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轴承的储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5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轴承的储油器,其中,传动系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轴、至少一个传动机构、至少一个差速器和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其中,差速器具有至少一个轴驱动齿轮且轴驱动齿轮与传动机构的至少一个齿轮处在接合中,其中,设置且/或存在有至少一个油底壳区域,且其中,轴驱动齿轮和/或传动机构的齿轮至少部分浸液地布置在油底壳区域中,其中,传动机构的齿轮和/或轴驱动齿轮构造至少两个齿轮级且传动机构的两个齿轮布置在中间轴上,且其中,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同轴于驱动轴布置且传动机构的中间轴大致布置在驱动轴和/或车轮驱动轴的与油底壳区域相对而置的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的轴承的储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Antriebsstrang,有时也称为传动链)的轴承(Lager,有时也称为支承件)的储油器(Ölbehälter)。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大量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这些传动系首先具有驱动轴、传动机构(Getriebe)、差速器和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在此,驱动转矩或者力流由驱动马达(这可以是内燃机或也可以是电动机)经由驱动轴且可能经由离合器或者经由传动机构行进至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在大量传动系的情形中,在功能上在传动机构与车轮驱动轴之间起作用地布置有差速器。在此,差速器通常具有轴驱动齿轮。轴驱动齿轮与传动机构的至少一个齿轮处在接合中。通常,在围住差速器和/或驱动马达的壳体或者壳体件的下部区域中设置有油底壳区域,其中,轴驱动齿轮浸液地(planschend)布置在油底壳区域中。在本专利技术由其出发的现有技术(US2009/0127954A1)中,用于车辆、尤其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大致构造成同轴的传动系。驱动马达实施成电机、尤其电动机,其中,设置有相应的壳体件或者壳体区域,其部分围住驱动马达、部分围住传动机构且/或部分围住差速器。传动机构的齿轮和/或轴驱动齿轮构造至少两个齿轮级,其中,传动机构的两个齿轮布置在中间轴上。设置或者存在有两个车轮驱动轴,其中,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同轴于驱动轴布置,尤其延伸穿过构造成空心轴的驱动轴。传动机构的中间轴和尤其布置在中间轴上的齿轮大致布置在驱动轴和/或车轮驱动轴的与油底壳区域相对而置的侧上。换而言之,带有齿轮的中间轴被支撑在驱动轴上方且在车轮驱动轴上方且油底壳区域构造或者设置在壳体或者相应的壳体件的下部区域中。或者再次换而言之,相对于车辆的竖轴线来看,油底壳区域被支撑或者布置在驱动轴下方且/或在车轮驱动轴下方且中间轴被支撑或者布置在驱动轴上方或者在车轮驱动轴上方。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传动系的情形中,为了传动系的轴承和/或其它部件的油供应在油底壳的区域中设置有油泵。油泵将油泵送到相应的流动通道中,其然后通向驱动轴、车轮驱动轴、传动机构的确定的轴承且/或通向电动机的确定的部件,以便于润滑且/或冷却相应的部件。油泵尤其因此是必要的,因为同轴的传动系通常具有轴承、齿轮和/或部件,其必须以油来润滑和/或冷却,然而其不直接与相对较宽的油底壳区域接触,如例如在油底壳区域中浸液地布置的轴驱动齿轮那样。后者在相应的布置的情形中尤其然而同样导致增加的浸液损失(Planschverluste)且降低了传动机构或者传动系的效率。同样地,尤其电气实施的油泵必须被相应地驱动且要求与此相联系的能量需求。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传动系和/或目前的储油器尚未最佳地构造。一方面,单独的用于输送油的油泵是必要的,其降低了传动系的效率,以及增加了结构构造和与此相联系的成本。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尝试如下,即,布置在传动机构的中间轴上的齿轮通过相应地结构设计的壳体结构(由其在上部壳体区域中于是形成另外的第二油底壳)相应地被润滑和/或冷却。后者一方面在结构上耗费且成本密集,另一方面这要求增加的结构空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任务,即,此时如此地设计和改进储油器和/或传动系,使得一方面传动系的效率被改善,另一方面用于构造油底壳区域和/或流动通道的结构和成本上的耗费被降低。先前所指出的任务此时首先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此时首先设置且/或存在有一种在功能上如此构造且/或布置的储油器,从而该储油器布置在两个齿轮级之间的区域中且大致在驱动轴和/或车轮驱动轴的与油底壳区域相对而置的侧上。通过这样的储油器的构造和其按规定的或者位置确定的布置获得决定性的优势,其尤其在下面还可更详细地说明。大致此时不再需要单独的可电气驱动的油泵。同样地,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必要的用于例如将第二油底壳构造在壳体的上部区域中的结构耗费取消。由此结构耗费和成本被降低以及传动机构或者传动系的效率被提高。尤其,储油器的纵轴线大致平行于通过齿轮的相应的直径来确定的相应的平面延伸。尤其,储油器或者其构造/尺寸大致延伸经过壳体的整个宽度,其中,储油器大致构造且/或布置在两个齿轮级之间。由此,似乎在功能上不仅“第二油底壳区域”在壳体的上部区域中构造用于供应布置在中间轴上的齿轮,而且这同样使得油至壳体的其它区域中且至不同的确定的轴承或者至传动机构的确定的区域的继续输送成为可能,这在下面还可更详细地说明。首先,储油器具有至少一个可被填充以油的内部空间和至少一个油进入区域。油进入区域被如此地定位且/或构造,从而通过旋转的轴驱动齿轮可将油从油底壳区域运输到油进入区域中。在此,油进入区域尤其具有油进入窗和拱形构造的油收集区域,其中,后者尤其至少部分被匹配于旋转的轴驱动齿轮的轮廓。经由在传动系中在运行的情形中相应旋转的轴驱动齿轮,尤其在机动车的相应的向前行驶的情形中于是油可从油底壳区域被输送到储油器的内部空间中,尤其无须设置有单独的可电气驱动的泵。储油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油离开区域,其中,第一油离开区域被如此地定位且/或构造,从而一方面油可从储油器的内部空间中被引出且为了继续运输可被输送给布置在中间轴上的齿轮。为此,第一油离开区域尤其具有油离开窗和部分拱形地且/或呈斜坡状构造的油引导区域。尤其,经由第一油离开区域润滑且/或冷却相应的布置在中间轴上的齿轮,尤其然而同样额外地可将油继续运输至传动系的其它位置、尤其至不同的轴承和/或另外的流动通道,这在下面同样可进行说明。储油器尤其具有多个油离开区域,借助其可以以油供应传动系的不同轴承和/或多个通向不同轴承的流动通道。通过相应构造的储油器,因此传动系的油润滑/油供应的灵活度以结构上简单的形式和方式提高。因此,传动系的驱动轴借助于轴向彼此间隔的第一和第二轴承被支撑,其中,用于供应该轴承的储油器具有第二和第三油离开区域。第二和第三油离开区域尤其设置或者构造在储油器的同一个侧上、尤其构造在储油器的“马达侧”上。在差速器或者差速器的轴驱动齿轮与具有驱动马达的壳体件之间,为了支撑差速器布置有轴承盖。尤其,轴承盖在其上部区域中、即在背对油底壳区域的侧上具有展平的区域,在其上储油器可以以简单的结构上的形式和方式、尤其经由插拔连接布置。由此,简单且成本适宜的装配得到确保。此外,储油器最后具有第四油离开区域,借助其可以以油供应布置在轴承盖的轴承座(Lageraufnahme)中的第三轴承。尤其,第四油离开区域具有油离开开口,其与轴承盖的尤其部分呈斜坡状构造的输送区域流动连接。轴承盖的输送区域尤其实施成轴承盖的整体的组成部分且将油引导或者导引至布置在轴承盖的轴承座中的第三轴承。基于储油器在轴承盖上的布置和先前所描绘的实施方案,对此另外的可被单独驱动的油泵同样不是必要的。传动系的壳体件或者相应的壳体区域为了供应第一和第二轴承具有流动通道,其尤其可经由储油器的第二和第三油离开区域被供应以油。第一、第二和第三油离开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2)的轴承(15,16,17)的储油器(1),其中,所述传动系(2)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轴(3)、至少一个传动机构(4)、至少一个差速器(5)和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6,7),其中,所述差速器(5)具有至少一个轴驱动齿轮(5a)且所述轴驱动齿轮(5a)与所述传动机构(4)的至少一个齿轮(4b)处在接合中,其中,设置且/或存在有至少一个油底壳区域(9),且其中,所述轴驱动齿轮(5a)和/或所述传动机构(4)的齿轮(4b)至少部分浸液地布置在所述油底壳区域(9)中,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的齿轮和/或所述轴驱动齿轮(5a)构造至少两个齿轮级(I,II)且所述传动机构(4)的两个齿轮(4b,4c)布置在中间轴(8)上,且其中,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6,7)同轴于所述驱动轴(3)布置且所述传动机构(4)的中间轴(8)大致布置在所述驱动轴(3)和/或所述车轮驱动轴(6,7)的与所述油底壳区域(9)相对而置的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器在功能上如此地构造且/或布置,从而所述储油器(1)布置在所述两个齿轮级(I,II)之间的区域中且大致在所述驱动轴(3)和/或所述车轮驱动轴(6,7)的与所述油底壳区域(9)相对而置的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7 DE 102019201586.71.一种用于冷却和/或润滑车辆、尤其机动车的传动系(2)的轴承(15,16,17)的储油器(1),其中,所述传动系(2)具有至少一个驱动轴(3)、至少一个传动机构(4)、至少一个差速器(5)和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6,7),其中,所述差速器(5)具有至少一个轴驱动齿轮(5a)且所述轴驱动齿轮(5a)与所述传动机构(4)的至少一个齿轮(4b)处在接合中,其中,设置且/或存在有至少一个油底壳区域(9),且其中,所述轴驱动齿轮(5a)和/或所述传动机构(4)的齿轮(4b)至少部分浸液地布置在所述油底壳区域(9)中,其中,所述传动机构(4)的齿轮和/或所述轴驱动齿轮(5a)构造至少两个齿轮级(I,II)且所述传动机构(4)的两个齿轮(4b,4c)布置在中间轴(8)上,且其中,至少一个车轮驱动轴(6,7)同轴于所述驱动轴(3)布置且所述传动机构(4)的中间轴(8)大致布置在所述驱动轴(3)和/或所述车轮驱动轴(6,7)的与所述油底壳区域(9)相对而置的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器在功能上如此地构造且/或布置,从而所述储油器(1)布置在所述两个齿轮级(I,II)之间的区域中且大致在所述驱动轴(3)和/或所述车轮驱动轴(6,7)的与所述油底壳区域(9)相对而置的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器(1)的纵轴线(A)大致平行于通过所述齿轮(4a,4b,4c,4d)的相应的直径所确定的相应的平面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器(1)具有至少一个可被填充以油的内部空间(1a)和至少一个油进入区域(1b),其中,所述油进入区域(1b)被如此地定位且/或构造,从而通过旋转的轴驱动齿轮(5a)油可从所述油底壳区域(9)被运输到所述油进入区域(1b)中,尤其所述油进入区域(1b)具有油进入窗(10)和拱形构造的油收集区域(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器(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油离开区域(1c),其中,所述第一油离开区域(1c)被如此地定位且/或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拉姆B贝克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