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163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材: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3、Mn:1.1‑1.4,Si:0.2‑0.3,B:0.002‑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平板冲压成型:冲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鞍座壳体坯体;3)压弯折边:将鞍座壳体坯体的边缘部位进行压弯处理,得到成型的鞍座壳体;4)淬火:放置于保护气体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鞍座壳体为汽车鞍座总成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与挂车箱体底板直接接触,承受较大的正向载荷,因此要求鞍座壳体具备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耐磨性,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鞍座壳体表面磨损,由此导致的赔偿较高。现阶段鞍座壳体的生产采用的板材多为厚度8mm的低碳钢冷成型板材。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的发展,汽车的自重在逐渐减轻,反之汽车的载重量却在逐渐增大,这就需要鞍座壳体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鞍座壳体的材料牌号也在逐渐升级,材料的强度也在逐渐提高,现阶段鞍座壳体材料的最大抗拉强度为700MPa。材料强度的升级导致需要投入具备更大冲压能力的设备,投入成本随之增加;且材料强度越高,对于鞍座壳体这种形状复杂的零件而言,冲压难度也越大,折弯角容易开裂或者折弯不到位,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此外材料强度虽然升级,但材料表面的硬度依然较低(HB180-250),壳体耐磨性较差,壳体的磨损率依然较大,赔偿依旧较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合适的鞍座壳体制备方法,提升壳体的强度和硬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壳体的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材: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3、Mn:1.1-1.4,Si:0.2-0.3,B:0.002-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平板冲压成型:将步骤1)选取的钢材进行冲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鞍座壳体坯体;3)压弯折边:将步骤2)制成的鞍座壳体坯体的边缘部位进行压弯处理,得到成型的鞍座壳体;4)淬火:将步骤3)处理后成型的鞍座壳体放置于保护气体N2的氛围中进行分段淬火处理;5)回火:将步骤4)处理后的鞍座壳体进行回火处理;6)喷砂:将步骤5)处理后的鞍座壳体进行喷砂处理;7)涂装:将步骤6)处理后的鞍座壳体进行喷漆处理,得到成品。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1)中,钢材的厚度为5-7mm。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1)中,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3,Mn:1.2,Si:0.23,B:0.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4)中,分段淬火处理具体为:首先,将鞍座壳体加热至低温区300-350℃,保温5-10min;之后,将鞍座壳体加热至中温区500-550℃,保温5-10min;接着,将鞍座壳体加热至高温区850-880℃,保温5-10min;最后,将鞍座壳体加热至910-920℃,保温10-15min,待鞍座壳体均匀受热以后,将鞍座壳体传送至淬火区,采用夹具对鞍座壳体的上下面进行约束,之后对鞍座壳体的上下面同时进行喷淋淬火,直至鞍座壳体冷却至15℃-3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4)中,分段淬火处理具体为:首先,将鞍座壳体加热至低温区330℃,保温5min;之后,将鞍座壳体加热至中温区550℃,保温5min;接着,将鞍座壳体加热至高温区850℃,保温5min;最后,将鞍座壳体加热至920℃,保温10min,待鞍座壳体均匀受热以后,将鞍座壳体传送至淬火区,采用夹具对鞍座壳体的上下面进行约束,之后对鞍座壳体的上下面同时进行喷淋淬火,直至鞍座壳体冷却至15℃-3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鞍座壳体在低温区、中温区以及高温区加热时均可在炉内做往复运动使得壳体均匀受热。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夹具包括上压头和下压头,所述上压头和下压头采用十字交叉布置的方式控制,所述上压头和下压头均匀分布在鞍座壳体的上下面。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喷淋淬火处理采用的淬火介质为清水,喷水压力为0.2-0.3Mpa。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5)中,回火处理的回火温度为150-180℃,回火时间为0.5-1h。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7)中,鞍座壳体成品的抗拉强度为1250-1480MPa,屈服强度为950-1150MPa,延伸率为8-11%,屈强比为76-79%,强塑积为13750-16280MPa%,表面硬度为HRc42-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钢板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中含有Mn1.1-1.4、B0.002-0.0035,Mn、B元素均可显著提高钢材的淬透性,后续热处理后可获得较强的综合力学性能。其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钢板厚度为5-7mm,相比于常规的壳体厚度8mm可减薄,1-3mm,可减重12.5%-37.5%,实现轻量化,降低材料成本18%-30%。其三,本专利技术所选材料加工难度低,材料原始状态适用于常规的冲压成型设备、常规的冲压成型,成型后经过特殊热处理后强度及耐磨性大幅提高。其四,本专利技术中的鞍座壳体先成型后热处理,热处理加热过程在保护气氛中进行,可大大减小壳体表面氧化,加热过程采用分段加热,低中高温区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且壳体在炉体内各个加热区内做往复运用,可保证壳体均匀受热。其五,本专利技术鞍座壳体的淬火温度区间严格控制在915±5℃,且保温10-15min,该淬火温度区间为板材热处理后综合性能最好的温度,因为从高温区850-880℃保温后再加热至915±5℃温度过程中,板材本身塑性变形所产生的形变储能会逐渐释放,这会大大增加马氏体的形核率,淬火后的马氏体组织也就越细,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高,另外在此温度区间加热时,由于Mn元素会大大溶于奥氏体中,增大奥氏体的稳定性,导致淬火后组织中也会保留部分的残余奥氏体,板材的塑韧性也较好,但是当温度高于920℃以后,板材的形变储能释放完毕,温度进一步增高,会导致组织粗大,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均会下降;最终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铁素体,通过加热和冷却对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比例可适当控制,既提高材料强度也使其具有一定的塑韧性。其六,本专利技术的鞍座壳体淬火时,壳体上下面被夹具约束(类似压淬),为减小压头对淬火的影响,同时为控制变形上下压头采用十字交叉布置的方式控制,上下压头均匀分布在壳体上;上下两面同时喷淋淬火,淬火介质为水,喷水压力为0.2-0.3MPa,其中壳体被约束有助于减小淬火时壳体的变形量,淬火介质为水,且喷水压力控制在0.2-0.3Mpa,这种压力下水的冷却较快,淬火获得的马氏体组织更为细小,壳体的强度更高,壳体上下面同时喷水淬火,可以保证板材整体淬透,且上下面冷速一致可有效减小淬火变形;其七,本专利技术获得的鞍座壳体外形精度符合技术要求,且整体强度和硬度较普通鞍座壳体有较大提升,鞍座壳体抗拉强度达到1250-1480MPa,屈服强度达到950-1150MPa,延伸率为8-11%,屈强比为76-79%,强塑积为13750-16280MPa%,表面硬度为HRC40-46,鞍座壳体达到国标GB/T2006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选材: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3、Mn:1.1-1.4,Si:0.2-0.3,B:0.002-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n2)平板冲压成型:将步骤1)选取的钢材进行冲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鞍座壳体坯体;/n3)压弯折边:将步骤2)制成的鞍座壳体坯体的边缘部位进行压弯处理,得到成型的鞍座壳体(1);/n4)淬火:将步骤3)处理后成型的鞍座壳体(1)放置于保护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0.3、Mn:1.1-1.4,Si:0.2-0.3,B:0.002-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平板冲压成型:将步骤1)选取的钢材进行冲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鞍座壳体坯体;
3)压弯折边:将步骤2)制成的鞍座壳体坯体的边缘部位进行压弯处理,得到成型的鞍座壳体(1);
4)淬火:将步骤3)处理后成型的鞍座壳体(1)放置于保护气体N2的氛围中进行分段淬火处理;
5)回火:将步骤4)处理后的鞍座壳体(1)进行回火处理;
6)喷砂:将步骤5)处理后的鞍座壳体(1)进行喷砂处理;
7)涂装:将步骤6)处理后的鞍座壳体(1)进行喷漆处理,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钢材的厚度为5-7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钢材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23,Mn:1.2,Si:0.23,B:0.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鞍座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分段淬火处理具体为:首先,将鞍座壳体(1)加热至低温区300-350℃,保温5-10min;之后,将鞍座壳体(1)加热至中温区500-550℃,保温5-10min;接着,将鞍座壳体(1)加热至高温区850-880℃,保温5-10min;最后,将鞍座壳体(1)加热至910-920℃,保温10-15min,待鞍座壳体(1)均匀受热以后,将鞍座壳体(1)传送至淬火区,采用夹具(2)对鞍座壳体(1)的上下面进行约束,之后对鞍座壳体(1)的上下面同时进行喷淋淬火,直至鞍座壳体(1)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恩来赵俊平余金科吴永强樊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