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83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7
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属于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水泥立柱、车梁、垫板、行车轨道和双梁行车,所述行车轨道的截面为“士”字型;其中,所述双梁行车包括水平横梁一、水平横梁二、支撑梁一、支撑梁二、行车主动驱动组件、行车从动组件和一组行车导向限位组件,所述水平横梁一、水平横梁二、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形成的截面为“Ⅱ”型,所述支撑梁一的两端和支撑梁二的两端均设有行车导向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设置的双梁行车结构,在两根水平横梁上均可设置电葫芦,分别单独进行工作,提高了适应性,使得上述结构适用于不同的行车轨道的使用,此双梁行车能够稳定的进行移动,工作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
本技术属于通用机械装备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
技术介绍
双梁行车一般指双梁桥式行车,双梁桥式行车是现代工业生产和起重运输中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和设备,因此,双梁桥式行车在室内外工矿企业、钢铁化工、铁路交通、港口码头以及物流周转等部门和场所均得到广泛的运用。双梁行车一般由机械、电气和金属结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机械部分分为起升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和大车运行机构。起升机构是用来垂直升降物品,小车运行机构是用来带着载荷作横向移动,大车运行机构用来将起重小车和物品作纵向移动,以达到三维空间里做搬运和装卸货物用;金属结构部分由桥架和小车架组成;电气部分由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组成。行车小车是双梁行车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放置电动机、吊钩、卷筒、变速箱等,同时负责在行车横梁上横向行走。行车在横梁上行走过程中,由于行车吊有重物,因此可能导致行车两侧的行走结构受力不均,导致行车行走卡滞不顺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行车受力行走时,不能保持行车稳定行走的问题。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包括水泥立柱、车梁、垫板、行车轨道和双梁行车,所述车梁设置在水泥立柱的上端面上,所述垫板设置在车梁的上端面上,所述行车轨道固定设置在垫板上,所述双梁行车架设在行车轨道上,并且双梁行车可沿行车轨道往复移动,所述行车轨道的截面为“士”字型;其中,所述双梁行车包括水平横梁一、水平横梁二、支撑梁一、支撑梁二、行车主动驱动组件、行车从动组件和一组行车导向限位组件,所述水平横梁一和水平横梁二平行设置,并且水平横梁一和水平横梁二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所述水平横梁一、水平横梁二、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形成的截面为“Ⅱ”型,所述行车主动驱动组件和行车从动组件设置在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所述支撑梁一的两端和支撑梁二的两端均设有行车导向限位组件。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行车主动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驱动电机、主动转轴、一组转轴支撑座、主动行车轮和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所述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并且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位于水平横梁一远离水平横梁二的一侧,所述主动驱动电机设置在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上,并且主动驱动电机通过直齿伞齿轮传动与主动转轴连接,所述主动转轴设置在一组转轴支撑座上,所述一组转轴支撑座固定设置在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上,所述主动转轴的两端伸入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内,并且主动转轴位于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的两端设有主动行车轮。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行车从动组件包括从动转轴、一组转轴支撑座、从动行车轮和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所述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并且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位于水平横梁二远离水平横梁一的一侧,所述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上设有一组转轴支撑座,所述从动转轴设置在一组转轴支撑座上,并且从动转轴的两端伸入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内,并且从动转轴位于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的两端设有从动行车轮。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上设有第一矩形通孔,所述主动行车轮和从动行车轮的下端部伸出第一矩形通孔,并且主动行车轮和从动行车轮的下端部置于行车轨道上。设置的第一矩形通孔,使得主动行车轮和从动行车轮的下端面与行车轨道接触,从而能够在行车轨道上滚动。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主动行车轮和从动行车轮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行车轨道的上端面上设有上轨头,所述上轨头置于第一环形凹槽内。设置的第一环形凹槽和上轨头的结构,避免主动行车轮和从动行车轮从行车轨道内脱离出来。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行车导向限位组件包括直角支撑板、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所述直角支撑板稳定竖直面与支撑梁一和支撑梁二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对称设置在直角支撑板上,并且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与行车轨道的侧壁接触。通过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对称压紧在行车轨道的两侧,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直角支撑板上设有水平支撑板,所述直角支撑板的水平板和水平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直角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上设有张紧力调节组件,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与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的转轴通过转轴座连接。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包括一组锁紧螺栓、螺柱、弹簧和螺柱支撑座,所述螺柱支撑座固定设置在直角支撑板的水平板和水平支撑板上,所述螺柱的一端与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的转轴连接,并且螺柱的另一端可穿过螺柱支撑座,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柱上,并且弹簧位于螺柱支撑座和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的转轴之间,所述一组锁紧螺栓和螺柱螺纹连接,并且一组锁紧螺栓与弹簧分设在螺柱支撑座的两侧。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螺柱支撑座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柱穿过第一通孔。设置的第一通孔,使得螺柱能够调节位置,从而调节弹簧的张紧力。进一步的,上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直角支撑板的水平板和水平支撑板上,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通过轴承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设有轴套,所述螺柱的一端与轴套的外壁连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设置的双梁行车结构,在两根水平横梁上均可设置电葫芦,分别单独进行工作,提高了适应性,设置的行车主动驱动组件,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行车轮的转动,从而推动行车从动轮的转动,使得位于矩形四个角部位置的行车主动轮和行车从动轮能够保持行车稳定的移动,设置的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压紧贴合在行车轨道的侧壁上,从而避免了行车偏移,提高了行车移动的稳定性,在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上采用高强度弹簧设置的压紧组件,可根据行车轨道调节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之间的距离,使得上述结构适用于不同的行车轨道的使用,此双梁行车能够稳定的进行移动,工作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双梁行车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双梁行车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双梁行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的俯视图。图中:水泥立柱1、车梁2、垫板3、行车轨道4、双梁行车5、水平横梁一501、水平横梁二502、支撑梁一503、支撑梁二504、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行车从动组件506、行车导向限位组件507、主动驱动电机508、主动转轴509、转轴支撑座510、主动行车轮511、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第一矩形通孔513、第一环形凹槽514、从动转轴515、从动行车轮516、行车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立柱(1)、车梁(2)、垫板(3)、行车轨道(4)和双梁行车(5),所述车梁(2)设置在水泥立柱(1)的上端面上,所述垫板(3)设置在车梁(2)的上端面上,所述行车轨道(4)固定设置在垫板(3)上,所述双梁行车(5)架设在行车轨道(4)上,并且双梁行车(5)可沿行车轨道(4)往复移动,所述行车轨道(4)的截面为“士”字型;其中,所述双梁行车(5)包括水平横梁一(501)、水平横梁二(502)、支撑梁一(503)、支撑梁二(504)、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行车从动组件(506)和一组行车导向限位组件(507),所述水平横梁一(501)和水平横梁二(502)平行设置,并且水平横梁一(501)和水平横梁二(502)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所述水平横梁一(501)、水平横梁二(502)、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形成的截面为“Ⅱ”型,所述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和行车从动组件(506)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所述支撑梁一(503)的两端和支撑梁二(504)的两端均设有行车导向限位组件(5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立柱(1)、车梁(2)、垫板(3)、行车轨道(4)和双梁行车(5),所述车梁(2)设置在水泥立柱(1)的上端面上,所述垫板(3)设置在车梁(2)的上端面上,所述行车轨道(4)固定设置在垫板(3)上,所述双梁行车(5)架设在行车轨道(4)上,并且双梁行车(5)可沿行车轨道(4)往复移动,所述行车轨道(4)的截面为“士”字型;其中,所述双梁行车(5)包括水平横梁一(501)、水平横梁二(502)、支撑梁一(503)、支撑梁二(504)、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行车从动组件(506)和一组行车导向限位组件(507),所述水平横梁一(501)和水平横梁二(502)平行设置,并且水平横梁一(501)和水平横梁二(502)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所述水平横梁一(501)、水平横梁二(502)、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形成的截面为“Ⅱ”型,所述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和行车从动组件(506)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所述支撑梁一(503)的两端和支撑梁二(504)的两端均设有行车导向限位组件(5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主动驱动组件(505)包括主动驱动电机(508)、主动转轴(509)、一组转轴支撑座(510)、主动行车轮(511)和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所述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并且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位于水平横梁一(501)远离水平横梁二(502)的一侧,所述主动驱动电机(508)设置在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上,并且主动驱动电机(508)通过直齿伞齿轮传动与主动转轴(509)连接,所述主动转轴(509)设置在一组转轴支撑座(510)上,所述一组转轴支撑座(510)固定设置在行车主动组件支撑梁(512)上,所述主动转轴(509)的两端伸入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内,并且主动转轴(509)位于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的两端设有主动行车轮(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双梁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从动组件(506)包括从动转轴(515)、一组转轴支撑座(510)、从动行车轮(516)和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517),所述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517)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上,并且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517)位于水平横梁二(502)远离水平横梁一(501)的一侧,所述行车从动组件支撑梁(517)上设有一组转轴支撑座(510),所述从动转轴(515)设置在一组转轴支撑座(510)上,并且从动转轴(515)的两端伸入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内,并且从动转轴(515)位于支撑梁一(503)和支撑梁二(504)的两端设有从动行车轮(5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炳兴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金钢重机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