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223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2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包括用于提升或者降落总装车的升降装置、用于引导总装车移动的轨道和用于调整总装车朝向的旋转装置;轨道设置为多层,相邻两轨道的竖直间距大于总装车的高度;旋转装置包括多组与各层轨道一一对应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承载总装车并带动总装车转动,旋转机构的连接轨可对准轨道的端部,使总装车可从连接轨上行驶到轨道上或从轨道上行驶到连接轨上;升降装置设置为两组,两组升降装置的衔接轨可分别与轨道的端部对准,使总装车可从衔接轨上行驶到轨道上或从轨道上行驶到衔接轨上,衔接轨、连接轨和轨道共同形成总装车的循环行驶回路。由此实现总装车的循环利用,并提高总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
本公开涉及产品输送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装配线,是指工件以一定的速率连续、均匀地通过一系列装配工作站,并按照一定要求在各装配工作站完成相应装配工作的生产线。目前,行业内的装配线主要采用倍速链的方式。典型的倍速链装配线主要由工装板、止动机构、倍速链、驱动电机和链条张紧调解机构等组成。具体地,工装板设置在倍速链上,从而能够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在装配线上移动。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因倍速链链条的驱动电机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噪声较大,不节能;第二,由于链条是半封闭或开放式的,在装配过程中,螺丝容易掉入链条中,卡住链条,损坏设备,一旦倍速链出现故障,易导致生产线停线;第三,倍速链为易损件,容易损坏,容易被拉长,更换链条成本较高;第四,由于倍速链输送线结构复杂,初次现场安装时间较长,人工成本大;第五,由于链传动的传动平稳性差,不宜应用于需要长距离传动的场合,适用范围狭窄;第六,由于倍速链装配线在生产过程中长期运转,且运转部位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对作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头发,手指,衣物卷入等)。第七,个别工位有顶升旋转需求,需要设置顶升旋转机构,此机构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生产变更,工艺调整的情况下,需要更改生产线整体排布,该种线体的方式变更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案,以改善装配线的结构,从而解决当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以实现总装车的循环利用,并提高总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包括用于提升或降落总装车的升降装置、用于引导总装车移动的轨道和用于调整总装车朝向的旋转装置;其中,所述轨道设置为多层,相邻两轨道的竖直间距大于所述总装车的高度;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多组与各层轨道一一对应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承载总装车并带动总装车转动,并且,所述旋转机构的连接轨可对准所述轨道的端部,使总装车可从连接轨上行驶到所述轨道上或从所述轨道上行驶到所述连接轨上;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两组,两组升降装置的衔接轨可分别与所述轨道的端部对准,使总装车可从所述衔接轨上行驶到所述轨道上或从所述轨道上行驶到所述衔接轨上,所述衔接轨、所述连接轨和所述轨道共同形成所述总装车的循环行驶回路。可选择地,所述总装循环系统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梁和托架,所述支撑梁设置在基座上,所述轨道通过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上。可选择地,所述托架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总装车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配置为多个且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通过滑动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驱动器和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一驱动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抵紧所述总装车的底部,以保持所述总装车相对于所述托架的位置。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可选择地,所述滑动结构包括T形槽和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螺杆,所述T形槽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T形螺杆嵌设在所述T形槽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T形螺杆相适应的通孔,所述T形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并在其螺杆段设置螺母,以通过拧紧或者拧松来调整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于所述托架的位置。可选择地,顶层导轨的下方设有集料板。可选择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机体和多组独立运动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调整总装车朝向的旋转机构,并且多组旋转机构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机体上;相邻旋转机构之间的间距与相邻导轨之间的间距相适应,以允许总装车通过。可选择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中设有用于承载总装车的承载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和用于引导所述承载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所述承载件通过所述导向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体上,并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承载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总装车上下移动。可选择地,所述总装车内置有可拆卸的电池;所述轨道侧面还设有用于更换所述电池的电池交换充电站,所述电池交换充电站通过移动通道连通于所述轨道,所述总装车能够沿着所述移动通道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电池交换充电站。可选择地,所述总装车包括车体和用于承载物料的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车体顶部,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两对滚轮,且所述滚轮上设有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沟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总装车从顶层的轨道行驶至顶层的旋转机构的连接轨上,并通过该旋转机构转动所述总装车,使得上层旋转机构的连接轨能够对准同层的相邻轨道。继续驱动总装车从旋转机构的连接轨上行驶到同层的相邻轨道上,通过设置在终点的升降装置带动其衔接轨升降,使得衔接轨能够对准该相邻轨道;驱动总装车从相连的轨道上驶入到衔接轨上,然后驱动升降装置带动总装车下降,使得衔接轨对准下层轨道,驱动总装车从衔接轨行驶到下层轨道上。此时,继续驱动总装车从下层轨道行驶到同层旋转机构的连接轨上,并通过该同层的旋转机构转动所述总装车,使得下层旋转机构的连接轨能够对准同层的相邻轨道;驱动总装车从该同层的相邻轨道行驶到设置在起点位置的升降装置上,然后再通过该升降装置带动总装车上升,并使衔接轨对准顶层的轨道,由此,即实现总装车的循环行驶。并且在完成对总装车上物料的装配或其它加工后,总装车能够沿着该循环行驶回路行驶并回到初始位置,由此实现了总装车的循环利用,并能减少总装车的空置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总装车的周转时间,提高总体加工效率。本公开采用沿轨道行驶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总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还可以减少噪音,降低能耗。再者,基于轨道的光滑结构,还能够防止工人的头发、衣服、围裙或者其它物件卡在轨道,降低了安全隐患。在本公开中,轨道上可以同时设有多台总装车。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当其中一台总装车出现故障时,只需将其移出轨道即可,因此不会影响其它总装车的正常行驶,有效降低了停线的风险。另外,采用轨道分别与升降装置和旋转装置相接,还可以简化该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的安装步骤,从而有效缩短该总装车循环系统的安装周期。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第一方面中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在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是公开提供的第一方面中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第一方面中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在一种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具体可参考图2的图面方向;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第一方面中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在一种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升或者降落总装车的升降装置(2)、用于引导总装车(1)移动的轨道(3)和用于调整总装车(1)朝向的旋转装置(4);其中,所述轨道(3)设置为多层,相邻两轨道(3)的竖直间距大于所述总装车(1)的高度;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多组与各层轨道(3)一一对应的旋转机构(40),所述旋转机构(40)用于承载总装车(1)并带动总装车(1)转动,并且,所述旋转机构(40)的连接轨(413)可对准所述轨道(3)的端部,使总装车(1)可从连接轨(413)上行驶到所述轨道(3)上或从所述轨道(3)上行驶到所述连接轨(413)上;所述升降装置(2)设置为两组,两组升降装置(2)的衔接轨(25)可分别与所述轨道(3)的端部对准,使总装车(1)可从所述衔接轨(25)上行驶到所述轨道(3)上或从所述轨道(3)上行驶到所述衔接轨(25)上,所述衔接轨(25)、所述连接轨(413)和所述轨道(3)共同形成所述总装车(1)的循环行驶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升或者降落总装车的升降装置(2)、用于引导总装车(1)移动的轨道(3)和用于调整总装车(1)朝向的旋转装置(4);其中,所述轨道(3)设置为多层,相邻两轨道(3)的竖直间距大于所述总装车(1)的高度;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多组与各层轨道(3)一一对应的旋转机构(40),所述旋转机构(40)用于承载总装车(1)并带动总装车(1)转动,并且,所述旋转机构(40)的连接轨(413)可对准所述轨道(3)的端部,使总装车(1)可从连接轨(413)上行驶到所述轨道(3)上或从所述轨道(3)上行驶到所述连接轨(413)上;所述升降装置(2)设置为两组,两组升降装置(2)的衔接轨(25)可分别与所述轨道(3)的端部对准,使总装车(1)可从所述衔接轨(25)上行驶到所述轨道(3)上或从所述轨道(3)上行驶到所述衔接轨(25)上,所述衔接轨(25)、所述连接轨(413)和所述轨道(3)共同形成所述总装车(1)的循环行驶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还包括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梁(51)和托架(52),所述轨道(3)通过所述托架(52)设置在所述支撑梁(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52)上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总装车(1)位置的第一限位机构(6),所述第一限位机构(6)配置为多个且沿所述轨道(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限位机构(6)通过滑动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托架(5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6)包括第一安装座(61)、第一驱动器和第一限位件(62);所述第一安装座(61)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托架(52)上,所述第一限位件(62)和所述第一驱动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61)上,所述第一限位件(62)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抵紧所述总装车(1)的底部,以保持所述总装车(1)相对于所述托架(52)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总装车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61)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崇喜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金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