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03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包括枕骨板、两个连接板和颈骨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枕骨板的两端,颈骨板跨接在两个连接板上,两个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过孔;桥接板,桥接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填充块;桥接螺钉,桥接螺钉穿过过孔和填充块相配合以将枕颈融合板和桥接板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寰枢椎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寰枢关节脱位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从而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椎动脉走向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则出现眩晕或晕厥,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高,寰枢关节脱位在世界范围内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寰枢关节融合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最有效方法。寰枢关节后路融合术暴露方便且操作空间大,临床应用较广。而伴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使用于前路关节的融合术也逐渐增多。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普遍使用,也让大家在寰枢关节的复位手术中选择更多,将定制钢板使用在后路融合术。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寰枢装置固定在骨骼上进行固定,但是经过临床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结构易造成植入物受力不匀,导致单侧假体的疲劳损坏失效或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包括枕骨板、两个连接板和颈骨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枕骨板的两端,颈骨板跨接在两个连接板上,两个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过孔;桥接板,桥接板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上的填充块;桥接螺钉,桥接螺钉穿过过孔和填充块相配合以将枕颈融合板和桥接板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桥接板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板体相连,填充块设置在安装部内。进一步地,安装部为具有豁口的圆筒形结构,桥接螺钉穿过豁口与填充块相配合。进一步地,填充块由塑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塑性材料为聚乙烯。进一步地,过孔具有过孔套,过孔套的长度大于连接板的厚度。进一步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设置在第二板段和枕骨板之间,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成预定角度。进一步地,枕骨板为弧形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弧形板的两端,以形成U型结构。进一步地,枕骨板的厚度相同,且枕骨板与枕骨的轮廓相一致以使枕骨板与枕骨相贴合。进一步地,枕骨板上设置有多个螺钉孔。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枕骨受枕骨板支撑,颈椎受颈骨板支撑,枕骨板和颈骨板通过两个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形成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位于颈椎的后侧,桥接板位于颈椎的前侧,桥接螺钉从过孔中穿过,然后穿过颈椎的骨骼缝隙再与填充块相连接,桥接板受颈椎的限位,这样使得枕颈融合板与桥接板的受力比较均匀,枕颈融合板不容易失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桥接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桥接螺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枕颈融合板;11、枕骨板;12、连接板;13、颈骨板;20、桥接板;21、板体;22、填充块;23、安装部;30、桥接螺钉。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10,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颈骨板13,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枕骨板11的两端,颈骨板13跨接在两个连接板12上,两个连接板12上均设置有过孔。桥接板20,桥接板20包括板体21和设置在板体21上的填充块22。桥接螺钉30,桥接螺钉30穿过过孔和填充块相配合以将枕颈融合板10和桥接板20连接在一起。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枕骨受枕骨板11支撑,颈椎受颈骨板13支撑,枕骨板11和颈骨板13通过两个连接板12连接在一起形成枕颈融合板10。枕颈融合板10位于颈椎的后侧,桥接板20位于颈椎的前侧,桥接螺钉30从过孔中穿过,然后穿过颈椎的骨骼缝隙再与填充块22相连接,桥接板20受颈椎的限位,这样使得枕颈融合板10与桥接板20的受力比较均匀,枕颈融合板不容易失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桥接板20还包括安装部23,安装部23与板体21相连,填充块22设置在安装部23内。安装部23的设置使得填充块22的设置更加灵活,例如,可以根据桥接螺钉30需要连接的位置来设置安装部23的位置,进而设置填充块22的位置。桥接板20为与两个连接板12相对应设置地两个,每个桥接板20均包括板体21、填充块22和安装部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部23为具有豁口的圆筒形结构,桥接螺钉30穿过豁口与填充块22相配合。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设置方便,容易操作。板体21为具有弯折结构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延伸方向与圆筒形结构的轴线方向平行,圆筒形结构的豁口的朝向与其对应地连接板12相对。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填充块22由塑性材料制成。填充块22为塑性材料,这样填充块22可以和圆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颈融合板(10),所述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颈骨板(13),所述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枕骨板(11)的两端,所述颈骨板(13)跨接在所述两个连接板(12)上,所述两个连接板(12)上均设置有过孔;/n桥接板(20),所述桥接板(20)包括板体(21)和设置在所述板体(21)上的填充块(22);/n桥接螺钉(30),所述桥接螺钉(30)穿过过孔和所述填充块(22)相配合以将所述枕颈融合板(10)和所述桥接板(20)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颈融合板(10),所述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颈骨板(13),所述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枕骨板(11)的两端,所述颈骨板(13)跨接在所述两个连接板(12)上,所述两个连接板(12)上均设置有过孔;
桥接板(20),所述桥接板(20)包括板体(21)和设置在所述板体(21)上的填充块(22);
桥接螺钉(30),所述桥接螺钉(30)穿过过孔和所述填充块(22)相配合以将所述枕颈融合板(10)和所述桥接板(20)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板(20)还包括安装部(23),所述安装部(23)与所述板体(21)相连,所述填充块(2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3)为具有豁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桥接螺钉(30)穿过所述豁口与所述填充块(22)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