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071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固定设有背带,所述气囊安装背包内设有底盘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背包,特别涉及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属于高空救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充气,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将使用人员包裹,做到全方位保护,不会因为降落角度不对造成人员摔伤,同时通过控制飞行器带动底盘气囊下降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飞行器,底盘气囊的体积能够减小,无需过大体积,在降落时通过防撞凸起的缓冲,减小落地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救援背包,特别涉及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属于高空救援

技术介绍
当高楼在失火或者发生其他危险时,楼内人员需要进行自救,当室内失火时,人员不易从消防通道闯出,有些人因为出路被火情堵住而造成死亡,楼层过高消防车无法搭云梯进行救援,所以现在高空救援成本高,难度大,一直是业内无法克服的难题,现有救援背包内置充气气囊,展开时呈伞状,高楼人员背向下倒后,通过伞状气囊缓缓向地面飘下,不会造成人员的摔伤,但是此款气囊减震效果不好,无法将人员全方位进行保护,当高楼下方的地面不适合降落时,此款救援背包无法适用,同时,此款背包充气后体积大,在下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刮伤,漏气后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固定设有背带,所述气囊安装背包内设有底盘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所述气囊安装背包正面固定置于凹陷部内部底端,所述底盘气囊端面开设有以凹陷部为轴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固定安装有飞行器,所述飞行器所产生的风压朝下,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的背带上固定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上固定设有舱盖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舱盖气囊充气后与凹陷部形成球体,所述凹陷部凸面和舱盖气囊凸面上均固定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防撞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通孔内壁固定设有卡环部,所述飞行器呈筒状,且外曲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卡接槽,所述卡环部与卡接槽相适配,且卡环部外壁与卡接槽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凸起呈冠状,且每个所述防撞凸起之间距离为3cm至10cm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陷部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充气后的舱盖气囊下端相卡接适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飞行器下端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飞行器、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不充气时叠放置于气囊安装背包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充气,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将使用人员包裹,做到全方位保护,不会因为降落角度不对造成人员摔伤,同时通过控制飞行器带动底盘气囊下降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飞行器,底盘气囊的体积能够减小,无需过大体积,在降落时通过防撞凸起的缓冲,减小落地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充气时的结构拆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底盘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通孔;101、卡环部;2、飞行器;201、卡接槽;3、底盘气囊;4、防撞凸起;5、舱盖气囊;6、凹陷部;7、气囊安装背包;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7,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固定设有背带,气囊安装背包7内设有底盘气囊3和气体发生器,底盘气囊3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上下均有弧度,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6,气囊安装背包7正面固定置于凹陷部6内部底端,气囊安装背包7正面有气囊打开口,用于打开底盘气囊3,底盘气囊3端面开设有以凹陷部6为轴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组安装通孔1,具体为四个,安装通孔1内固定安装有飞行器2,还包括控制器,飞行器2下端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单独放置,可放置在气囊安装背包7内,飞行器2所产生的风压朝下,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的背带上固定设有腰带,带有卡扣,腰带上固定设有舱盖气囊5和气体发生器,舱盖气囊5充气后与凹陷部6形成球体,凹陷部6凸面和舱盖气囊5凸面上均固定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防撞凸起4,防撞凸起4呈冠状,具体为圆柱形,端头设有冠部,且冠部端头呈平行状,且每个防撞凸起4之间距离为3cm至10c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5cm。其中,安装通孔1内壁固定设有卡环部101,飞行器2呈筒状,且外曲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卡接槽201,卡环部101与卡接槽201相适配,且卡环部101外壁与卡接槽201内壁固定连接。其中,凹陷部6上端开设有卡槽8,卡槽8与充气后的舱盖气囊5下端相卡接适配,保护效果更好,不易分离。其中,飞行器2、底盘气囊3和舱盖气囊5不充气时叠放置于气囊安装背包7内。下面将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逃生人员将气囊安装背包7背起,腰带扣上,走到窗户边,打开窗户,背包朝外,控制底盘气囊3打开,通过控制器控制飞行器2转动,使用者向后倒,飞行器2产生的风压朝下,带动底盘气囊3升起,逃生人员置于凹陷部6内,同时,控制气囊安装背包7上的腰带上的舱盖气囊5打开,舱盖气囊5下端卡接在凹陷部6上端边缘的卡槽8内,舱盖气囊5和凹陷部6形成球体,将逃生人员包裹,全方位对逃生人员进行保护,逃生人员这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飞行器2调整底盘气囊3整体的降落位置,防撞凸起4在落地时,进一步减缓冲击力,逃生人员不会受伤。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通过充气,底盘气囊3和舱盖气囊5将使用人员包裹,做到全方位保护,不会因为降落角度不对造成人员摔伤,同时通过控制飞行器2带动底盘气囊3下降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飞行器2,底盘气囊3的体积能够减小,无需过大体积,在降落时通过防撞凸起4的缓冲,减小落地的冲击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7),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固定设有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内设有底盘气囊(3)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3)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6),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正面固定置于凹陷部(6)内部底端,所述底盘气囊(3)端面开设有以凹陷部(6)为轴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组安装通孔(1),所述安装通孔(1)内固定安装有飞行器(2),所述飞行器(2)所产生的风压朝下,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的背带上固定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上固定设有舱盖气囊(5)和气体发生器,所述舱盖气囊(5)充气后与凹陷部(6)形成球体,所述凹陷部(6)凸面和舱盖气囊(5)凸面上均固定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防撞凸起(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7),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固定设有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内设有底盘气囊(3)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3)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6),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正面固定置于凹陷部(6)内部底端,所述底盘气囊(3)端面开设有以凹陷部(6)为轴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组安装通孔(1),所述安装通孔(1)内固定安装有飞行器(2),所述飞行器(2)所产生的风压朝下,所述气囊安装背包(7)背面的背带上固定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上固定设有舱盖气囊(5)和气体发生器,所述舱盖气囊(5)充气后与凹陷部(6)形成球体,所述凹陷部(6)凸面和舱盖气囊(5)凸面上均固定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防撞凸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1)内壁固定设有卡环部(101),所述飞行器(2)呈筒状,且外曲面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杰靳刚黄旭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无锡鑫旭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