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精炼罐、脱色罐、叶片过滤罐、去异味罐;所述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上部均连接电机,各所述电机连接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与轴承连接,各所述旋转轴上连接有扇叶,所述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内壁均有加热盘管,各所述加热盘管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燃气炉,所述加热盘管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各所述出水支管均连接水管,所述水管连接供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高效实现有机牡丹籽油的提纯,且能对提纯过程中利用的热源实现再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
技术介绍
牡丹原产于我国,分布广泛。牡丹籽的化学成分含有萜类、菧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近年来,牡丹籽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重视,牡丹籽油也于201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为牡丹籽资源的利用开启了新的篇章。有机产品因其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称为“生态食品”。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随着有机产品广受追捧,有机牡丹也应运而生。有机牡丹结出的籽为有机牡丹籽,其深加工产品具有比普通牡丹籽更高的营养价值。有机牡丹籽深加工过程中经压榨产生的毛油要进行精炼,现有技术的精炼系统炼出的油纯度不高,且精炼过程中热源不能实现二次利用,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精炼罐、脱色罐、叶片过滤罐、去异味罐,所述精炼罐和所述脱色罐之间连接输油支管一,所述脱色罐与叶片过滤罐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二,所述叶片过滤罐与去异味罐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三;所述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上部均连接电机,各所述电机连接旋转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轴另一端与轴承连接,各所述旋转轴分别置于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内部中央,各所述旋转轴上连接有扇叶,所述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内壁均有加热盘管,各所述加热盘管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连接燃气炉,所述加热盘管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各所述出水支管均连接水管,所述水管连接供水塔,所述精炼罐底部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置于废料箱正上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精炼罐有若干个,左侧第一个精炼罐连接进油管,相邻精炼罐之间由输油支管连接,所述输油支管、输油支管一、输油支管二、输油支管三上均设置有输送泵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脱色罐连接输送泵二,所述输送泵二连接活性炭管,所述活性炭管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去异味罐连接进气管、出气管、出油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气泵,所述出气管连接有阀门一。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蒸汽支管均连接有阀门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置多个精炼罐,可以对有机牡丹籽油实现多级精炼,降低有机牡丹籽油的酸价值,利于人体健康,精炼出来的油渣进入废料箱,可以用作肥料,加热盘管一端连接进汽支管,一端连接出水支管,加热盘管里的热蒸汽在与油料进行热量交换之后会冷凝成水,冷凝水流经出水支管被收集起来,可以为车间等其他场合供热水,利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后经叶片过滤罐将活性炭滤掉,活性炭具有出色的吸附色素能力,且安全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精炼罐、脱色罐、去异味罐剖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热盘管与蒸汽支管、出水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精炼罐,101排废口,102进油管,2脱色罐,201输送泵二,202活性炭管,203活性炭桶,3叶片过滤罐,4去异味罐,401进气管,402气泵,403出气管,404阀门一,405出油管,5输油支管一,6输油支管二,7输油支管三,8输油支管,9电机,901旋转轴,902扇叶,903轴承,904加热盘管,10废料箱,11蒸汽支管,1101蒸汽管,1102燃气炉,1103阀门二,1104出水支管,1105水管,1106供水塔,12输送泵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精炼罐1、脱色罐2、叶片过滤罐3、去异味罐4,精炼罐1和所述脱色罐2之间连接输油支管一5,脱色罐2与叶片过滤罐3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二6,叶片过滤罐3与去异味罐4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三7;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上部均连接电机9,各电机9连接旋转轴901的一端,旋转轴901另一端与轴承903连接,各旋转轴901分别置于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部中央,各旋转轴901上连接有扇叶902,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壁均有加热盘管904,各加热盘管904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11的一端,各蒸汽支管11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1101,蒸汽管1101连接燃气炉1102,加热盘管9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1104,各出水支管1104均连接水管1105,水管1105连接供水塔1106,精炼罐1底部有排废口101,排废口101置于废料箱10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精炼罐1有若干个,实现有机牡丹籽油的多级精炼,左侧第一个精炼罐1连接进油管102,相邻精炼罐1之间由输油支管8连接,所述输油支管8、输油支管一5、输油支管二6、输油支管三7上均设置有输送泵一12,输送泵一12实现有机牡丹籽油的通畅运输。进一步地,所述脱色罐2连接输送泵二201,所述输送泵二201连接活性炭管202,所述活性炭管202进料口置于活性炭桶203内,活性炭桶203内的活性炭被输送入脱色罐2,将脱色罐2内的有机牡丹籽油的色素进行吸附。进一步地,所述去异味罐4连接进气管401、出气管403、出油管405,所述进气管401连接气泵402,所述出气管403连接有阀门一404,若去异味罐4内的压力过大时,打开阀门一404,经出气管403将去异味罐4内的部分气体排出。进一步地,各所述蒸汽支管11均连接有阀门二1103。工作时,压榨得的有机牡丹籽油经102进油管进入精炼罐1进行精炼,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经排废口102排入废料箱10内,精炼后进入脱色罐2,活性炭桶203内的活性炭由输送泵二201泵入脱色罐2内,脱色罐2内的有机牡丹籽油和活性炭混合,活性炭将有机牡丹籽油的色素吸附,有机牡丹籽油和活性炭混合经输油支管二6流入叶片过滤罐3,叶片过滤罐将活性炭滤掉,脱色后的有机牡丹籽油经输油支管7流入去异味罐4,与去异味罐4相连的进气管401输入气体,造成去异味罐4内的高压环境,加热盘管904为异味罐4提供热量,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有机牡丹籽油的异味被祛除。经过以上环节处理的有机牡丹籽油经出油管405流入下一生产环节。工作过程中,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需要的热量,均由燃气炉1102产生,高温蒸汽经蒸汽管1101、蒸汽支管11流入各加热盘管904,高温蒸汽在热量交换后会冷凝成水,冷凝水经出水支管1104、水管1105流入供水塔1106,供水塔1106内的热水可供厂区其他场合使用。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精炼罐(1)、脱色罐(2)、叶片过滤罐(3)、去异味罐(4),所述精炼罐(1)和所述脱色罐(2)之间连接输油支管一(5),所述脱色罐(2)与叶片过滤罐(3)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二(6),所述叶片过滤罐(3)与去异味罐(4)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三(7);所述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上部均连接电机(9),各所述电机(9)连接旋转轴(90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901)另一端与轴承(903)连接,各所述旋转轴(901)分别置于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部中央,各所述旋转轴(901)上连接有扇叶(902),所述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壁均有加热盘管(904),各所述加热盘管(904)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11)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11)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1101),所述蒸汽管(1101)连接燃气炉(1102),所述加热盘管(9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1104),各所述出水支管(1104)均连接水管(1105),所述水管(1105)连接供水塔(1106),所述精炼罐(1)底部有排废口(101),所述排废口(101)置于废料箱(10)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牡丹籽油精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精炼罐(1)、脱色罐(2)、叶片过滤罐(3)、去异味罐(4),所述精炼罐(1)和所述脱色罐(2)之间连接输油支管一(5),所述脱色罐(2)与叶片过滤罐(3)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二(6),所述叶片过滤罐(3)与去异味罐(4)之间连接有输油支管三(7);所述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上部均连接电机(9),各所述电机(9)连接旋转轴(901)的一端,所述旋转轴(901)另一端与轴承(903)连接,各所述旋转轴(901)分别置于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部中央,各所述旋转轴(901)上连接有扇叶(902),所述精炼罐(1)、脱色罐(2)、去异味罐(4)内壁均有加热盘管(904),各所述加热盘管(904)进汽口均连接蒸汽支管(11)的一端,各所述蒸汽支管(11)的另一端均连接蒸汽管(1101),所述蒸汽管(1101)连接燃气炉(1102),所述加热盘管(904)出汽口均连接出水支管(1104),各所述出水支管(1104)均连接水管(1105),所述水管(1105)连接供水塔(1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天,王兆,郭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悦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