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78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能够提高预热运转的效率。车辆用冷却装置(1)具备:热交换器(10),其配置为暴露在从车辆(V)的前方进入车辆(V)的内部并向后方流通的外部空气中;热交换器(10),其构成车辆(V)的前端部的下侧的壁面,并具有能够对位于热交换器(10)的后方的开口部(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公知有车辆用冷却装置。该车辆用冷却装置被设置于车辆的前端部(发动机室)。该车辆用冷却装置具有热交换器、底罩以及风向调整器。热交换器在发动机的冷却水与外部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底罩构成车辆的前端部的下侧的壁面,防止在车辆的行驶中异物(例如从路面跳起的小石头)从车辆体的下方碰撞发动机、热交换器等。在底罩中的、位于交换器的后方的部分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部。底罩具有能够开闭上述开口部的盖部。盖部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盖部的前侧的边缘部(长边部)被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在停车时或者低速行驶时,盖部因其自重成为打开的状态。风向调整器被设置于热交换器的后表面。风向调整器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薄板状的挡板。上述挡板在车辆高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排列。各挡板的板厚方向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具体而言,各挡板的下侧的边位于比上侧的边靠后方。在上下方向邻接的两个挡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外部空气能够在该间隙流通。从车辆的前端部内(发动机室)进入并通过了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抵碰到各挡板,并通过挡板间的间隙。由此,外部空气的风向被改变为后方且下方。此外,以使通过了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朝向底罩的开口部流动的方式,设定各挡板的倾斜角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2394号公报在上述现有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在发动机启动紧后的预热运转时,在停车时或者低速行驶时,打开底罩的盖部。因此,外部空气容易在热交换器中流通。因此,存在预热运转的效率降低的担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预热运转的效率的车辆用冷却装置。此外,在下述本专利技术的各构成要件的记载中,为了便于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虽在括弧内记载了实施方式的对应位置的附图标记,但本专利技术的各构成要件并不应限定解释为由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所示的对应位置的构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热交换器(10),其配置为暴露在从车辆的前方进入上述车辆的内部并向后方流通的外部空气中;底罩(20),其构成上述车辆的前端部的下侧的壁面,且具有能够对位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的开口部(OP20)进行开闭的盖部(221、222)、以及对上述盖部进行开闭驱动的驱动装置(23);以及后侧管道(30),其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将通过了上述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向上述底罩的开口部引导。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热交换器的后表面侧被后侧管道覆盖。后侧管道与底罩的开口部连通。而且,与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不同,无论车辆的行驶状态如何,都能够使用驱动装置驱动盖部,由此能够开闭底罩的开口部。即、即使在车辆停止的状态下或者低速行驶的状态下,也能够关闭开口部。换言之,能够形成覆盖热交换器的后表面的封闭空间。在该状态下,即使在车辆行驶的状态下,外部空气也很难通过热交换器。即,在该状态下,很难在外部空气与冷却水之间产生热交换。因此,能够提高暖气运转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流量调整装置(40),其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前方,调整从上述车辆的前方进入上述车辆的内部的外部空气的流量。在车辆用冷却装置的上述一实施方式中,若使用流量调整装置,将朝向热交换器流动外部空气的量设定为较少,则在热交换器中,很难在外部空气与冷却水之间产生热交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暖气运转的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具备前侧管道(50),其设置于上述流量调整装置与上述热交换器之间,将通过了上述流量调整装置的外部空气向上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引导。在车辆用冷却装置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的前表面经由前侧管道与流量调整装置连通。由此关闭底罩的开口部,并且使用流量调整装置切断向车辆内部进入的外部空气,由此能够封闭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即、能够形成由热交换器的后表面、后侧管道以及底罩围成的封闭空间,并且能够形成由热交换器的前表面、前侧管道以及流量调整装置围成的封闭空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暖气运转的效率。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中,上述盖部在上述开口部的前端部具有能够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部转动的前侧盖部,在上述开口部被打开后的状态下,上述前侧盖部的前端部朝向上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车辆的前部的构造的简图。图2是从左方观察图1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从前方观察图1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主视图。图4A是从斜前方观察分解图1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从斜后方观察分解图1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A是关闭了底罩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开闭装置的左侧视图。图5B是敞开了底罩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开闭装置的左侧视图。图6是从斜前方观察前侧管道的立体图。图7A是关闭了底罩以及格栅百叶窗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7B是敞开了底罩以及格栅百叶窗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的车辆用冷却装置的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车辆用冷却装置;10…热交换器;11…散热片;12…冷却风扇;20…底罩;22…开闭装置;30…后侧管道;40…格栅百叶窗;41…挡板;43…驱动装置;50…前侧管道;213…斜壁部;224…促动器;ER…发动机室;OP20、OP40、OPF50、OPR50、OPV…开口部;V…车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冷却装置1进行说明。首先,简单地说明应用了车辆用冷却装置1的车辆V的前端部的构造。如图1所示,该车辆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梁SM、SM。在纵梁SM、SM的前端面安装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BR。车辆用冷却装置1被配置于由保险杠加强件BR与纵梁SM、SM围成的空间(发动机室ER)。在车辆V的前端面设置有开口部OPV,外部空气从开口部OPV进入发动机室ER内。接下来,具体地说明车辆用冷却装置1的结构。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冷却装置1具备热交换器10、底罩20、后侧管道30、格栅百叶窗40以及前侧管道50。热交换器10的构造与公知的热交换器相同。即、热交换器10与被设置于发动机的冷却水用的流路连接,冷却通过发动机由此变为高温的冷却水。热交换器10具备分别具有冷却水的流路的多个散热片11(参照图4A以及图4B)。在多个散热片11的后侧设置有冷却风扇12。冷却风扇12使外部空气从散热片11的前方向后方流通。散热片11扩散在被设置于其内部的上述流路中流通的冷却水的热。即、散热片11使冷却水与外部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此外,热交换器10经由未图示的托架而被固定于车辆V的框架。底罩20具备大致与车辆高度方向垂直的板状的主体部21。主体部21构成发动机室ER的下侧的壁面。主体部21防止异物(例如跳起来的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具备:/n热交换器,其配置为暴露在从车辆的前方进入上述车辆的内部并向后方流通的外部空气中;/n底罩,其构成上述车辆的下侧的壁面,并具有能够对位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以及对上述盖部进行开闭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n后侧管道,其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将通过了上述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向上述底罩的开口部引导。/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1 JP 2019-0150421.一种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具备:
热交换器,其配置为暴露在从车辆的前方进入上述车辆的内部并向后方流通的外部空气中;
底罩,其构成上述车辆的下侧的壁面,并具有能够对位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以及对上述盖部进行开闭驱动的驱动装置;以及
后侧管道,其设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方,将通过了上述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向上述底罩的开口部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冷却装置,其中,还具备:
流量调整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博贵三矢朋辉日比野友辅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