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蜗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74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7
本公开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进气蜗壳结构,包括本体和导流板,本体包括径向风道段、轴向风道段以及过渡风道段,过渡风道段连通径向风道段与轴向风道段;导流板设置在本体内,导流板的至少部分位于过渡风道段内,以分隔过渡风道段,使得经径向风道段流入的气流由导流板的两侧进入轴向风道段。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有导流板,从而可以使得经由径向风道段流入的气流在导流板的强制导流作用下,气流在过渡风道段内的流动分离得到了极大地抑制,极大地改善了内部流场性能,提高了轴向风道段内的流场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蜗壳结构轴向出气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蜗壳结构
本公开涉及航空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进气蜗壳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涡轮性能试验,这些相关试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对涡轮设计有着较大影响。现阶段涡轮性能试验进气方式一般采用的都是进气蜗壳形式。采用蜗壳进气方式将气流由径向转为轴向进气(即进气蜗壳结构可实现径向进气,轴向出气),然后与试验件连接完成试验,最后气体由排气蜗壳排出。气流流经进气蜗壳结构是一种收-扩形式,极易发生气流分离,造成试验进口流场的不均匀,影响涡轮性能试验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进气蜗壳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蜗壳结构轴向出气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蜗壳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径向风道段、轴向风道段以及过渡风道段,过渡风道段连通径向风道段与轴向风道段;导流板,导流板设置在本体内,导流板的至少部分位于过渡风道段内,以分隔过渡风道段,使得经径向风道段流入的气流由导流板的两侧进入轴向风道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为筒状结构,导流板位于过渡风道段的中部,导流板与本体间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的外形由至少一圆弧面、至少一曲面、至少一平面、至少一斜面或其任意组合所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为多个,多个导流板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导流板中的一个导流板穿设在另一个导流板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包括整流罩,整流罩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部分位于本体内,以与导流板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连接多个导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为多个,多个支撑板沿导流板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位于径向风道段和轴向风道段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蜗壳结构还包括:格栅件,格栅件设置在本体内,格栅件位于轴向风道段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格栅件为多个,多个格栅件沿轴向风道段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格栅件与导流板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进气蜗壳结构通过在本体内设置有导流板,从而可以使得经由径向风道段流入的气流在导流板的强制导流作用下,气流在过渡风道段内的流动分离得到了极大地抑制,极大地改善了内部流场性能,提高了轴向风道段内的流场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蜗壳结构轴向出气不均匀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进气蜗壳结构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进气蜗壳结构的格栅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原始进气蜗壳结构剖面上二维流线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蜗壳结构剖面上第一个二维流线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进气蜗壳结构剖面上第二个二维流线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本体;11、径向风道段;12、轴向风道段;13、过渡风道段;14、第一壁面;15、第二壁面;20、导流板;21、第一端面;22、第二端面;30、格栅件。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蜗壳结构,请参考图1和图2,进气蜗壳结构包括:本体10,本体10包括径向风道段11、轴向风道段12以及过渡风道段13,过渡风道段13连通径向风道段11与轴向风道段12;导流板20,导流板20设置在本体10内,导流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过渡风道段13内,以分隔过渡风道段13,使得经径向风道段11流入的气流由导流板20的两侧进入轴向风道段12。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进气蜗壳结构通过在本体10内设置有导流板20,从而可以使得经由径向风道段11流入的气流在导流板20的强制导流作用下,气流在过渡风道段13内的流动分离得到了极大地抑制,极大地改善了内部流场性能,提高了轴向风道段12内的流场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进气蜗壳结构轴向出气不均匀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0为筒状结构,导流板20位于过渡风道段13的中部,导流板20与本体10间隔设置。为了适应过渡风道段13的形状,且增强导流效果,一个筒状的导流板20可以将过渡风道段13整体分隔为两部分,以此使得气流沿着导流板20的两侧流入到轴向风道段1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0的外形由至少一圆弧面、至少一曲面、至少一平面、至少一斜面或其任意组合所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0至少包括锥形段,锥形段的小端靠近径向风道段11,锥形段的大端靠近轴向风道段1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板20为多个,多个导流板20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导流板20中的一个导流板20穿设在另一个导流板20内。多个导流板20在空间关系上属于套设状态,但导流板20之间均是间隔设置的,以此将过渡风道段13分隔为多个腔体,增加导流的能力,提高轴向风道段12内的流场均匀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整流罩,整流罩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部分位于本体10内,以与导流板20相连接。支撑板用于将导流板20固定在本体10内,以此保证导流板20的稳定性,且导流板20与本体10属于间隔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连接多个导流板20。多个导流板20与一个支撑板均连接,以此减少支撑板的数量,保证不会对气流造成过度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为多个,多个支撑板沿导流板2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将多个导流板20稳定地设置在本体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流板20包括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位于径向风道段11和轴向风道段12内。导流板20将径向风道段11内的气流导向轴向风道段12,以此保证气流的均匀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蜗壳结构还包括:格栅件30,格栅件30设置在本体10内,格栅件30位于轴向风道段12内。格栅件3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破碎流场中极小的分离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径向风道段(11)、轴向风道段(12)以及过渡风道段(13),所述过渡风道段(13)连通所述径向风道段(11)与所述轴向风道段(12);/n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设置在所述本体(10)内,所述导流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渡风道段(13)内,以分隔所述过渡风道段(13),使得经所述径向风道段(11)流入的气流由所述导流板(20)的两侧进入所述轴向风道段(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径向风道段(11)、轴向风道段(12)以及过渡风道段(13),所述过渡风道段(13)连通所述径向风道段(11)与所述轴向风道段(12);
导流板(20),所述导流板(20)设置在所述本体(10)内,所述导流板(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渡风道段(13)内,以分隔所述过渡风道段(13),使得经所述径向风道段(11)流入的气流由所述导流板(20)的两侧进入所述轴向风道段(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为筒状结构,所述导流板(20)位于所述过渡风道段(13)的中部,所述导流板(20)与所述本体(10)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的外形由至少一圆弧面、至少一曲面、至少一平面、至少一斜面或其任意组合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进气蜗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0)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20)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20)中的一个所述导流板(20)穿设在另一个所述导流板(20)内。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友富屈彬张绍文张村元吴支繁熊清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