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80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包括导流座及沿着导流座轴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的表面的若干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座的叶根缘、直线形的下边缘、弧形的上边缘及位于所述叶片外侧末端的以连接所述下边缘与上边缘的呈弧形状的前边缘;所述前边缘与下边缘之间设置有下叶尖,所述下叶尖为直角状;所述上边缘与前边缘之间设置有上叶尖,所述上叶尖为圆弧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扇叶的叶片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得风道更加顺畅、导流效果更佳,从而使得扇叶既能够提供大风量,又具有高静压,进一步提高了增压效果和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流扇叶
本技术涉及通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混流扇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散热风机,其扇叶旋转时,要提高空气流动的距离只能靠增加扇叶的旋转速度,如此,传统的扇叶会产生较大的风阻,同时产生较大的风噪,且产生的气流较分散影响散热风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混流扇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增压效果好,吸风力强,而且出风噪音明显降低。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包括导流座(1)及沿着导流座(1)轴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1)的表面的若干个叶片(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2)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座的叶根缘(21)、直线形的下边缘(23)、弧形的上边缘(22)及位于所述叶片(2)外侧末端的以连接所述下边缘(23)与上边缘(22)的呈弧形状的前边缘(24);所述前边缘(24)与下边缘(23)之间设置有下叶尖(26),所述下叶尖(26)为直角状;所述上边缘(22)与前边缘(24)之间设置有上叶尖(25),所述上叶尖(25)为圆弧状;所述叶片(2)还包括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所述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为圆弧面;所述叶根缘(21)包括叶根缘后段(212)和叶根缘前段(211);以导流座(1)的俯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前边缘(24)的切线L1与上边缘(22)的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a1,其中,a1的范围为25°~45°;所述叶根缘后段(212)的切线L3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4之间的夹角为a2,其中,a2的范围为10°~20°;所述a1为a2的两倍;以导流座(1)的仰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圆形底部的切线L5之间的夹角为a3,其中,a3的范围为30°~50°;以导流座(1)的主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7之间的夹角为a4,其中,a4的范围为50°~70°;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的轴线o的夹角为a5,其中,a5的范围为50°~70°;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导流座(1)的轴线o之间的夹角为a6,其中,a6的范围为50°~70°。优选的,所述a1为30°,a2为15°;所述a3为45°,所述a4、a5与a6均为60°。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叶根缘(21)切线L8间的夹角为a7,其中a7的范围为40°~60°。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叶片(2)间的距离由下边缘(23)向上边缘(22)逐渐增大。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叶根缘后段(212)间的距离是两所述叶根缘前段(211)间的距离的4倍。优选的,所述导流座(1)为碗状或中空半球状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叶片(2)的数量为7个。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扇叶的叶片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得风道更加顺畅、导流效果更佳,从而使得扇叶既能够提供大风量,又具有高静压,进一步提高了增压效果和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其中:导流座1、叶片2、叶根缘21、上边缘22、下边缘23、前边缘24、上叶尖25、下叶尖26、迎风面27、背风面2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包括导流座1及沿着导流座1轴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1的表面的若干个叶片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2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座的叶根缘21、直线形的下边缘23、弧形的上边缘22及位于所述叶片2外侧末端的以连接所述下边缘23与上边缘22的呈弧形状的前边缘24;所述前边缘24与下边缘23之间设置有下叶尖26,所述下叶尖26为直角状;所述上边缘22与前边缘24之间设置有上叶尖25,所述上叶尖25为圆弧状;所述直角状的下叶尖26有利于切断气流,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起到降噪的作用;所述圆弧状的上叶尖25有利于引入气流,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起到增大风压的作用。所述叶片2还包括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所述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为圆弧面。所述叶根缘21包括叶根缘后段212和叶根缘前段211。如图3所示,以导流座1的俯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前边缘24的切线L1与上边缘22的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a1,其中,a1的范围为25°~45°;所述叶根缘后段212的切线L3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4之间的夹角为a2,其中,a2的范围为10°~2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a1为30°,a2为15°,所述a1为a2的两倍;表明叶片2的前边缘24往下边缘23方向逐渐远离叶根缘21,使背风面28靠近下叶尖26的部分凹向迎风面27,迎风面27靠近下叶尖26的部分凹向导流座1,形成圆弧面的背风面28和迎风面27。如图4所示,以导流座1的仰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圆形底部的切线L5之间的夹角为a3,其中,a3的范围为30°~5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a3为45°,表明叶片2从上边缘22向下边缘23方向中叶片2与导流座1的夹角逐渐减小至45°,提高了叶片2的集风、导风的作用。以导流座1的主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7之间的夹角为a4,其中,a4的范围为50°~70°;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的轴线o的夹角为a5,其中,a5的范围为50°~70°;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导流座1的轴线o之间的夹角为a6,其中,a6的范围为50°~7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a4、a5与a6均为60°,表面气流进入风道的角度、气流在风道流动的角度及气流从风道流出的角度趋于相等,减少气流的能量损耗,从而达到降噪、增压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包括导流座(1)及沿着导流座(1)轴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1)的表面的若干个叶片(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2)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座的叶根缘(21)、直线形的下边缘(23)、弧形的上边缘(22)及位于所述叶片(2)外侧末端的以连接所述下边缘(23)与上边缘(22)的呈弧形状的前边缘(24);所述前边缘(24)与下边缘(23)之间设置有下叶尖(26),所述下叶尖(26)为直角状;所述上边缘(22)与前边缘(24)之间设置有上叶尖(25),所述上叶尖(25)为圆弧状;/n所述叶片(2)还包括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所述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为圆弧面;/n所述叶根缘(21)包括叶根缘后段(212)和叶根缘前段(211);/n以导流座(1)的俯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前边缘(24)的切线L1与上边缘(22)的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a1,其中,a1的范围为25°~45°;所述叶根缘后段(212)的切线L3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4之间的夹角为a2,其中,a2的范围为10°~20°;所述a1为a2的两倍;/n以导流座(1)的仰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圆形底部的切线L5之间的夹角为a3,其中,a3的范围为30°~50°;/n以导流座(1)的主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7之间的夹角为a4,其中,a4的范围为50°~70°;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的轴线o的夹角为a5,其中,a5的范围为50°~70°;所述上边缘(22)的切线L6与导流座(1)的轴线o之间的夹角为a6,其中,a6的范围为50°~7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流扇叶,包括导流座(1)及沿着导流座(1)轴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导流座(1)的表面的若干个叶片(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2)包括连接于所述导流座的叶根缘(21)、直线形的下边缘(23)、弧形的上边缘(22)及位于所述叶片(2)外侧末端的以连接所述下边缘(23)与上边缘(22)的呈弧形状的前边缘(24);所述前边缘(24)与下边缘(23)之间设置有下叶尖(26),所述下叶尖(26)为直角状;所述上边缘(22)与前边缘(24)之间设置有上叶尖(25),所述上叶尖(25)为圆弧状;
所述叶片(2)还包括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所述迎风面(27)和背风面(28)为圆弧面;
所述叶根缘(21)包括叶根缘后段(212)和叶根缘前段(211);
以导流座(1)的俯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前边缘(24)的切线L1与上边缘(22)的切线L2之间的夹角为a1,其中,a1的范围为25°~45°;所述叶根缘后段(212)的切线L3与叶根缘前段(211)的切线L4之间的夹角为a2,其中,a2的范围为10°~20°;所述a1为a2的两倍;
以导流座(1)的仰视图为视图方向,所述下边缘(23)与导流座(1)圆形底部的切线L5之间的夹角为a3,其中,a3的范围为30°~50°;
以导流座(1)的主视图为视图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涵一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