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饰拉手端盖振动输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4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一种车辆内饰拉手端盖振动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盘、第一导向杆、挡板、导向槽、第二导向杆、第三导向杆及输出槽,振动盘上端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内壁成型有螺旋状向上延伸的导向轨,该圆筒部中部内腔形成端盖掉落区域;挡板设置于前述导向轨的顶部外侧,前端具有能供端盖伸长部且能限制端盖本体部通过的缺口槽;导向槽与前述导向轨相接并弯曲绕设布置,该导向槽的内壁一侧坡度逐渐变大以使端盖逐步直立起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端盖以直立的本体部朝上的状态自动逐个输出,以便于后续完成装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内饰拉手端盖振动输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输出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内饰拉手端盖的自动输出机构,该输出机构应用于车辆内饰拉手的装配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车辆顶棚拉手,其结构包括拉手本体,支架,金属卡子(又称卡扣)及端盖,拉手本体端部具有安装区域;支架能转动地设于所述拉手本体的端部并具有内腔;金属卡子为一金属片弯曲而成,中部具有适配于顶棚钣金安装孔的弹性扣合部,上端部具有伸入顶棚钣金安装孔的伸入部;端盖具有伸入前述支架内腔并能进入前述金属卡子伸入部内且能撑开弹性扣合部的伸长部。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420242214.5的中国技术专利《顶棚拉手》(授权公告号为CN203864508U);还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620406111.7的中国技术专利《汽车顶棚拉手》(授权公告号为CN205601671U)。上述这种顶棚拉手目前以采用手工装配居多,存在装配质量差、装配效率低的不足,为此,需要开发一种能自动装配拉手的装置,而其中一个步骤就是要实现端盖的自动装配,这就需要用到卡扣的端盖输送机构。如图1和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内饰拉手端盖振动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振动盘(10),上端具有圆筒部(1),该圆筒部(1)内壁成型有螺旋状向上延伸的导向轨(2),该圆筒部(1)中部内腔形成端盖(1a)掉落区域;/n第一导向杆(31),设于前述导向轨(2)的顶部部分的一侧,该第一导向杆(31)沿着导向轨(2)向外延伸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该第一导向杆(31)与导向轨(2)的顶部部分之间的间隙仅供平躺的端盖(1a)通过;/n挡板(7),设置于前述导向轨(2)的顶部外侧,前端具有能供端盖(1a)伸长部且能限制端盖(1a)本体部通过的缺口槽(71);/n导向槽(4),与前述导向轨(2)相接并弯曲绕设布置,该导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内饰拉手端盖振动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盘(10),上端具有圆筒部(1),该圆筒部(1)内壁成型有螺旋状向上延伸的导向轨(2),该圆筒部(1)中部内腔形成端盖(1a)掉落区域;
第一导向杆(31),设于前述导向轨(2)的顶部部分的一侧,该第一导向杆(31)沿着导向轨(2)向外延伸方向自下而上倾斜布置,该第一导向杆(31)与导向轨(2)的顶部部分之间的间隙仅供平躺的端盖(1a)通过;
挡板(7),设置于前述导向轨(2)的顶部外侧,前端具有能供端盖(1a)伸长部且能限制端盖(1a)本体部通过的缺口槽(71);
导向槽(4),与前述导向轨(2)相接并弯曲绕设布置,该导向槽(4)的内壁一侧(41)坡度逐渐变大以使端盖(1a)逐步直立起来;
第二导向杆(32),沿着前述导向槽(4)设于导向槽(4)的端口上而与导向槽(4)底部之间具有仅供单个端盖(1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瑜琳张林孙史龙罗益波孙科成岑富连李云飞史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