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98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界面增强剂层、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界面增强剂层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上喷洒界面增强剂形成;在界面增强剂层上方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形成橡胶沥青砂胶层,再撒布乳化沥青粘结层,并铺筑改性沥青微表处层;其中,改性沥青微表处层采用沥青混合料,且胶结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明显改善了界面粘结效果,增强了微表处路面结构的抗剪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与城市道路
,尤其涉及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微表处技术是广泛应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方式之一,特别适合于路面非结构性的开裂、抗滑能力下降、轻微非结构性车辙等路面病害的修复,对于路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病害,可以先进行结构性病害的处理,然后采用加铺微表处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对于微表处技术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其结构大部分为1~1.5cm左右的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原路面结构,混合料级配采用间断级配,且其施工需用专用的一次性摊铺设备进行。与沥青路面加铺微表处的损坏形式不同,水泥路面加铺微表处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损坏主要集中在微表处及刚柔界面层。由于车辆牵引作用,路表面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应力;同时由于水泥混凝土板的模量远远大于微表处的模量,且微表处的厚度很薄,在发生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时,界面层也会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导致微表处结构发生剪切破坏。特别是刚柔界面层处于路面的薄弱位置,由于厚度及材料等原因,其抗剪强度往往不足以抵抗其所承受的剪应力,极易发生剪切破坏。因此,采用常规的沥青路面加铺微表处路面结构难以防止层间剪切破坏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通过在原水泥路面处理后,喷洒一层界面增强剂,随后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界面增强剂使得原路面与混合料之间形成化学键接,从而明显改善界面粘结效果,增强微表处路面结构的抗剪切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界面增强剂层、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上喷洒界面增强剂形成;在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上方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形成所述橡胶沥青砂胶层,再撒布所述乳化沥青粘结层,并铺筑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其中,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采用沥青混合料,且胶结料采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界面增强剂层的厚度为1~2毫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橡胶沥青砂胶层的厚度为3~6毫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的厚度为1~1.5厘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为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进行凿毛处理后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原水泥路面处理后,喷洒一层界面增强剂,随后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界面增强剂使得原路面与混合料之间形成化学键接,从而明显改善了界面粘结效果,增强了微表处路面结构的抗剪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1.水泥混凝土路面层,12.界面增强剂层,13.橡胶沥青砂胶层,14.乳化沥青粘结层,15.改性沥青微表处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层11、界面增强剂层12、橡胶沥青砂胶层13、乳化沥青粘结层14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15;界面增强剂层12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层11上喷洒界面增强剂形成;在界面增强剂层12上方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形成橡胶沥青砂胶层13,再撒布乳化沥青粘结层14,并铺筑改性沥青微表处层15;其中,改性沥青微表处层15采用沥青混合料,且胶结料采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粘结层14采用高性能改性乳化沥青。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界面增强剂层12的厚度为1~2毫米。优选地,橡胶沥青砂胶层13的厚度为3~6毫米。进一步优选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15的厚度为1~1.5厘米。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水泥混凝土路面层11为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进行凿毛处理后形成。根据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在旧水泥路面表面形成牢固的微表处层,在材料种类、结构设计方面均与普通沥青路面微表处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检验界面增强剂、橡胶沥青胶砂对层间抗剪强度的改善效果,先将试验分为两组进行,在成型试件时,一组原水泥路面表面涂抹界面增强剂并加铺橡胶沥青胶砂,一组二者均没有,分别对两组试件进行层间直剪试验,其中粘层油用量为0.8L/m2,竖向荷载为0.2MPa、0.6MPa、0.7MPa,剪切速率为20mm/min,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界面增强剂及橡胶沥青胶砂层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根据上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界面剂及橡胶沥青胶砂层可以显著改善界面层的层间粘结状况,使得层间抗剪强度提高值平均约15%左右。结合有机化学机理,用“双分子层交互作用”机理可以很好解释界面剂对层间粘结性能的改善,首先界面剂的亲无机基团与原水泥路面界面形成化学键与单分子层;然后亲有机物基团发生自聚合作用,形成双分子层;最后第二分子层的亲无机物基团与沥青胶砂表面形成化学键。因此,界面剂可以使原路面与混合料之间形成化学键接,从而界面粘结效果明显得以改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界面增强剂层、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n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上喷洒界面增强剂形成;/n在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上方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形成所述橡胶沥青砂胶层,再撒布所述乳化沥青粘结层,并铺筑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n其中,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采用沥青混合料,且胶结料采用SBS改性沥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路面高性能微表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向上依次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界面增强剂层、橡胶沥青砂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和改性沥青微表处层;
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为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上喷洒界面增强剂形成;
在所述界面增强剂层上方施工橡胶沥青砂胶,形成所述橡胶沥青砂胶层,再撒布所述乳化沥青粘结层,并铺筑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
其中,所述改性沥青微表处层采用沥青混合料,且胶结料采用SBS改性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路面高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娟刘洪辉李渊王旭李娜贾德生韩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