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185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的四角处铰接有四组第二连杆,且同侧相互靠近的第二连杆上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侧的两端皆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其顶部升降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对后视镜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调节到指定的位置能够更好的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还可以对汽车内后视镜进行更换镜片,可在凸面镜和平面镜来回切换,使用凸面镜时可以扩大视野范围,更好的注意后方车辆的情况,防止交通事故通过防眩目板的设计,可以防止后方的灯光“晃眼”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提高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现有的汽车内后视镜安装后,不能很好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进行高度调节,在使用时造成不便,大多数的汽车内后视镜为单一的镜面使得适用性较差,当需要超车观察后方车辆的情况平面镜的效果较差,当在夜晚的时候后方车辆的灯光照射到内反光镜,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的四角处铰接有四组第二连杆,且同侧相互靠近的第二连杆上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侧的两端皆铰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铰接有顶座,所述顶座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且双向螺纹杆贯穿限位块的内部,所述主体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主体内部两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轨,且第二滑轨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第一滑轨的一侧与镜面安装板两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镜面安装板两侧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与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滑轨的一侧相铰接,所述主体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气缸,所述第二电动气缸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第一滑轨内第一滑块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所述第一电动气缸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内部两侧一端的底部第一滑轨内第一滑块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缸和第二电动气缸电连接。优选的,所述主体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防炫目板。优选的,所述镜面安装板设置有两组,一组所述镜面安装板外侧设置为平面镜,另一组所述镜面安装板的外侧设置为凸面镜。优选的,所述第二滑轨为半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侧设置有摇把,且摇把为可折叠式。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双向螺纹杆和限位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通过其顶部升降装置,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驾驶员对后视镜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调节到指定的位置能够更好的利用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还可以对汽车内后视镜进行更换镜片,可在凸面镜和平面镜来回切换,使用凸面镜时可以扩大视野范围,更好的注意后方车辆的情况,防止交通事故通过防眩目板的设计,可以防止后方的灯光“晃眼”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提高驾驶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视图。图中:1、主体;2、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安装板;5、安装块;6、双向螺纹杆;7、第一连杆;8、顶座;9、限位块;10、转动杆;11、第二连杆;12、防炫目板;13、镜面安装板;14、控制面板;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块;17、第一电动气缸;18、第二电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5,方便安装第二连杆,安装块5顶部的四角处铰接有四组第二连杆11,且同侧相互靠近的第二连杆11上铰接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外侧的两端皆铰接有第一连杆7,且第一连杆7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铰接有顶座8,通过顶座与车顶相固定,顶座8和安装块5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6,转动杆10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9,起到限位的作用,且双向螺纹杆6贯穿限位块9的内部,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15,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轨3,且第二滑轨3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16,第一滑块15远离第一滑轨2的一侧与镜面安装板13两侧的一端相铰接,镜面安装板13两侧远离第一滑块15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6远离第二滑轨3的一侧相铰接,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气缸18,该第二电动气缸的使用型号为JSU32,第二电动气缸18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第一滑轨2内第一滑块15的一端相连,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17,该第一电动气缸的使用型号为JSU32,第一电动气缸17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底部第一滑轨2内第一滑块15的一端相连,主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缸17和第二电动气缸18电连接。在本实施中,主体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4,方便安装防眩目板,安装板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有防炫目板12,镜面安装板13设置有两组,设置有两组镜面方便切换,一组镜面安装板13外侧设置为平面镜,另一组镜面安装板13的外侧设置为凸面镜,第二滑轨3为半弧形结构,便于切换镜面,双向螺纹杆6的一侧设置有摇把,且摇把为可折叠式,方便收纳,限位块9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纹孔相互配合,双向螺纹杆6和限位块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工作原理:该装置用电部件皆由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在指定位置安装好该后视镜装置后,可根据驾驶员身高的不同来对该内后视镜装置的高低进行调节,通过顺时针转动摇把带动双向螺纹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限位块9进行移动,限位块9则带动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11进行移动,使得第一连杆7和限位块9之间的夹角改变,当顺时针转动摇把使两者之间的夹角变大,则使该后视镜装置位置进行下降,反之则为上升,当需要使用平面镜时,通过控制面板14启动第二电动气缸18,使得第二电动气缸18的输出端推动第一滑轨2上的第一滑块15移动,带动安装有平面镜的镜面安装板13移动,通过第二滑轨3的半弧形结构对镜面安装板13移动位置进行改变,使得安装有平面镜的镜面安装板13移动到主体1的一端上;当需要使用凸面镜时,通过控制面板14启动第一电动气缸17,使得第一电动气缸17的输出端推动第一滑轨2上的第一滑块15移动,带动安装有凸面镜的镜面安装板13移动,通过第二滑轨3的半弧形结构对镜面安装板13移动位置进行改变,使得安装有凸面镜的镜面安装板13移动到主体1的一端上,当夜晚后方的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顶部的四角处铰接有四组第二连杆(11),且同侧相互靠近的第二连杆(11)上铰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外侧的两端皆铰接有第一连杆(7),且第一连杆(7)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铰接有顶座(8),所述顶座(8)和安装块(5)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6),所述转动杆(10)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9),且双向螺纹杆(6)贯穿限位块(9)的内部,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15),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轨(3),且第二滑轨(3)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5)远离第一滑轨(2)的一侧与镜面安装板(13)两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镜面安装板(13)两侧远离第一滑块(15)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6)远离第二滑轨(3)的一侧相铰接,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气缸(18),所述第二电动气缸(18)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第一滑轨(2)内第一滑块(15)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动气缸(17),所述第一电动气缸(17)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底部第一滑轨(2)内第一滑块(15)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控制面板(14),所述控制面板(14)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缸(17)和第二电动气缸(18)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用整体式后视镜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顶部的四角处铰接有四组第二连杆(11),且同侧相互靠近的第二连杆(11)上铰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外侧的两端皆铰接有第一连杆(7),且第一连杆(7)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铰接有顶座(8),所述顶座(8)和安装块(5)之间设置有双向螺纹杆(6),所述转动杆(10)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限位块(9),且双向螺纹杆(6)贯穿限位块(9)的内部,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与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且第一滑轨(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块(15),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滑轨(3),且第二滑轨(3)的内部设置有两组第二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5)远离第一滑轨(2)的一侧与镜面安装板(13)两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镜面安装板(13)两侧远离第一滑块(15)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6)远离第二滑轨(3)的一侧相铰接,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气缸(18),所述第二电动气缸(18)的输出端与位于主体(1)内部两侧一端的顶部第一滑轨(2)内第一滑块(15)的一端相连,所述主体(1)内部两侧远离第一滑轨(2)一端的底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凤祥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卓尔汽车配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