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15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包括:A)将植物油与改性吸附材料混合,加热处理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植物油与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所述改性吸附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制备改性吸附材料,在其中形成还原性活性中心并在孔道内配有吸附氢从而提高改性吸附材料的活性,从而可高效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并且还可脱除油脂中的部分农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油脂氧化物的最初产物是氢过氧化物,但很不稳定,可以分解为小分子复杂化合物,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分解产物的多少,是衡量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油脂中醛、酮、醌等二级产物的多少可用茴香胺值进行表征,其为精制食用油产品的重要指标。在食用油加工或储存过程中该指标极易上升,造成油脂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产品价值。传统降低茴香胺值的方法多为油脂再精制,即通过碱炼、脱色、脱味、盐洗与水洗等工艺。近年来,有使用短链脂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碱炼的工艺进行处理,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而且油脂经过再处理风味与质量都有所下降,很难满足市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经过精制工艺再处理的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方法,包括:A)将植物油与改性吸附材料混合,加热处理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植物油与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所述改性吸附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改性吸附材料的质量为植物油质量的0.1%~5%。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50℃~150℃;加热处理的时间为0.5~4h。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过滤的温度为50℃~100℃。优选的,所述步骤S1)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盐的浓度为0.1~1mol/L;当金属盐为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时,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的摩尔比为1:(0.5~2);所述吸附性材料为活性炭和/或分子筛。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加热的温度为50℃~90℃;加热的时间为1~4h。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高温灼烧的温度为500℃~1000℃;高温灼烧的时间为2~5h。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50℃~100℃;加热处理的时间为1~4h。优选的,所述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先进行高温灼烧,然后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再生后的改性吸附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的方法,包括:A)将植物油与改性吸附材料混合,加热处理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植物油与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所述改性吸附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备改性吸附材料,在其中形成还原性活性中心并在孔道内配有吸附氢从而提高改性吸附材料的活性,从而可高效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且该方法在不影响植物油中脂类物质性质的前提下,而将醛、酮、醌等影响茴香胺值的分子进行分解,分解后的产物通过高温直接蒸发,无需特殊的精制处理即可达到降低茴香胺值的目的,并且还可脱除油脂中的部分农残,同时使用的改性吸附材料可经过再生重复使用。实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茴香胺值可降至为原值的20%~8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改性吸附材料时所用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得到的处理后的白瓜籽油脂肪分布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其中,本专利技术对所有原料的来源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为市售即可。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改性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性材料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吸附性材料,更优选为活性炭和/或分子筛;所述活性炭可为粉末型活性炭也可为颗粒型活性炭;所述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盐的浓度优选为0.1~1mol/L,更优选为0.2~0.8mol/L,再优选为0.4~0.6mol/L,最优选为0.5mol/L;所述金属盐为氢氧化铁和/或氢氧化铝;当金属盐溶液中包含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时,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的摩尔比优选为1:(0.5~2),更优选为1:(0.8~1.5),再优选为1:(0.8~1.2),最优选为1: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金属盐溶液优选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氢氧化铁水溶液与氢氧化铝水溶液混合,得到金属盐溶液;所述氢氧化铁水溶液中氢氧化铁的浓度优选为0.1~1mol/L,更优选为0.2~0.8mol/L,再优选为0.4~0.6mol/L,最优选为0.5mol/L;所述氢氧化铝水溶液中氢氧化铝的浓度优选为0.1~1mol/L,更优选为0.2~0.8mol/L,再优选为0.4~0.6mol/L,最优选为0.5mol/L;所述氢氧化铁水溶液与氢氧化铝水溶液的质量比优选为1:(0.5~2),更优选为1:(0.8~1.5),再优选为1:(0.8~1.2),最优选为1:1;所述加热的温度优选为50℃~90℃,更优选为60℃~90℃,再优选为70℃~90℃,最优选为80℃;所述加热的时间优选为1~4h,更优选为2~3h;所述加热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高温灼烧优选在马弗炉中进行;所述高温灼烧的温度优选为500℃~1000℃,更优选为600℃~1000℃,再优选为700℃~900℃,最优选为800℃;所述高温灼烧的时间优选为2~5h,更优选为3~5h,再优选为4h;高温灼烧后优选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所述还原气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A)将植物油与改性吸附材料混合,加热处理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植物油与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n所述改性吸附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n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n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n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植物油茴香胺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植物油与改性吸附材料混合,加热处理后,过滤,得到处理后的植物油与吸附后的改性吸附材料;
所述改性吸附材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S1)将吸附性材料与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热,过滤后,得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所述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盐为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铁;
S2)将所述浸渍后的吸附性材料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
S3)将所述灼烧后的吸附性材料在还原气氛中加热处理,得到改性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改性吸附材料的质量为植物油质量的0.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加热处理的温度为50℃~150℃;加热处理的时间为0.5~4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过滤的温度为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金属盐溶液中金属盐的浓度为0.1~1mol/L;当金属盐为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时,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明莲王春双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百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