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3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咬合桩素桩与咬合桩硂桩咬合形成咬合桩体;咬合桩与外墙结构相连形成平整墙面;在地连墙与咬合桩上部分别浇筑冠梁;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与冠梁上的预留钢筋相连,根据基坑形状及受力特点使用钢筋混凝土角撑、钢筋混凝土对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在地连墙和外墙结构上按设计标高安装围檩;第二、三道支撑为双拼结构的钢支撑,钢支撑与围檩相连,将咬合桩与地连墙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的缺点,防水效果好,施工灵活,抗渗能力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深基坑工程随之兴起。由于地铁基坑深度大且周围建筑物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基坑支护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形式有地下连续墙、咬合桩,不仅支护形式存在差异,其优点缺点也各不相同。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槽,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逐段进行施工,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速度快、振动小,噪音低,较适合在城市施工。地连墙墙体刚度大,基坑开挖后可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墙体本身防渗性能好,适用于地下水位高,水头压力大的基坑工程;咬合桩是相邻混凝土排桩间部分圆周咬合,并于咬合桩硂桩内吊入钢筋笼,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围护结构,咬合桩配筋率较低,降低支护结构的配筋率。咬合桩柱间不存在施工冷缝夹杂泥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地连墙、咬合桩素桩、冠梁、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外墙结构、围檩和咬合桩硂桩;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技术要求,选择地连墙或咬合桩作为主体支护结构,咬合桩素桩与咬合桩硂桩咬合形成咬合桩体;在地连墙与咬合桩接缝处,与地连墙相邻的咬合桩为咬合桩素桩,两者咬合相连;咬合桩与外墙结构相连,形成平整墙面;在地连墙与咬合桩上部分别浇筑冠梁;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与冠梁上的预留钢筋相连,根据基坑形状及受力特点使用钢筋混凝土角撑、钢筋混凝土对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在地连墙和外墙结构上按设计标高安装围檩;第二、三道支撑为双拼结构的钢支撑,钢支撑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地连墙、咬合桩素桩、冠梁、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外墙结构、围檩和咬合桩硂桩;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技术要求,选择地连墙或咬合桩作为主体支护结构,咬合桩素桩与咬合桩硂桩咬合形成咬合桩体;在地连墙与咬合桩接缝处,与地连墙相邻的咬合桩为咬合桩素桩,两者咬合相连;咬合桩与外墙结构相连,形成平整墙面;在地连墙与咬合桩上部分别浇筑冠梁;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与冠梁上的预留钢筋相连,根据基坑形状及受力特点使用钢筋混凝土角撑、钢筋混凝土对撑、钢筋混凝土斜撑;在地连墙和外墙结构上按设计标高安装围檩;第二、三道支撑为双拼结构的钢支撑,钢支撑与围檩相连,根据基坑形状及受力特点使用钢支撑角撑、钢支撑对撑、钢支撑斜撑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咬合桩与地连墙联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连墙的具体尺寸根据具体工程与咬合桩的尺寸确定,地连墙幅宽不大于6m,埋深为10m至50m,厚度为0.5m至1.2m,小于相邻咬合桩素桩直径至少200mm,便于两者咬合紧密;咬合桩素桩的直径和埋深应根据具体工程确定,直径不小于1000mm,至少用C25超缓凝混凝土浇筑,与相邻桩桩间咬合不小于300mm;咬合桩硂桩的直径和埋深根据具体工程确定,直径不小于1000mm,至少用C45水下混凝混凝土浇筑,与相邻桩桩间咬合不小于300mm;冠梁的尺寸为1200×1000mm、1500×1000mm,至少用C45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类型、长度、横截面积根据基坑尺寸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义马加骁白晓宇王永洪王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