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基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53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基坑结构,包括墙体、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所述墙体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基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固定板、第一浮力板和第二浮力板,并且通过第一浮力板带动第二固定杆向上移动,当第二固定杆挤向上挤压第二开关时,能够使得水泵打开,开始将集水槽中的水抽出到排水沟中,当水位继续上升,第二浮力板带动第三固定杆向上移动,并且当第二浮力板按压第一开关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提醒人们基坑中的水位太高,在缺少人员看管的情况下,水泵既不会出现空排,也不会出现基坑中积水严重的情况,不仅能够避免水泵出现损坏,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而且避免出现塌方的情况,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基坑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基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但是,目前的基坑结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现有技术中基坑在开挖后很容易出现积水、渗水的情况,目前的方法大多是使用水泵将积水排出,但是,在缺少人员看管的情况下,水泵很容易出现空排,或者排水不及时的情况,不仅对水泵造成一定的损坏,而且如果基坑中积水严重,很容易出现塌方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基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基坑结构,包括墙体、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所述墙体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基坑,所述基坑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表面中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焊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邻面的底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基坑结构,包括墙体(1)、第二固定杆(15)和第三固定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基坑(2),所述基坑(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集水槽(3),所述集水槽(3)上表面中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固定板(10)相邻面的底端、中部和顶端依次焊接有支撑台(12)、支撑板(11)和支撑架(22),所述支撑台(12)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4),所述第一固定杆(14)内壁两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力板(21),所述支撑板(11)下表面靠近一侧边缘处通过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基坑结构,包括墙体(1)、第二固定杆(15)和第三固定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基坑(2),所述基坑(2)上表面中部开设有集水槽(3),所述集水槽(3)上表面中部两侧均插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两个所述固定板(10)相邻面的底端、中部和顶端依次焊接有支撑台(12)、支撑板(11)和支撑架(22),所述支撑台(12)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4),所述第一固定杆(14)内壁两侧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15)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力板(21),所述支撑板(11)下表面靠近一侧边缘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20),所述第三固定杆(16)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15)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浮力板(19),所述支撑架(22)下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18),所述第一开关(18)一侧的支撑架(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报警器(17),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部两侧均开设有排水沟(5),所述墙体(1)上表面中部一侧摆放有支架(6),所述支架(6)中部插接有水泵(7),所述水泵(7)与所述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水泵(7)两端均密封连接有水管(8),所述水泵(7)输入端的水管(8)一端延伸到所述集水槽(3)的底部,所述水泵(7)输出端的水管(8)一端延伸到排水沟(5)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