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钉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旋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109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零件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铆钉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旋铆设备,该铆钉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底壁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固定在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外周壁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其中,第一限位半环与第二限位半环设置成能够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且第一限位半环与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使铆钉被限制在由第一限位半环、第二限位半环以及支撑装置共同限定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铆钉固定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成品铆接工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铆钉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旋铆设备
本技术涉及金属零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零件加工领域中经常需要将铆钉与待加工工件进行冲压铆接,以获得铆接后的成品铆接工件。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旋铆设备实现上述铆接过程。在铆接期间,铆钉被夹持在旋铆设备的铆钉固定装置上,其中只有铆钉的底面与铆钉固定装置相贴合,作以支撑。铆钉这样的固定方式并不稳固,在受到旋铆设备的冲压装置的冲压作用下,容易出现一定角度的倾斜,此时会导致铆钉与待加工工件的连接处发生变形,严重时会直接影响成品铆接工件的质量。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希望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成品铆接工件的质量的铆钉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提高成品铆接工件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铆钉固定装置和应用其的旋铆设备。根据本技术的铆钉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底壁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固定在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外周壁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其中,第一限位半环与第二限位半环设置成能够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且第一限位半环与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使铆钉被限制在由第一限位半环、第二限位半环以及支撑装置共同限定的空间内。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半环与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顶部形成有用于放置并支撑铆钉的容置槽,支撑平台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的容置空间,容置槽与容置空间相连通。进一步地,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基座上的用于驱动第一限位半环或第二限位半环的至少一个气缸组件,气缸组件包括:具有内腔的气缸本体,能够在内腔中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活塞杆延伸出气缸本体与第一限位半环或第二限位半环固定连接,以及与内腔连通的气压调节装置,其中,气压调节装置设置成具有对内腔的充气模式和吸气模式,在充气模式下,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半环或第二限位半环朝向对方运动并夹紧铆钉;在吸气模式下,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半环或第二限位半环远离铆钉。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的两个气缸组件,其中,在气压调节装置的充气模式下,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朝向彼此运动并夹紧铆钉;在气压调节装置的吸气模式下,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远离铆钉。优选地,活塞杆同时带动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朝向彼此运动并夹紧铆钉,和/或活塞杆同时带动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远离铆钉。进一步地,气缸本体的内腔在沿活塞杆的轴线方向上的宽度设置成使得在吸气模式下,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始终位于容置空间中。进一步地,容置槽的深度小于铆钉的高度。进一步地,限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限位半环和/或第二限位半环上的位移传感器。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半环的内环面与第二限位半环的内环面均构造为磨砂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旋铆设备,包括上述的铆钉固定装置和用于对上述铆钉固定装置上的铆钉进行冲压的冲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铆钉固定装置设置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设置支撑装置以及形成于铆钉的外周壁的第一限位半环、第二限位半环使得铆钉被稳定固定在第一限位半环、第二限位半环以及支撑装置共同限定的空间内。当需要对铆钉进行冲压或铆压时,铆钉不会因外部冲击而倾斜或者失稳,提高铆接工件的连接质量。通过设置气缸组件使得第一限位半环、第二限位半环的运动过程更加平稳,减小对铆钉的外周壁的冲击。通过设置气压调节装置充气模式和吸气模式,使得控制第一限位半环或第二限位半环运动的过程易于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有效提高成品铆接工件的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100和应用其的旋铆设备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100包括:基座1,固定在基座1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底壁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2,固定在基座1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外周壁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3,限位装置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半环31和第二限位半环32。其中,第一限位半环31与第二限位半环32设置成能够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且第一限位半环31与第二限位半环32能够定位贴合在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使铆钉被限制在由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以及支撑装置2共同限定的空间内。本技术的铆钉固定装置100在使用时,将铆钉放置在支撑装置2内,使得铆钉的底面与支撑装置2的顶面相贴合,限位装置3的第一限位半环31和第二限位半环32分别从铆钉两侧朝向彼此运动直至第一限位半环31和第二限位半环32形成贴合铆钉的外周壁并限制铆钉运动的结构,此时,铆钉的一侧被第一限位半环31限制、另一侧被第二限位半环32限制以及底面被支撑装置2的顶面限制,从而使得铆钉被稳定固定在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以及支撑装置2共同限定的空间内。当需要对铆钉进行冲压或铆压时,铆钉不会因外部冲击而倾斜或者失稳。当冲压或铆压结束后,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远离彼此运动,使得铆钉可从图1所示的垂直方向从铆钉固定装置100中取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半环31与第二限位半环32可定位贴合在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包围铆钉外周壁的周向方向的整个区域,增加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与铆钉外周壁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对于铆钉的固定的稳定性和强度,以进一步避免铆钉因外部冲击而倾斜或者失稳的现象的发生。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100,支撑装置2可包括支撑平台21,支撑平台21的顶部可形成有用于放置并支撑铆钉的容置槽211,支撑平台21的相对的侧壁上可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限位半环31和第二限位半环32的容置空间212,容置槽211可与容置空间212相连通。通过该设置可使得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形成于支撑平台21内,使得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100的结构更为合理紧凑,有利于节约空间。同时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被限制在水平方向运动,不会发生其它方向上的偏移,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半环31、第二限位半环32的运动更平稳,以实现对铆钉的侧壁更稳定地夹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铆钉固定装置100,限位装置3还可包括固定在基座1上的用于驱动第一限位半环31或第二限位半环32的至少一个气缸组件33,气缸组件33可包括:具有内腔3311的气缸本体331,能够在内腔3311中往复运动的活塞杆332,活塞杆332可延伸出气缸本体331与第一限位半环31或第二限位半环32固定连接,以及与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底壁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n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外周壁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n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半环与所述第二限位半环设置成能够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且所述第一限位半环与所述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所述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使所述铆钉被限制在由所述第一限位半环、所述第二限位半环以及所述支撑装置共同限定的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底壁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
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对铆钉的外周壁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半环和第二限位半环,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半环与所述第二限位半环设置成能够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且所述第一限位半环与所述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所述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至少部分区域,以使所述铆钉被限制在由所述第一限位半环、所述第二限位半环以及所述支撑装置共同限定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半环与所述第二限位半环能够定位贴合在所述铆钉的外周壁的周向方向上的整个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铆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顶部形成有用于放置并支撑所述铆钉的容置槽,所述支撑平台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限位半环和所述第二限位半环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钉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半环或所述第二限位半环的至少一个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包括:
具有内腔的气缸本体,
能够在所述内腔中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延伸出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第一限位半环或所述第二限位半环固定连接,以及
与所述内腔连通的气压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气压调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兴杜勇马巍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韬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上海兴韬五金有限公司上海巍韬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