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30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属于轴承技术领域,所述轴承包括壳体和轴瓦,所述轴瓦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的下部相对于轴瓦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内容置有润滑油;所述甩油盘结构包括:甩油盘,所述甩油盘位于壳体内,所述甩油盘对应所述轴瓦,且所述甩油盘的下部位于储油腔内;其中,甩油盘上设置有带开口的运油腔,所述运油腔通过开口可容置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并通过甩油盘使所述运油腔带着润滑油作用在轴瓦的上端。达到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下自润滑顺畅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润滑轴承的润滑原理为利用转轴运转来带动甩油盘高速运动,利用高速转动的甩油盘将储油腔中的润滑油甩入到轴瓦的上方,然后润滑油由上向下对轴瓦的各处进行润滑。但是上述的自润滑方式需要甩油盘高速运动,而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如15rpm的情况下,润滑油无法有效随甩油盘进行离心运动,导致轴瓦能润滑到的润滑油少,油膜薄,甚至无法形成安全油膜;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轴承承受的静载荷和冲击载荷大,那么容易导致油膜断裂,轴承温度升高,出现烧瓦现象。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的情况下,自润滑的效果差,出现温度升高和烧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的情况下,自润滑的效果差,出现温度升高和烧瓦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下自润滑顺畅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所述轴承包括壳体和轴瓦,所述轴瓦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的下部相对于轴瓦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内容置有润滑油;所述甩油盘结构包括:甩油盘,所述甩油盘位于壳体内,所述甩油盘对应所述轴瓦,且所述甩油盘的下部位于储油腔内;其中,甩油盘上设置有带开口的运油腔,所述运油腔通过开口可容置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并通过甩油盘使所述运油腔带着润滑油作用在轴瓦的上端。作为优选,所述甩油盘为圆环状。作为优选,所述甩油盘套设在所述轴瓦上,使得所述运油腔的开口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轴瓦上。作为优选,所述运油腔设置有若干个,相对于所述甩油盘均匀设置。作为优选,所述运油腔的内壁包括:外侧面,所述外侧面设置在运油腔相对于甩油盘中心的远端;所述外侧面为一倾斜面,且所述外侧面为由运油腔内向外向上倾斜;内侧面,所述内侧面设置在运油腔相对于甩油盘中心的近端;所述内侧面为一倾斜面,且所述内侧面由运油腔内向外向下倾斜;其中,所述运油腔通过外侧面向内储存润滑油,并通过外侧面向外放出润滑油。作为优选,所述运油腔的外侧面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内侧面处的宽度;使得运油腔的储存润滑油的速度快于放出润滑油的速度。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甩油盘设置有甩油盘腔,且所述甩油盘腔位于储油腔的上方,且甩油盘腔连通储油腔。作为优选,所述轴瓦的上部相对于甩油盘的运油腔设置有第二注油位,且所述第二注油位贯穿轴瓦。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甩油盘上设置运油腔,利用运油腔在甩油盘低速运转时进行勺油和放油,使得轴瓦得到润滑油的润滑,保证安全油膜的构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的情况下,自润滑的效果差,出现温度升高和烧瓦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下自润滑顺畅的技术效果。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甩油盘相对于轴瓦的位置关系,将运动腔设置在轴瓦的第二注油位正上方,便于运油腔内的放出到轴瓦的第一注油位内,使得安全油膜可以顺畅的构建。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优化运油腔的内壁面,通过将外侧面和内侧面设置为倾斜方向相反的倾斜面,使得运油腔的储存润滑油的速度快于放出润滑油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甩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的主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的侧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壳体;11、轴承座;111、储油腔;112、甩油盘腔;12、轴承盖;121、接油孔;122、接油腔;2、轴瓦;21、第一注油位;22、第二注油位;3、甩油盘;31、运油腔;311、外侧面;312、内侧面。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通过在甩油盘3上设置运油腔31,利用运油腔31在甩油盘3低速运转时进行勺油和放油,使得轴瓦2得到润滑油的润滑,保证安全油膜的构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的情况下,自润滑的效果差,出现温度升高和烧瓦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下自润滑顺畅的技术效果。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轴承包括壳体1、轴瓦2以及甩油盘3,轴瓦2位于壳体1内,且壳体1的下部相对于轴瓦2设置有储油腔111,储油腔111内容置有润滑油;甩油盘3位于壳体1内,甩油盘3对应轴瓦2,且甩油盘3的下部位于储油腔111内。壳体1,壳体1分为轴承座11和轴承盖12,轴承座11上设置储油腔111和甩油盘3腔112,甩油盘3腔112位于储油腔111的上方,且甩油盘3腔112连通储油腔111;轴承盖12上设置有接油孔121和接油腔122,其中,接油腔122位于轴承盖12的内壁上,用来容置高转速下甩油盘3甩上来的润滑油。轴瓦2,轴瓦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注油位21和第二注油位22,第一注油位21和第二注油位22均贯穿轴瓦2;其中,第一注油位21对应轴承盖12上的接油孔121和接油腔122;第二注油位22对应甩油盘3上的运油腔31。甩油盘3,优选甩油盘3为圆环状;甩油盘3上设置有带开口的运油腔31,运油腔31通过开口可容置储油腔111内的润滑油,并通过甩油盘3使运油腔31带着润滑油作用在轴瓦2的上端。优选,甩油盘3套设在轴瓦2上,使得运油腔31的开口的正投影位于轴瓦2上。运油腔31,运油腔31设置有若干个,相对于甩油盘3均匀设置。运油腔31的内壁包括:外侧面311和内侧面312。其中,运油腔31通过外侧面311向内储存润滑油,并通过外侧面311向外放出润滑油。运油腔31的外侧面311处的宽度大于内侧面312处的宽度,如将运油腔31的横截面设置为水滴状;使得运油腔31的储存润滑油的速度快于放出润滑油的速度。外侧面311,外侧面311设置在运油腔31相对于甩油盘3中心的远端;外侧面311为一倾斜面,且外侧面311为由运油腔31内向外向上倾斜。内侧面312,内侧面312设置在运油腔31相对于甩油盘3中心的近端;内侧面312为一倾斜面,且内侧面312由运油腔31内向外向下倾斜。工作原理:高转速时,甩油盘3将润滑油甩上轴瓦2。低转速,利用运油腔31在甩油盘3低速运转时进行勺油和放油,使得轴瓦2得到润滑油的润滑,保证安全油膜的构建。技术效果: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甩油盘上设置运油腔,利用运油腔在甩油盘低速运转时进行勺油和放油,使得轴瓦得到润滑油的润滑,保证安全油膜的构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润滑轴承在低转速的情况下,自润滑的效果差,出现温度升高和烧瓦现象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所述轴承包括壳体和轴瓦,所述轴瓦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的下部相对于轴瓦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内容置有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结构包括:/n甩油盘,所述甩油盘位于壳体内,所述甩油盘对应所述轴瓦,且所述甩油盘的下部位于储油腔内;/n其中,甩油盘上设置有带开口的运油腔,所述运油腔通过开口可容置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并通过甩油盘使所述运油腔带着润滑油作用在轴瓦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轴承的甩油盘结构,所述轴承包括壳体和轴瓦,所述轴瓦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的下部相对于轴瓦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内容置有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结构包括:
甩油盘,所述甩油盘位于壳体内,所述甩油盘对应所述轴瓦,且所述甩油盘的下部位于储油腔内;
其中,甩油盘上设置有带开口的运油腔,所述运油腔通过开口可容置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并通过甩油盘使所述运油腔带着润滑油作用在轴瓦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甩油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为圆环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甩油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盘套设在所述轴瓦上,使得所述运油腔的开口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轴瓦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甩油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油腔设置有若干个,相对于所述甩油盘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叶军钟惠立蔡路明冯迪锋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滑动轴承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