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103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包括枕骨板和两个连接板,枕骨板为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枕骨板的两端;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枕颈融合板相连接;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与连接件的第二端相连,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寰枢椎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寰枢关节脱位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从而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椎动脉走向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则出现眩晕或晕厥,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致残、致死率高,寰枢关节脱位在世界范围内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寰枢关节融合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寰枢关节脱位的最有效方法。寰枢关节后路融合术暴露方便且操作空间大,临床应用较广。而伴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使用于前路关节的融合术也逐渐增多。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普遍使用,也让大家在寰枢关节的复位手术中选择更多,将定制钢板使用在后路融合术。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寰枢装置固定在骨骼上进行固定,但是经过临床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结构易造成植入物受力不匀,导致单侧假体的疲劳损坏失效或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枕颈融合板包括枕骨板和两个连接板,枕骨板为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枕骨板的两端;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枕颈融合板相连接;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与连接件的第二端相连,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为桥接螺栓,桥接螺栓的第一端具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螺帽。进一步地,桥接螺栓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具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连接孔。进一步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抵顶件,壳体具有压缩位置,和抵顶件抵顶壳体张开的支撑位置,抵顶件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壳体具有避让连接孔的开口。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上压盖和连接环,连接环为桶状结构,上压盖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内,连接环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内翻边,上压盖的下端具有第一外翻边,抵顶件抵顶上压盖的内壁时,第一内翻边可与第一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上压盖从连接环内脱出。进一步地,上压盖的上端具有第二外翻边,第一内翻边可在第一外翻边和第二外翻边之间移动。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下压盖,下压盖至少部分地嵌套在连接环内,连接环的第二端具有第二内翻边,下压盖的上端具有第三外翻边,抵顶件抵顶下压盖的内壁时,第二内翻边可与第三外翻边配合以防止下压盖从连接环内脱出。进一步地,下压盖的下端具有第四外翻边,第二内翻边可在第三外翻边和第四外翻边之间移动。进一步地,连接件为椭球体,连接孔的轴线与椭球体的短轴相重合。进一步地,椭球体的两端均具有垂直于椭球体的长轴的第一平面,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平面相配合的第二平面。进一步地,枕颈融合板还包括颈骨板,颈骨板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上。进一步地,颈骨板为H型结构,H型结构的上部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相对应地连接。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与H型结构成锐角设置。进一步地,枕骨板、两个连接板和颈骨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枕骨受到枕骨板支撑,连接板、连接件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共同对枕骨板起到固定的作用。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在安装的时候处于压缩位置,安装好之后,通过操作使得寰枢椎支撑融合器张开处于支撑位置,这样寰枢椎支撑融合器、连接件和连接板可以共同平稳的支撑固定枕骨板,这样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够受力均匀不容易损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寰枢椎融合装置与骨骼连接后受力不均而导致容易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压缩位置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3的寰枢椎支撑融合器的支撑位置剖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1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的枕颈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枕颈融合板;11、枕骨板;12、连接板;13、颈骨板;20、连接件;30、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1、壳体;311、上压盖;312、连接环;313、下压盖;32、抵顶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包括:枕颈融合板10、连接件20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和两个连接板12,枕骨板11为弧形结构,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枕骨板11的两端。连接件20的第一端与枕颈融合板10相连接。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与连接件20的第二端相连,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枕骨受到枕骨板11支撑,连接板12、连接件20和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共同对枕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枕颈融合板(10),所述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和两个连接板(12),所述枕骨板(11)为弧形结构,所述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枕骨板(11)的两端;/n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的第一端与所述枕颈融合板(10)相连接;/n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与所述连接件(20)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枕颈融合板(10),所述枕颈融合板(10)包括枕骨板(11)和两个连接板(12),所述枕骨板(11)为弧形结构,所述两个连接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枕骨板(11)的两端;
连接件(20),所述连接件(20)的第一端与所述枕颈融合板(10)相连接;
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与所述连接件(20)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压缩位置和张开的支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板(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20)为桥接螺栓,所述桥接螺栓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螺栓的第二端具有外螺纹,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寰枢椎支撑融合器(30)包括壳体(3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31)内的抵顶件(32),所述壳体(31)具有压缩位置,和所述抵顶件(32)抵顶所述壳体(31)张开的支撑位置,所述抵顶件(32)具有内螺纹的连接孔,所述壳体(31)具有避让所述连接孔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包括上压盖(311)和连接环(312),所述连接环(312)为桶状结构,所述上压盖(311)至少部分地嵌套在所述连接环(312)内,所述连接环(312)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内翻边,所述上压盖(311)的下端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抵顶件(32)抵顶所述上压盖(311)的内壁时,所述第一内翻边可与所述第一外翻边配合以防止所述上压盖(311)从所述连接环(312)内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后联合寰枢椎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