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81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工作台,底座与工作台之间设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剪叉杆和滑块,剪叉杆两端均设有滑块,且剪叉杆两端分别抵接于底座与工作台,支撑组件与底座之间设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凹槽和多个环槽,多个环槽开设在底座靠近支撑组件的一侧,且多个环槽呈同圆心设置,凹槽开设在环槽的侧壁上以将相邻两个环槽连通;滑块与凹槽、环槽相匹配设置,滑块沿环槽周向滑移由凹槽进入相邻环槽;支撑组件与工作台之间也设有调节结构。转动滑块以转动工作台将需要加工侧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便于操作人员加工,在狭窄的工厂中,无需操作人员移步位移,设计人性化且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现有公开号为CN20751839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升降电机支架,其包括底座、液压升降机构、电机安装面板、电机安装槽、第一滚轮、指示灯、侧挡板、侧安装槽、固定栓、启动按钮和第二滚轮,液压升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电机安装面板安装在液压升降机构上方,侧挡板安装通过固定栓安装在电机安装面板的两侧,并与底座连接,启动按钮安装在固定栓下方,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安装在底座下方。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架只能进行高度调节,当需要对电机不同部分进行检修安装时,操作人员需要移动位置至支架对应侧进行操作。通常施工工厂中,空间较为狭小,不方便人员活动,亟需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和工作台,所述底座与所述工作台之间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剪叉杆和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所述剪叉杆两端,且所述剪叉杆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工作台,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凹槽和多个环槽,多个所述环槽开设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环槽呈同圆心设置,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环槽的侧壁上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环槽连通;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所述环槽相匹配设置,所述滑块沿所述环槽周向滑移由所述凹槽进入相邻所述环槽;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工作台之间也设有所述凹槽,所述剪叉杆靠近所述工作台一侧的所述滑块置于所述凹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机以及电机零部件置于工作台背离支撑组件一侧进行检修或安装,当需要调节工作台高度时,将滑块转动置于凹槽处,伸展剪叉杆以调整工作台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再将滑块转动至环槽内远离凹槽,利用环槽侧壁固定滑块以固定剪叉杆的形状。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至工作台其他侧进行加工时,沿环槽的周向转动滑块以转动工作台将需要加工侧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便于操作人员加工,在狭窄的工厂中,无需操作人员移步位移,设计人性化且方便快捷。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圆心位置且所述气缸驱动所述工作台沿高度方向发生位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结合支撑组件以便于在调节工作台高度时更方便快捷,且电机置于工作台上时,单利用支撑组件和人力较难抬高工作台,利用气缸可为操作人员节省力气。进一步的,所述气缸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支撑组件以便于更好的支撑工作台,搭建多个支点,使工作台更稳定,放置工作台倾倒。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环槽上的所述凹槽呈直线连线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凹槽设为直线连线状,在需调节工作台高度时,只需一次将滑块置于凹槽,即可使滑块沿凹槽直线处一次穿过多层环槽,一次性较大范围的调节工作台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边沿由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弯折设置以形成限位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可能存在部分呈圆柱形的零件,利用限位部以防止零件由工作台上滚出工作台掉至地面或丢失,给操作人员带来麻烦。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背离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有滚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轮将整个升降装置与地面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以便于操作人员将整个升降装置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将电机以及电机零部件置于工作台背离支撑组件一侧进行检修或安装,当需要调节工作台高度时,将滑块转动置于凹槽处,伸展剪叉杆以调整工作台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再将滑块转动至环槽内,利用环槽固定滑块以固定剪叉杆的形状。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至工作台其他侧进行加工时,沿环槽的周向转动滑块以转动工作台将需要加工侧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便于操作人员加工,在狭窄的工厂中,无需操作人员移步位移,设计人性化且方便快捷;(2)通过设置气缸,利用气缸结合支撑组件以便于在调节工作台高度时更方便快捷,且电机置于工作台上时,单利用支撑组件和人力较难抬高工作台,利用气缸可为操作人员节省力气;(3)将多个凹槽设为直线连线状,在需调节工作台高度时,只需一次将滑块置于凹槽,即可使滑块沿凹槽直线处一次穿过多层环槽,一次性较大范围的调节工作台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工作台;3、支撑组件;31、剪叉杆;32、滑块;4、调节结构;41、凹槽;42、环槽;5、气缸;6、滚轮;7、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包括均呈圆盘状的底座1和工作台2,底座1与工作台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3。电机及电机零件放置于工作台2背离底座1一侧,为防止零件由工作台2上滚出工作台2掉至地面或丢失,工作台2的边沿由背离支撑组件3的一侧弯折设置以形成限位部7。并且,为便于操作人员将整个升降装置移动,底座1背离支撑组件3的一侧设有四个滚轮6,以将升降装置与地面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支撑组件3包括两组剪叉杆31、滑块32、气缸5,气缸5设在底座1圆心位置且气缸5驱动工作台2沿高度方向发生位移。两组剪叉杆31相对称的设在气缸5的两侧,滑块32设在剪叉杆31两端,且剪叉杆31两端以滑块32为端部分别抵接于底座1与工作台2上。具体的,支撑组件3与底座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4,调节结构4包括凹槽41和多个环槽42,多个环槽42开设在底座1靠近支撑组件3的一侧,且多个环槽42呈同圆心设置。凹槽41开设在环槽42的侧壁上以将相邻两个环槽42连通。其中,滑块32与凹槽41形状大小相同设置,滑块32的宽度与环槽42的宽度相同设置,使滑块32沿环槽42周向滑移由凹槽41进入相邻环槽42。同时,支撑组件3与工作台2之间也设有凹槽41,剪叉杆31靠近工作台2一侧的滑块32置于凹槽41内。为了方便调节工作台2高度时,一次性较大范围的调节工作台2的高度。将多个环槽42上的凹槽41呈直线连线设置,在需调节工作台2高度时,只需一次将滑块32置于凹槽41,即可使滑块32沿凹槽41直线处一次穿过多层环槽42。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将电机以及电机零件放置于工作台2背离底座1的一侧,利用限位部7防止电机零件滚动掉至地面。当需要调节工作台2高度时,将滑块32转动置于凹槽41处,伸展剪叉杆31以调整工作台2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剪叉杆31之间距离越大,工作台2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小则越远,再将滑块32转动至环槽42内远离凹槽41,利用环槽42侧壁固定滑块32以固定剪叉杆31的形状。当操作人员需要移动至工作台2其他侧进行加工时,沿环槽42的周向转动滑块32以转动工作台2,控制转动角度以将需要加工侧转动至操作人员侧,便于操作人员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和工作台(2),所述底座(1)与所述工作台(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剪叉杆(31)和滑块(32),所述滑块(32)设在所述剪叉杆(31)两端,且所述剪叉杆(31)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工作台(2),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4),所述调节结构(4)包括凹槽(41)和多个环槽(42),多个所述环槽(42)开设在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支撑组件(3)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环槽(42)呈同圆心设置,所述凹槽(41)开设在所述环槽(42)的侧壁上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环槽(42)连通;/n所述滑块(32)与所述凹槽(41)、所述环槽(42)相匹配设置,所述滑块(32)沿所述环槽(42)周向滑移由所述凹槽(41)进入相邻所述环槽(42);/n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工作台(2)之间也设有所述凹槽(41),所述剪叉杆(31)靠近所述工作台(2)一侧的所述滑块(32)置于所述凹槽(4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和工作台(2),所述底座(1)与所述工作台(2)之间设有支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剪叉杆(31)和滑块(32),所述滑块(32)设在所述剪叉杆(31)两端,且所述剪叉杆(31)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底座(1)与所述工作台(2),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调节结构(4),所述调节结构(4)包括凹槽(41)和多个环槽(42),多个所述环槽(42)开设在所述底座(1)靠近所述支撑组件(3)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环槽(42)呈同圆心设置,所述凹槽(41)开设在所述环槽(42)的侧壁上以将相邻两个所述环槽(42)连通;
所述滑块(32)与所述凹槽(41)、所述环槽(42)相匹配设置,所述滑块(32)沿所述环槽(42)周向滑移由所述凹槽(41)进入相邻所述环槽(42);
所述支撑组件(3)与所述工作台(2)之间也设有所述凹槽(41),所述剪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果薛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量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