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394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色罐、叶片过滤罐、活性炭活化罐,所述脱色罐连接输送泵二,所述输送泵二连接活性炭管,所述活性炭管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内,所述活性炭活化罐连接活性炭出管,所述活性炭出管出料口置于活性炭桶内,所述旋转轴连接扇叶所述脱色罐、活性炭活化罐内壁均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各所述出水支管均连接水管,所述水管连接供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实现有机牡丹籽油的脱色,且能对提纯过程中利用的热源、活性炭实现再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
技术介绍
牡丹原产于我国,分布广泛。牡丹籽的化学成分含有萜类、菧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近年来,牡丹籽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牡丹籽油也于201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为牡丹籽资源的利用开启了新的篇章。有机产品因其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称为“生态食品”。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随着有机产品广受追捧,有机牡丹也应运而生。有机牡丹结出的籽为有机牡丹籽,其深加工产品具有比普通牡丹籽更高的营养价值。有机牡丹籽深加工过程中经压榨产生的毛油要进行脱色,现有技术的脱色系统在脱色过程中的利用的活性炭、热源不能实现二次利用,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色罐、叶片过滤罐、活性炭活化罐,所述脱色罐连接进油管,所述脱色罐底部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输油支管的进油口,所述输油支管的出油口连接叶片过滤罐,所述叶片过滤罐与活性炭活化罐之间连接有输料支管,所述脱色罐连接输送泵二,所述输送泵二连接活性炭管,所述活性炭管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内,所述活性炭活化罐连接活性炭出管,所述活性炭出管出料口置于活性炭桶内,所述脱色罐、活性炭活化罐上部均连接电机,各所述电机连接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与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连接扇叶所述脱色罐、活性炭活化罐内壁均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各所述出水支管均连接水管,所述水管连接供水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片过滤罐连接出油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油支管上装有输送泵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性炭活化罐连接进气管、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气泵,所述出气管连接有阀门一。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加热盘管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燃气炉。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蒸汽支管均连接有阀门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活性炭吸附有机牡丹籽油的附着色素,安全环保,能有效实现有机牡丹籽油的脱色,且能对脱色过程中使用的活性炭进行活化,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加热盘管一端连接进汽支管,一端连接出水支管,加热盘管里的热蒸汽在与油料进行热量交换之后会冷凝成水,冷凝水流经出水支管被收集起来,可以为车间等其他场合供热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脱色罐、活性炭活化罐剖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热盘管与蒸汽支管、出水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色罐,101进油管,102输送泵一,103输油支管,104出料口,2叶片过滤罐,201输料支管,202出油管,3活性炭活化罐,301出气管,302阀门一,303进气管,304气泵,305活性炭出管,4电机,401旋转轴,402扇叶,403轴承,404加热盘管,405出油管,5蒸汽支管,501阀门二,502蒸汽管,503燃气炉,6出水支管,601水管,602供水塔,7输送泵二,701活性炭管,702活性炭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色罐1、叶片过滤罐2、活性炭活化罐3,所述脱色罐1连接进油管101,所述脱色罐1底部开有出料口104,所述出料口104连接输油支管103的进油口,所述输油支管103的出油口连接叶片过滤罐2,所述叶片过滤罐2与活性炭活化罐3之间连接有输料支管201,所述脱色罐1连接输送泵二7,所述输送泵二7连接活性炭管701,所述活性炭管701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活性炭活化罐3连接活性炭出管305,所述活性炭出管305出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上部均连接电机4,各所述电机4连接旋转轴40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401另一端与轴承403连接,所述旋转轴401连接扇叶402,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内壁均有加热盘管404,所述加热盘管4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6,各所述出水支管6均连接水管601,所述水管601连接供水塔602。进一步地,所述叶片过滤罐2连接出油管202。进一步地,所述输油支管103上装有输送泵一102。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活化罐3连接进气管303、出气管301,所述进气管303连接气泵304,气泵304将气体泵入活性炭活化罐3内,为活性炭活化罐3造成高压环境,利于活性炭的活化,所述出气管301连接有阀门一302,若活性炭活化罐3内的压力过大时,打开阀门一302,经出气管301将去活性炭活化罐3内的部分气体排出。进一步地,各所述加热盘管404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5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5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502,所述蒸汽管502连接燃气炉503。进一步地,各所述蒸汽支管5均连接有阀门二501。工作时,压榨得的有机牡丹籽油精炼后经进油管101进入脱色罐1,活性炭桶702内的活性炭由输送泵二7泵入脱色罐1内,脱色罐1内的有机牡丹籽油和活性炭混合,活性炭将有机牡丹籽油的色素吸附,有机牡丹籽油和活性炭混合经输油支管二6流入叶片过滤罐2,叶片过滤罐2将活性炭滤掉,滤掉的活性炭经输料支管201,流入活性炭活化罐3,在活性炭活化罐3内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吸附色素后的活性炭被重新活化,活化后的活性炭经活性炭出管305流入活性炭桶702内,被循环使用,在叶片过滤罐2内过滤后的有机牡丹籽油经出油管202流入下一生产环节。工作过程中,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需要的热量,均由燃气炉503产生,高温蒸汽经蒸汽管502、蒸汽支管5流入各加热盘管404,高温蒸汽在热量交换后会冷凝成水,冷凝水经出水支管6、水管601流入供水塔602,供水塔602内的热水可供厂区其他场合使用。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色罐(1)、叶片过滤罐(2)、活性炭活化罐(3),所述脱色罐(1)连接进油管(101),所述脱色罐(1)底部开有出料口(104),所述出料口(104)连接输油支管(103)的进油口,所述输油支管(103)的出油口连接叶片过滤罐(2),所述叶片过滤罐(2)与活性炭活化罐(3)之间连接有输料支管(201),所述脱色罐(1)连接输送泵二(7),所述输送泵二(7)连接活性炭管(701),所述活性炭管(701)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活性炭活化罐(3)连接活性炭出管(305),所述活性炭出管(305)出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上部均连接电机(4),各所述电机(4)连接旋转轴(40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401)另一端与轴承(403)连接,所述旋转轴(401)连接扇叶(402),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内壁均有加热盘管(404),所述加热盘管(4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6),各所述出水支管(6)均连接水管(601),所述水管(601)连接供水塔(6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牡丹籽油脱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脱色罐(1)、叶片过滤罐(2)、活性炭活化罐(3),所述脱色罐(1)连接进油管(101),所述脱色罐(1)底部开有出料口(104),所述出料口(104)连接输油支管(103)的进油口,所述输油支管(103)的出油口连接叶片过滤罐(2),所述叶片过滤罐(2)与活性炭活化罐(3)之间连接有输料支管(201),所述脱色罐(1)连接输送泵二(7),所述输送泵二(7)连接活性炭管(701),所述活性炭管(701)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活性炭活化罐(3)连接活性炭出管(305),所述活性炭出管(305)出料口置于活性炭桶(702)内,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上部均连接电机(4),各所述电机(4)连接旋转轴(40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401)另一端与轴承(403)连接,所述旋转轴(401)连接扇叶(402),所述脱色罐(1)、活性炭活化罐(3)内壁均有加热盘管(404),所述加热盘管(4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6),各所述出水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天王兆郭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悦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