,所述板体设于所述环体的内环壁上并伸向所述环体内部,所述板体相对于所述环体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和板体,所述板体设于所述环体的内环壁上并伸向所述环体内部,所述板体相对于所述环体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板面与所述环体的径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α,0<α≤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板面与所述环体的轴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为β,0<β≤4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挡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通槽,并且所述通槽贯穿所述板体在所述环体轴向上的两个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红黄振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