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39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下融合座,所述下融合座上开设有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腔体内均设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通孔,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融合座,两个支撑柱的底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螺纹槽内均螺纹安装有丝杆,两个丝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外,两个丝杆上均固定套设有蜗轮,两个蜗轮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螺纹槽外,两个腔体内均设有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济实用,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便于对融合器的厚度进行调节,方便针对不同患者脊柱椎间间隙的大小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
本技术涉及的是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锁定脊柱融合器可以通过融合器上设置的锁定机构实现融合器与椎体的固定,从而摆脱对辅助固定的限制,对于一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需要使用到锁定脊柱融合器对脊柱进行手术治疗。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9236472U公开了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融合器和锁定螺钉,融合器顶部的一端和底部的一端均设有防滑钉,融合器远离防滑钉一端设有两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锁定螺钉,锁定螺钉由骨螺纹段、侧方骨水泥孔、过渡段和钉帽组成,钉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过渡段的远离钉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骨螺纹段,且骨螺纹段的外侧设有侧方骨水泥孔,且骨螺纹段的内部设有中间孔,中间孔与侧方骨水泥孔相连通,该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结构简单新颖,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快捷,通过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克服了由于患者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螺钉把持力不足,融合器移位、螺钉退出的缺陷,但是,该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的厚度不便于进行调节,不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患者脊柱椎间间隙的大小对锁定脊柱融合器的厚度进行调节,造成使用不便,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下融合座,所述下融合座上开设有两个腔体,两个腔体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腔体内均设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通孔,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融合座,两个支撑柱的底端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螺纹槽内均螺纹安装有丝杆,两个丝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外,两个丝杆上均固定套设有蜗轮,两个蜗轮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螺纹槽外,两个腔体内均设有蜗杆,两个蜗杆分别与相对应的蜗轮相啮合,两个腔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连接孔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腔体内,两个蜗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下融合座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远离固定槽槽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其中一个腔体相连通,安装孔内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外,转轴位于腔体内的一端与相对应的蜗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位于固定槽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盘,圆盘远离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优选的,所述下融合座的底部和上融合座的顶部均设有防滑钉。优选的,所述下融合座和上融合座的一侧均开设有螺钉孔,两个螺钉孔均为倾斜构造,两个螺钉孔内均转动安装有锁定螺钉,锁定螺钉的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外。优选的,两个腔体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两个丝杆的底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应的轴承座上。优选的,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支撑柱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滑动安装在相对应的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环形块,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块转动安装在环形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利用内六角扳手插入圆盘上的内六角槽内,顺时针转动内六角扳手,内六角板手带动圆盘、转轴两个蜗杆和连接杆转动,两个蜗杆分别带动相对应的蜗轮和相对应的丝杆进行同步同向转动,由于两个丝杆分别与两个螺纹槽螺纹连接配合,两个支撑柱带动上融合座向上移动,使得融合器厚度增加,同理,逆时针转动内六角扳手,使得两个支撑柱带动上融合座向下移动,使得融合器厚度减少,当把上融合座的高度位置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圆盘,取出内六角板手,通过对上融合座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下融合座和上融合座之间的距离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对融合器的厚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患者脊柱椎间间隙的大小使用;本技术经济实用,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便于对融合器的厚度进行调节,方便针对不同患者脊柱椎间间隙的大小使用,提高了适用范围,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融合座;2、腔体;3、通孔;4、支撑柱;5、上融合座;6、螺纹槽;7、丝杆;8、蜗轮;9、蜗杆;10、连接孔;11、连接杆;12、固定槽;13、安装孔;14、转轴;15、圆盘;16、防滑钉;17、螺钉孔;18、锁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下融合座1,下融合座1上开设有两个腔体2,两个腔体2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3,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两个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通孔3,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融合座5,两个支撑柱4的底端均开设有螺纹槽6,两个螺纹槽6内均螺纹安装有丝杆7,两个丝杆7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丝杆7上均固定套设有蜗轮8,两个蜗轮8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蜗杆9,两个蜗杆9分别与相对应的蜗轮8相啮合,两个腔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腔体2内,两个蜗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11的两端固定连接,下融合座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远离固定槽12槽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与其中一个腔体2相连通,安装孔1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13外,转轴14位于腔体2内的一端与相对应的蜗杆9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4位于固定槽12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盘15,圆盘15远离转轴14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下融合座1的底部和上融合座5的顶部均设有防滑钉16,下融合座1和上融合座5的一侧均开设有螺钉孔17,两个螺钉孔17均为倾斜构造,两个螺钉孔17内均转动安装有锁定螺钉18,锁定螺钉18的一端延伸至螺钉孔17外,两个腔体2的底部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两个丝杆7的底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应的轴承座上,腔体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支撑柱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远离支撑柱4的一端滑动安装在相对应的限位槽内,转轴14上固定套设有环形块,安装孔13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块转动安装在环形槽内。工作原理:下融合座1和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下融合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融合座(1)上开设有两个腔体(2),两个腔体(2)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3),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两个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通孔(3),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融合座(5),两个支撑柱(4)的底端均开设有螺纹槽(6),两个螺纹槽(6)内均螺纹安装有丝杆(7),两个丝杆(7)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丝杆(7)上均固定套设有蜗轮(8),两个蜗轮(8)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蜗杆(9),两个蜗杆(9)分别与相对应的蜗轮(8)相啮合,两个腔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腔体(2)内,两个蜗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11)的两端固定连接,下融合座(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远离固定槽(12)槽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与其中一个腔体(2)相连通,安装孔(1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13)外,转轴(14)位于腔体(2)内的一端与相对应的蜗杆(9)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4)位于固定槽(12)内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盘(15),圆盘(15)远离转轴(14)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质疏松型锁定脊柱融合器,包括下融合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融合座(1)上开设有两个腔体(2),两个腔体(2)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3),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两个支撑柱(4),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分别贯穿相对应的通孔(3),两个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上融合座(5),两个支撑柱(4)的底端均开设有螺纹槽(6),两个螺纹槽(6)内均螺纹安装有丝杆(7),两个丝杆(7)的底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丝杆(7)上均固定套设有蜗轮(8),两个蜗轮(8)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螺纹槽(6)外,两个腔体(2)内均设有蜗杆(9),两个蜗杆(9)分别与相对应的蜗轮(8)相啮合,两个腔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10),连接孔(10)内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腔体(2)内,两个蜗杆(9)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11)的两端固定连接,下融合座(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2),固定槽(12)远离固定槽(12)槽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与其中一个腔体(2)相连通,安装孔(13)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13)外,转轴(14)位于腔体(2)内的一端与相对应的蜗杆(9)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明崔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