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5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媒体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壳体、屏显结构、电路板与镜杆支架;所述屏显结构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镜片与镜杆支架分设于所述壳体的对称两端面;还包括朝向所述屏显结构设置的LED灯;所述屏显结构接收所述LED灯的光线,并将点光源转换成朝向所述镜片设置的面光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TFT屏作为背光源,但采用该结构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较多,若没有配备良好的散热系统,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温度过高而当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流媒体后视镜
,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
技术介绍
后视镜,是指安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包括左侧后视镜、右侧后视镜与中央后视镜,分别用于反映汽车侧方与后方的情况,其中中央后视镜还起判断本车与后车间行车距离的作用,特别的,中央后视镜还包括流媒体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主要是指通过安装在车辆身上的摄像头实时将画面无损、无延时的传输到后视镜显示屏上,边录边播,实现超广的可视视野、有效消除视野盲区的效果,为车主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的一种技术,也即以摄像头代替后视镜。采用流媒体后视镜,还具有以下功能:超大视野、超清不变形、超强防眩光、破雨破雾。现有的流媒体后视镜中常采用TFT屏作为背光源照亮显示屏,进而令驾驶员可简单获取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确保驾驶员掌握行驶过程中的所需信息,确保行驶安全,但采用该方式会造成流媒体后视镜的发热量较大,若不具备完好的散热系统,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因为过热而运行缓慢甚至当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于提供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解决了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TFT屏作为背光源,但采用该结构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较多,若没有配备良好的散热系统,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温度过高而当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壳体、屏显结构、电路板与镜杆支架;所述屏显结构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镜片与镜杆支架分设于所述壳体的对称两端面;还包括朝向所述屏显结构设置的LED灯;所述屏显结构接收所述LED灯的光线,并将点光源转换成朝向所述镜片设置的面光源。优选地,所述LED灯为带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屏显结构包括IPS屏,以及与所述IPS卡合连接的屏支架;所述IPS屏与屏支架夹设于所述镜片与电路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IPS屏、屏支架、电路板与后壳层叠设置;所述前壳为环状结构,所述镜片叠设于所述前壳表面。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数量若干的元器件,且所述元器件朝向所述后壳设置。优选地,所述前壳上朝向所述后壳的端面的边沿处设置有数量若干的固定筋;所述后壳上的内侧形成有与所述固定筋对应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固定筋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包括罩设于所述元器件外的屏蔽罩。优选地,所述镜杆支架与后壳可拆卸连接。由上可知,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提出的流媒体后视镜,采用LED灯作为光源,再配备有相应的屏显结构,令点光源可发散形成面光源,进而令流媒体后视镜上的内容清晰显示,同时采用该结构的流媒体后视镜结构较为简单,发热量较小,为流媒体后视镜提供了恒定的环境温度,保证后视镜的正常使用;第二,本技术提出的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带状LED灯,且将LED灯设置于屏显结构的一侧,在保证流媒体后视镜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还可减少流媒体后视镜的体积,提高了流媒体后视镜使用的灵活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组装状态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有流媒体后视镜上采用TFT屏作为背光源,但采用该结构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较多,若没有配备良好的散热系统,会导致流媒体后视镜温度过高而当机的问题。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其主要包括镜片10、壳体、屏显结构、电路板40与镜杆支架;屏显结构与电路板40设置于壳体内,且镜片10与镜杆支架分设于壳体的对称两端面;还包括朝向屏显结构设置的LED灯60;屏显结构接收LED灯60的光线,并将点光源转换成朝向镜片10设置的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LED灯60发出的光线为点状光线,也即上述的点光源,若干个点光源才可形成面光源,而只有覆盖流媒体后视镜镜片10面积的面光源才能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的内容,进而确保流媒体后视镜上各处的内容均清晰显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屏显结构将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由于经过反射等物理现象,因此从LED灯60发出的光线变得更为柔和,也即流媒体后视镜表面的显示内容不会造成驾驶员用眼疲劳,确保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以及确保驾驶员精神集中于驾驶过程。更具体的,LED灯60为带状结构。优选但不限定的是,带状结构的LED灯60可以设置为与流媒体后视镜镜片10的长度一致,确保靠近LED灯60的屏显结构上的同一水平线上接收的光线强度一致,确保形成的面光源上光线均匀分布,进一步确保流媒体后视镜上的显示内容各处光线均匀,显示内容清晰。更具体的,屏显结构包括IPS屏31,以及与IPS屏31卡合连接的屏支架32;IPS屏31与屏支架32夹设于镜片10与电路板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屏支架32用于固定IPS屏31的位置,也即IPS屏31将LED灯60的点光源反射或散射后形成面光源,再通过镜片10显示,因此为了保证LED灯60的光线无遮挡地进入IPS屏31,因此可优选屏支架32为环状结构,固定于IPS屏31的外围,而LED灯60的设置位置也必须令光线无遮挡地全部射向IPS屏31,优选为屏支架32的一侧,如图2所示,才能确保IPS形成的面光源上各处光亮度保持一致。优选但不限定的是,IPS屏31与屏支架32间可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还可通过滑动固定的方式,还可通过拼装固定的方式,固定方式不限,在不影响IPS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确保固定后的LED灯60光线可无遮挡进入IPS屏31即可。更具体的,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21与后壳22;前壳21、IPS屏31、屏支架32、电路板40与后壳22层叠设置;前壳21为环状结构,镜片10叠设于前壳21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前壳21的后壳22的可拆卸连接主要用于将IPS屏31、屏支架32与电路板40进行固定于安装,令本实施例的流媒体后视镜为可重复拆卸与安装的结构整体,令流媒体后视镜在故障时可进行维修。在本实施例中,环状结构的前壳21可用于固定镜片10,进而令安装完成的流媒体后视镜的表面不突出,为平整的结构,保证了流媒体后视镜的美观性。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上设置有熟练若干的元器件,且元器件朝向后壳22设置。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壳体、屏显结构、电路板与镜杆支架;所述屏显结构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镜片与镜杆支架分设于所述壳体的对称两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朝向所述屏显结构设置的LED灯;/n所述屏显结构接收所述LED灯的光线,并将点光源转换成朝向所述镜片设置的面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包括镜片、壳体、屏显结构、电路板与镜杆支架;所述屏显结构与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镜片与镜杆支架分设于所述壳体的对称两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朝向所述屏显结构设置的LED灯;
所述屏显结构接收所述LED灯的光线,并将点光源转换成朝向所述镜片设置的面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为带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显结构包括IPS屏,以及与所述IPS卡合连接的屏支架;所述IPS屏与屏支架夹设于所述镜片与电路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发光流媒体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李耀华马超明
申请(专利权)人:富晟广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