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00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上端设有转向轴孔;所述下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适配的套口;所述上本体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外径大于套口;所述上本体、下本体均设有隔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本体可卡嵌、连接于汽车内饰内侧,连接部分多为紧密。上本体增设的翻边可遮挡于下本体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小物件等从间隙进入转向系统所在的安装区域内,避免对转向系统各机构造成影响。上本体、下本体设置的隔音板可有效隔绝管柱助力系统产生的噪音,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程
,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转向管柱防护罩与仪表盘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影响美观;也很容易出现细小物件从这类缝隙进入车头内。而且管柱式助力系统安装在驾驶室,当作为隔离管柱式助力系统的防护罩存在缝隙,很容易将助力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更大传输至驾驶室内,增加驾驶员等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上端设有转向轴孔;所述下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适配的套口;所述上本体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外径大于套口;所述上本体、下本体均设有隔音板。本技术下本体可卡嵌、连接于汽车内饰内侧,连接部分多为紧密。上本体增设的翻边可遮挡于下本体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小物件等从间隙进入转向系统所在的安装区域内,避免对转向系统各机构造成影响。上本体、下本体设置的隔音板可有效隔绝管柱助力系统产生的噪音,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感。优选的,所述隔音板包括内层、隔音棉层、中空层和外层;所述中空层设有支撑柱,用于使外层与隔音棉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层采用铝材制成,内层内表面均匀布有消音孔。该结构的隔音板消音、隔音效果好。优选的,所述上本体包括两个组合连接的罩板,罩板呈弧形面;所述罩板内设有多个加强肋条,加强肋条与上本体的轴向相互垂直。加强肋条可助于上本体保持弧形状,防止上本体变形、导致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卡接出现缝隙。优选的,所述下本体包括与上本体罩板对应的前板、挡板和罩壳;所述下本体的上部套装于上本体的翻边;所述罩壳呈U形状,插装装于汽车仪表板开口。所述罩板上设有多个螺孔,用于采用螺丝将罩板与转向管柱连接。优选的,所述翻边外表面设有多道密封条,多道密封条依次环绕上本体设置。密封条可进一步使上本体与下本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进一步减小其二者之间因缝隙产生的不良影响(粉尘、噪音等)。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上端设有转向轴孔;所述下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适配的套口;所述上本体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外径大于套口;所述上本体、下本体均设有隔音板。本技术下本体可卡嵌、连接于汽车内饰内侧,连接部分多为紧密。上本体增设的翻边可遮挡于下本体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小物件等从间隙进入转向系统所在的安装区域内,避免对转向系统各机构造成影响。上本体、下本体设置的隔音板可有效隔绝管柱助力系统产生的噪音,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罩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向剖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上本体;2、下本体;3、转向轴孔;4、套口;5、翻边;6、隔音板;7、内层;8、隔音棉层;9、中空层;10、外层;11、支撑柱;12、消音孔;13、罩板;14、加强肋条;16、前板;17、挡板;18、罩壳;19、螺孔;20、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向用语,仅是参考说明书附图1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1和下本体2。所述上本体1上端设有转向轴孔3,使用时转向轴穿过转向轴孔3与方向盘连接。所述下本体2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1适配的套口4;所述上本体1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5,翻边5外径大于套口4;所述上本体1、下本体2均设有隔音板6。本技术下本体2可卡嵌、连接于汽车内饰内侧,连接部分多为紧密。上本体1增设的翻边5可遮挡于下本体2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小物件等从间隙进入转向系统所在的安装区域内,避免对转向系统各机构造成影响。上本体1、下本体2设置的隔音板6可有效隔绝管柱助力系统产生的噪音,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感。所述翻边5外表面设有多道密封条20,多道密封条20依次环绕上本体1设置。密封条20可进一步使上本体1与下本体2之间连接更紧密,进一步减小其二者之间因缝隙产生的不良影响(粉尘、噪音等)。所述隔音板6包括内层7、隔音棉层8、中空层9和外层10;所述中空层9设有支撑柱11,用于使外层10与隔音棉层8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层7采用铝材制成,内层7内表面均匀布有消音孔12。该结构的隔音板6消音、隔音效果好。所述上本体1包括两个组合连接的罩板13,罩板13呈弧形面;所述罩板13内设有多个加强肋条14,加强肋条14与上本体1的轴向相互垂直。加强肋条14可助于上本体1保持弧形状,防止上本体1变形、导致上本体1与下本体2之间卡接出现缝隙。所述下本体2包括与上本体1罩板13对应的前板16、挡板17和罩壳18;所述下本体2的上部套装于上本体1的翻边5;所述罩壳18呈U形状,插装装于汽车仪表板开口。所述罩板13上设有多个螺孔19,用于采用螺丝将罩板13与转向管柱连接。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上端设有转向轴孔;所述下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适配的套口;所述上本体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外径大于套口;所述上本体、下本体均设有隔音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包括相互卡接的上本体和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上端设有转向轴孔;所述下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上本体适配的套口;所述上本体下部设有向外的翻边,翻边外径大于套口;所述上本体、下本体均设有隔音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包括内层、隔音棉层、中空层和外层;所述中空层设有支撑柱,用于使外层与隔音棉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层内表面均匀布有消音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兆淦胡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联恒久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