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17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静电防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包括壳体、基板和导热铜片,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与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板的顶部与导热铜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管。该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通过设置热管,第一横向散热孔、第二横向散热孔、第一热转换槽、第二热转换槽、第一纵向通孔、第二纵向通孔、第一阻尘网和第二阻尘网,由于热管内部有导热液,热管的底部受热时导热液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当导热液上升到热管顶部时,导热液开始冷凝,并回流至热管底部,第一阻尘网和第二阻尘网可将少数灰尘隔绝,解决了当前ESD管通过开孔散热导致内部聚尘,且开孔散热效果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
本技术涉及静电防护
,具体为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
技术介绍
ESD管,又称静电保护二极管,ESD静电保护二极管并联于电路中,具有低电容,低漏电流的特性,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它处于高阻值状态,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当电路出现异常过压并达到其击穿电压时,它迅速由高阻值态变为低阻值态,给瞬间电流提供低阻抗导通路径,同时把异常高压箝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护IC或线路;当异常过压消失,其恢复至高阻态,电路正常工作。由于其常常需要担负分流抗压的任务,会伴随着高发热量,这些发热量如果不能及时的从内部导出,那么就会导致ESD管损坏,整个电路将失去静电保护的作用,从而导致一些电子元件在静电的作用下被击穿损坏,因此,人们为ESD管开孔辅助散热,由于开孔破坏了ESD管的密封性,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散热效果,但一些灰尘会通过开孔进入ESD管内部,使得散热压力更大,且开孔属于被动散热,散热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包括壳体(1)、基板(2)和导热铜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与基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的顶部与导热铜片(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片(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管(4),所述热管(4)的侧外壁与壳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热管(4)的内部开设有毛细管(5),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一热转换槽(6),所述第一热转换槽(6)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横向散热孔(8),所述第一热转换槽(6)的内底壁连通有第一纵向通孔(9),所述第一纵向通孔(9)的底端贯穿壳体(1),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热转换槽(11),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包括壳体(1)、基板(2)和导热铜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与基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基板(2)的顶部与导热铜片(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铜片(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管(4),所述热管(4)的侧外壁与壳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热管(4)的内部开设有毛细管(5),所述壳体(1)的左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一热转换槽(6),所述第一热转换槽(6)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横向散热孔(8),所述第一热转换槽(6)的内底壁连通有第一纵向通孔(9),所述第一纵向通孔(9)的底端贯穿壳体(1),所述壳体(1)的右侧壁内部开设有第二热转换槽(11),所述第二热转换槽(1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横向散热孔(13),所述第二热转换槽(11)的内底壁连通有第二纵向通孔(14),所述第二纵向通孔(14)的底端贯穿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电容低漏电流的ESD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散热孔(8)的左端与第一热转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奕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辰达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