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18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及生产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9~0.11%,Si:0.15~0.19%,P≤0.006%,S≤0.004%,Cr:4.00~4.14%,Mo:0.61~0.65%,Alt:0.02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采用正火+回火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成分,降低了C、Si、Cr、Mo的含量,采用控轧控冷+热处理工艺得到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钢板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550~690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80J。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型设备的需求管件用钢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对环境要求严格的管件呈增加趋势,所以,要求管件钢的制造厂通过工艺技术优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钢板具有较好力学性能,体现更好的边际贡献。国内外锅炉用钢分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类,铁素体耐热钢是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材料。这类钢有明细的高温断裂强度及高温耐腐蚀性能,填补了低合金钢和奥氏体钢之间的空白,是近年来火力发电用钢的主流,也是相关领域的一个主要研发方向。与奥氏体钢相比,铁素体耐热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锅炉管用钢的首选钢种。铁素体钢的发展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纵向通过提高主要耐热元素Cr的含量(从2.25到12Cr,高Cr钢重点为5Cr钢),二是横向添加Nb、V、Mo、W、Co等。通过合金化和组织控制,相应的高温蠕变强度提高了近10倍,其中5Cr系高Cr铁素体耐热钢耐热性能良好。因此研发重心转向5Cr系高Cr铁素体耐热用钢,以满足国内锅炉制造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开发一种低成本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Cr-Mo管件钢板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9~0.11%,Si:0.15~0.19%,P≤0.006%,S≤0.004%,Cr:4.00~4.14%,Mo:0.61~0.65%,Alt:0.02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所述钢板厚度为25~30mm;钢板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钢板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550~690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80J。上述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热处理工序;所述热处理工序采用正火+回火工艺,正火加热温度900~915℃,保温时间系数2~2.5min/mm,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00~715℃,总加热时间3~4min/mm。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工序,在连续炉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35~1245℃,均热温度1230~1235℃,总加热时间≥230min,均热段在炉时间≥100min。本专利技术所述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1090~1100℃,单道次压下量15~20%;第二阶段轧制温度900~880℃,累计压下率40~50%;轧后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成分设计,降低了C、Si、Cr、Mo主要合金的含量,采用控轧控冷+热处理工艺得到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钢板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550~690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80J。钢板具有相对于传统生产方法成本低、强韧性匹配良好,保证了钢板良好的使用性能,可满足锅炉制造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钢板的金相组织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厚度为25mm,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其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及热处理工序,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工序:钢坯在连续炉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35℃,均热温度1230℃,总加热时间230min,均热段在炉时间100min;(2)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为1090℃,单道次压下量为15%,;第二阶段轧制温度为900℃,累计压下率为40%,轧后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3)热处理工序:正火加热温度900℃,保温时间系数2min/mm,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10℃,总加热时间3min/mm。本实施例所得钢板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72MPa,抗拉强度559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103J。钢板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其金相组织图见图1(其它实施例钢板金相组织与图1相似,故省略)。实施例2本实施例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厚度为27mm,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其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及热处理工序,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工序:钢坯在连续炉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45℃,均热温度1235℃,总加热时间235min,均热段在炉时间104min。(2)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为1100℃,单道次压下量为20%;第二阶段轧制温度为880℃,累计压下率为50%,轧后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3)热处理工序:正火加热温度915℃,保温时间系数2.5min/mm,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15℃,总加热时间4min/mm。本实施例所得钢板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80MPa,抗拉强度585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120J。实施例3本实施例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厚度为28mm,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其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及热处理工序,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工序:钢坯在连续炉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40℃,均热温度1231℃,总加热时间245min,均热段在炉时间110min。(2)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为1095℃,单道次压下量为17%;第二阶段轧制温度为890℃,累计压下率为45%,轧后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3)热处理工序:正火加热温度909℃,保温时间系数2.1min/mm,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10℃,总加热时间3.3min/mm。本实施例所得钢板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85MPa,抗拉强度586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125J。实施例4本实施例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厚度为30mm,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见表1,其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及热处理工序,具体步骤如下:(1)加热工序:钢坯在连续炉加热,最高加热温度1242℃,均热温度1234℃,总加热时间260min,均热段在炉时间130min。(2)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第一阶段轧制温度为1097℃,单道次压下量为19%;第二阶段轧制温度为894℃,累计压下率为48%,轧后采用空冷的冷却方式。(3)热处理工序:正火加热温度910℃,保温时间系数2.3min/mm,空冷,回火加热温度702℃,总加热时间3.7min/mm。本实施例所得钢板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401MPa,抗拉强度630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1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9~0.11%,Si:0.15~0.19%,P≤0.006%,S≤0.004%,Cr:4.00~4.14%,Mo:0.61~0.65%,Alt:0.02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为:C:0.09~0.11%,Si:0.15~0.19%,P≤0.006%,S≤0.004%,Cr:4.00~4.14%,Mo:0.61~0.65%,Alt:0.02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厚度为25~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的复相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板厚1/4位置屈服强度≥350MPa,抗拉强度550~690MPa,板厚1/4位置-10℃冲击功≥80J。


5.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成本高合金Cr-Mo管件钢板的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卫江李杰龙杰庞辉勇袁锦程吴艳阳牛红星李样兵侯敬超王东阳顾自有赵紫娟瞿征王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