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17485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其通过在道床沉降区段的挡肩承轨台之间设置包括现浇凸台、底座、弹条扣压组件和道床连接组件的沉降调整单元,利用现浇凸台设置高度的对应设置和绝缘套筒预埋位置的对应优选,可准确实现道床沉降后钢轨的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其沉降调整系统的结构简单,沉降调整的步骤简便,可充分适用于道床不均匀沉降时的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提升了钢轨沉降调整的效率和精度,充分保证了钢轨的高平顺性,提升了高速铁路的运行质量,降低了带挡肩无砟轨道的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截止2019年末,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稳居世界之首。随着运营里程线路的不断增多,线路的养护维修量也越来越大,并且不断有新的养护维修问题出现。以轨道的养护维修为例,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主要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由于无砟轨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线路运营期间,轨道的几何尺寸通常只能通过扣件系统来进行有限的调整。尽管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了较高的建设标准,并采用了相应的施工措施,但后期运营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道床沉降或者轨距变化等问题。一旦无砟轨道的工后沉降量或轨道的轨距变化量超过了扣件系统的调整能力时,轨道的几何状态将难以修复,导致列车不得不限速行驶,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目前,为了及时有效的修复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恢复线路的高平顺性,保证列车安全运营,针对较大的工后沉降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注浆法,利用其整体抬升轨下基础,以此补足轨道的沉降量。此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轨下基础的均匀沉降,但却无法满足轨下基础不均匀沉降时的调整需求,更无法实现轨道在横向上的较大调整。此外,上述方法需要特制施工设备,工序复杂,维修成本较高,间接提升了高速铁路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能有效实现道床不均匀沉降区段钢轨的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提升钢轨沉降调整、轨距调整的精度和效率,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包括设置在道床沉降区段的若干沉降调整单元;所述沉降调整单元包括现浇凸台、底座、弹条扣压组件和道床连接组件;所述现浇凸台现浇设置于道床上的两挡肩承轨台之间,其浇筑厚度对应于钢轨的调高高度;所述底座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底板,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底板两端面的通孔,即螺栓孔;所述底板的顶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肩,所述钢轨可以扣件压紧在两所述挡肩之间;且两所述挡肩之间的底板上对应所述扣件设置有若干弹条紧固孔;所述弹条扣压组件包括T型螺栓和扣压螺母,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可从所述底座的底部穿过所述弹条紧固孔,并以其螺帽限位于底座的底部,且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穿过所述扣件后与所述扣压螺母匹配,以压紧所述扣件的弹条;所述道床连接组件包括螺旋道钉和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沿竖向预埋设置在所述现浇凸台中并以其底部伸入所述道床,且所述绝缘套筒的预埋位置对应所述底板上螺栓孔的开设位置,并使得所述底座连接固定后满足所述钢轨的调距要求;所述螺旋道钉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有压帽,所述螺旋道钉以其连接端穿过所述螺栓孔并匹配连接在所述绝缘套筒中,并以所述压帽抵紧所述底座的顶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孔为腰形螺栓孔,并在其中同轴嵌入有腰形调距环;所述腰形调距环包括呈腰形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在钢轨横向上的间距为零或者不为零,以形成同心调距环和偏心调距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调距环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可选,各偏心调距环的偏心距离不同,且所述偏心调距环的偏心距离为1mm~1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在轨道横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腰形螺栓孔的长径方向为轨道横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条紧固孔中对应所述T型螺栓的螺帽设置有限位装置,用于所述螺帽环向转动的限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现浇凸台之间设置有绝缘减震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其利用上述沉降调整系统来实现,其步骤包括:(1)在道床沉降区段的两挡肩承轨台之间分别钻孔,并使得钻孔位置满足钢轨的轨距设置要求;(2)在钻好的孔中分别设置绝缘套管,并使得绝缘套管的顶部突出于道床的顶面;(3)在两所述挡肩承轨台之间以现浇的形式浇筑成型现浇凸台,其现浇高度对应于所述钢轨的高度调整量,并使得两所述挡肩承轨台之间的绝缘套管全部预埋于对应的现浇凸台中;(4)在所述底座的弹条紧固孔中分别设置T型螺栓,使得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伸出所述底座的顶面;之后将所述底座放置在所述现浇凸台上,并使得各所述腰形螺栓孔分别竖向对正相应的绝缘套管;(5)在各所述腰形螺栓孔中分别设置腰形调距环,使得各所述腰形调距环的圆形通孔同轴对正绝缘套管;对应各所述绝缘套管分别设置螺旋道钉,控制各所述螺旋道钉穿过对应的圆形通孔后匹配连接绝缘套筒,并使得螺旋道钉的压帽抵接底座;(6)将所述钢轨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在钢轨两侧分别设置扣件,使得各所述T型螺栓分别穿过所述扣件,并以所述扣压螺母锁紧,从而完成所述钢轨的沉降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5)中,所述腰形调距环均为同心调距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于步骤(6)中完成设置的钢轨而言,当所述钢轨需要进行轨距调整时,其调整过程包括:选择偏心距离等于轨距调整量的偏心调距环;将所述底座上的各同心调距环分别更换为上述偏心调距环,并使得各所述偏心调距环的偏心距朝向相同,且所述偏心距朝向与轨距的调整方向相同。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通过在道床沉降区段的挡肩承轨台之间以现浇的形式浇筑现浇凸台,并在现浇凸台与道床中预埋设置绝缘套筒,以及对应该现浇凸台设置底座、弹条扣压组件和道床连接组件,利用现浇凸台设置高度的对应设置和绝缘套筒预埋位置的对应优选,可有效实现钢轨在道床沉降区段的快速、可靠设置,满足道床不均匀沉降区段的钢轨调整需求,进而充分保证钢轨在道床沉降区段的高平顺性,降低钢轨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的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通过在设置现浇凸台过程中优选设置其位置,能一定程度上实现沉降调整过程中的轨距调整,同时,通过将底座上的螺栓孔设置为腰形螺栓孔,并对应其设置同心调距环和偏心调距环,利用同心调距环和相应偏心调距环的对应更换,可实现钢轨完成沉降调整后的轨距调整,再加上底座上现有扣件的轨距调整能力,进而可以实现钢轨轨距的三级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钢轨轨距调整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提升钢轨调整的精度和效率,降低钢轨轨距调整的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方法及系统,其沉降调整系统的结构简单,沉降调整的步骤简便,能准确实现道床沉降后钢轨的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尤其适用于道床不均匀沉降时的高度调整和轨距调整,提升了钢轨沉降调整的效率和精度,充分保证了钢轨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床沉降区段的若干沉降调整单元;/n所述沉降调整单元包括现浇凸台、底座、弹条扣压组件和道床连接组件;/n所述现浇凸台现浇设置于道床上的两挡肩承轨台之间,其浇筑厚度对应于钢轨的调高高度;/n所述底座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底板,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底板两端面的通孔,即螺栓孔;所述底板的顶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肩,所述钢轨可以扣件压紧在两所述挡肩之间;且两所述挡肩之间的底板上对应所述扣件设置有若干弹条紧固孔;/n所述弹条扣压组件包括T型螺栓和扣压螺母,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可从所述底座的底部穿过所述弹条紧固孔,并以其螺帽限位于底座的底部,且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穿过所述扣件后与所述扣压螺母匹配,以压紧所述扣件的弹条;/n所述道床连接组件包括螺旋道钉和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沿竖向预埋设置在所述现浇凸台中并以其底部伸入所述道床,且所述绝缘套筒的预埋位置对应所述底板上螺栓孔的开设位置,并使得所述底座连接固定后满足所述钢轨的调距要求;所述螺旋道钉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有压帽,所述螺旋道钉以其连接端穿过所述螺栓孔并匹配连接在所述绝缘套筒中,并以所述压帽抵紧所述底座的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道床沉降区段的若干沉降调整单元;
所述沉降调整单元包括现浇凸台、底座、弹条扣压组件和道床连接组件;
所述现浇凸台现浇设置于道床上的两挡肩承轨台之间,其浇筑厚度对应于钢轨的调高高度;
所述底座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底板,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底板两端面的通孔,即螺栓孔;所述底板的顶面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肩,所述钢轨可以扣件压紧在两所述挡肩之间;且两所述挡肩之间的底板上对应所述扣件设置有若干弹条紧固孔;
所述弹条扣压组件包括T型螺栓和扣压螺母,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可从所述底座的底部穿过所述弹条紧固孔,并以其螺帽限位于底座的底部,且所述T型螺栓的连接端穿过所述扣件后与所述扣压螺母匹配,以压紧所述扣件的弹条;
所述道床连接组件包括螺旋道钉和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沿竖向预埋设置在所述现浇凸台中并以其底部伸入所述道床,且所述绝缘套筒的预埋位置对应所述底板上螺栓孔的开设位置,并使得所述底座连接固定后满足所述钢轨的调距要求;所述螺旋道钉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设置有压帽,所述螺旋道钉以其连接端穿过所述螺栓孔并匹配连接在所述绝缘套筒中,并以所述压帽抵紧所述底座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中,所述螺栓孔为腰形螺栓孔,并在其中同轴嵌入有腰形调距环;
所述腰形调距环包括呈腰形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在钢轨横向上的间距为零或者不为零,以形成同心调距环和偏心调距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中,所述偏心调距环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可选,各偏心调距环的偏心距离不同,且所述偏心调距环的偏心距离为1mm~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带挡肩无砟轨道的沉降调整系统,其中,所述圆形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本体的轴线在轨道横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腰形螺栓孔的长径方向为轨道横向。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超许亮梅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坤能轨道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