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670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用于对接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连接结构、支架和至少一个滤毡。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底部具有出油孔。所述第二油墨桶具有供存储油墨的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进油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并不限定特定的型号,也无需考虑形状、容积等因素,只需要在第一油墨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孔,并且可以在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加装可供承托滤毡的内凸边即可,从而分层过滤不同粒径的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PCB板阻焊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5323325U,主题名称为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在管体中部内置有一个过滤管,该过滤管由孔径不同的三个过滤小管套接而成,过滤小管上均设有小孔,其中各过滤小管的孔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最外侧的过滤小管前端开口,内侧的两个过滤小管前端密封,从而能够使所有杂质均能够进入最外侧的过滤小管内,而最内侧的过滤小管的直接与进料管后端的出口相连通”。在PCB板阻焊配套设备
,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现有的油墨过滤回收装置,为了实现油墨的过滤回收作用,需要设置由孔径不同的三个过滤小管2套接形成的过滤管,从而实现“物料中的杂质根据粒径大小进行分别收集,最大的杂质会落在最外侧的过滤小管2内,不大不小的杂质会落入中间的过滤,而纯净的油墨会通过最内侧的过滤小管2上的开孔流入进入过滤小管2并从进料管1后端出口4流出”。然而,结合该技术专利的附图。由于过滤小管水平设置,待过滤的油墨中的杂质由于重力作用将沉积于过滤管的下半周(底部),使得过滤管在周向方向上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一旦下半周的壁孔被堵塞就需要清理或者更换,因此需要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用于对接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连接结构、支架和至少一个滤毡,其中: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底部具有出油孔;所述第二油墨桶具有供存储油墨的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进油端;所述支架具有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内置于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油墨桶的出油孔对接并且连通,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油墨桶的进油端对接并且连通;各个滤毡从上至下分别内置于第一油墨桶,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滤毡的数量一致的内凸边,各个内凸边与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各个滤毡的外周缘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内凸边处;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主体和内置于主体并且沿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芯,所述内芯与主体之间具有油墨连通腔,所述内芯的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一凸出部,所述内芯的另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二凸出部,所述内芯第一凸出部部分地接入第一油墨桶的出油孔,所述内芯第二凸出部部分地接入第二油墨桶的进油端。根据上述是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毡的数量为3个。根据上述是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沿所述主体的外侧壁的周向方向设有主体握持部,所述主体握持部的外表面具有防滑纹路。根据上述是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底板和若干弹性垫,各个弹性垫与支架底板弹性连接。根据上述是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垫的数量为4个。根据上述是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毡采用43T网纱制成。本技术公开的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并不限定特定的型号,也无需考虑形状、容积等因素,只需要在第一油墨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孔,并且可以在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加装可供承托滤毡的内凸边即可,从而分层过滤不同粒径的杂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第一油墨桶;20-第二油墨桶;21-进油端;30-连接结构;31-主体;32-内芯;33-油墨连通腔;34-内芯第一凸出部;35-内芯第二凸出部;36-主体握持部;40-滤毡;5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的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图3示出了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的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图1中,特将原内置于第一油墨桶10的滤毡40沿第一油墨桶10的轴向方向外置显示,以方便示意。优选实施例。优选地,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用于对接第一油墨桶10和第二油墨桶20,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连接结构30、支架50和至少一个滤毡40,其中:所述第一油墨桶10的底部具有出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油墨桶20具有供存储(经过过滤的)油墨的内腔(图中未示出)和与内腔连通的进油端21;所述支架50具有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30内置于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30的一端与第一油墨桶10的出油孔对接并且连通,所述连接结构30的另一端与第二油墨桶20的进油端21对接并且连通;各个滤毡40从上至下分别内置于第一油墨桶10,所述第一油墨桶10的内侧壁设置有(加装有)与滤毡40的数量一致的(呈环状的)内凸边(图中未示出),各个内凸边与第一油墨桶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各个滤毡40的外周缘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内凸边处(使得各个内凸边沿周向方向同时承托对应的滤毡40);所述连接结构30设有主体31和内置于主体31并且沿主体3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芯32,所述内芯32与主体31之间具有(呈环状的)油墨连通腔33,所述内芯32的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一凸出部34,所述内芯32的另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二凸出部35,所述内芯第一凸出部34部分地接入第一油墨桶10的出油孔,所述内芯第二凸出部35部分地接入第二油墨桶20的进油端21,使得经过各个滤毡40逐层过滤的油墨逐步通过油墨连通腔33流入第二油墨桶20。其中,所述滤毡40的数量优选为3个。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油墨桶10并不限定特定的型号,也无需考虑形状、容积等因素,只需要在底部设置有出油孔,并且可以在内侧壁加装内凸边即可。图1中的第一油墨桶10的具体形态仅为示意,并非仅局限于图1中示出的具体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油墨桶20并不限定特定的型号,只需要能够对接连接结构30即可。进一步地,沿所述主体31的外侧壁的周向方向设有主体握持部36,所述主体握持部36的外表面具有防滑纹路(图中未示出),使得用户更加方便地握持连接结构30,从而拆装第一或者第二油墨桶10,2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50包括支架底板和若干弹性垫,各个弹性垫与支架底板弹性连接,以便增加整体的承托稳定性。其中,所述弹性垫的数量优选为4个。进一步地,所述滤毡40优选采用43T网纱制成。其中,各个滤毡40的滤孔直径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从而分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用于对接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连接结构、支架和至少一个滤毡,其中:/n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底部具有出油孔;/n所述第二油墨桶具有供存储油墨的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进油端;/n所述支架具有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内置于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油墨桶的出油孔对接并且连通,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油墨桶的进油端对接并且连通;/n各个滤毡从上至下分别内置于第一油墨桶,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滤毡的数量一致的内凸边,各个内凸边与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各个滤毡的外周缘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内凸边处;/n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主体和内置于主体并且沿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芯,所述内芯与主体之间具有油墨连通腔,所述内芯的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一凸出部,所述内芯的另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二凸出部,所述内芯第一凸出部部分地接入第一油墨桶的出油孔,所述内芯第二凸出部部分地接入第二油墨桶的进油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用于对接第一油墨桶和第二油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喷涂用油墨过滤回收装置包括连接结构、支架和至少一个滤毡,其中:
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底部具有出油孔;
所述第二油墨桶具有供存储油墨的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进油端;
所述支架具有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内置于支架通孔,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油墨桶的出油孔对接并且连通,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油墨桶的进油端对接并且连通;
各个滤毡从上至下分别内置于第一油墨桶,所述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设置有与滤毡的数量一致的内凸边,各个内凸边与第一油墨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各个滤毡的外周缘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内凸边处;
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主体和内置于主体并且沿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内芯,所述内芯与主体之间具有油墨连通腔,所述内芯的一端端部进一步一体延伸形成内芯第一凸出部,所述内芯的另一端端部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锡曼刘宝勇芦保民李志雄陈晓宁李兵李升强张志平白克容
申请(专利权)人:诚亿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