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温升干扰的两级变量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润滑系统
,特别是一种内燃机润滑用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泵变排量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叶片式机油泵获得了广泛应用,现有叶片泵包括单作用腔反馈和双作用腔反馈两种变量形式,其中单作用腔反馈可以设计成一级可变排量模式,通过电液比例控制阀可实现MAP控制,双作用腔反馈可以设计成两级可变排量模式。现有技术提供的单腔两级变排量叶片泵的控制系统中普遍都会用到电磁阀和机械阀,其油路设计通常较为复杂,而且在二级可变排量阶段,整个系统的油液流动处于高速工况,油液的高速流动必然导致温度升高,而随着温度升高,油液动力粘度μ就会减小,这样相同流量的油液压力也就会相应降低,这种油压力要推动机械阀的阀芯进行移动开启的时间就会有所延长,进而使机油泵的变量响应速度也会相应滞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温升干扰的两级变量控制系统,确保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温升干扰的两级变量控制系统,包括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1)、泵出口(2)、安全阀(3)、主油道(5)、油底壳(6)、电磁阀(7)、先导阀(8),所述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1)包括泵体、反馈压力油腔(11)、转子、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8)包括阀套、阀芯(85)和弹簧;所述阀芯(85)整体呈“工”字形,包括杆状部和分别设置在杆状部两端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直径相同,第一圆盘的端面与阀套之间形成弹簧腔(81),第二圆盘的端面与阀套之间形成控制腔(82),所述杆状部与阀套内壁之间形成中转室(83);所述控制腔(82)通过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温升干扰的两级变量控制系统,包括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1)、泵出口(2)、安全阀(3)、主油道(5)、油底壳(6)、电磁阀(7)、先导阀(8),所述单腔反馈可变排量叶片泵(1)包括泵体、反馈压力油腔(11)、转子、变量滑块和变量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8)包括阀套、阀芯(85)和弹簧;所述阀芯(85)整体呈“工”字形,包括杆状部和分别设置在杆状部两端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直径相同,第一圆盘的端面与阀套之间形成弹簧腔(81),第二圆盘的端面与阀套之间形成控制腔(82),所述杆状部与阀套内壁之间形成中转室(83);所述控制腔(82)通过油路与泵出口(2)或主油道(5)始终相连,所述弹簧腔(81)通过阻尼孔(9)与泵出口(2)或主油道(5)始终相连,所述中转室(83)通过电磁阀(7)与主油道(5)相连;所述阀套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反馈压力油腔(11)的反馈油道接口(84),通过弹簧力和机油压力控制阀芯(85)在阀套中的移动,随着阀芯(85)在阀套中的位置不同,反馈油道接口(84)择一地处于与中转室(83)相通或与控制腔(82)相通两种状态,从而实现中转室(83)或控制腔(82)与所述反馈压力油腔(11)的通断;所述电磁阀(7)的P口与主油道(5)相通,A口与先导阀的中转室(83)相通,T口与油底壳(6)相通,A口在ECU的控制下可与P口或T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温升干扰的两级变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级可变排量阶段,在ECU的控制下,电磁阀的P口与A口连通,主油道压力油通过电磁阀(7)进入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晓磊,许仲秋,刘光明,佘笑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