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48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属于装配式桥梁建造技术领域。桥梁结构的桥墩墩柱底部延伸到基底土层,桥墩墩柱顶部与承接梁连接;承接梁横向方向上布置多个预应力箱梁,相邻两个预应力箱梁之间安插中段盖板,预应力箱梁上侧铺盖桥面板;预应力箱梁翼缘和中段盖板对接板处预留锚具通孔并布置预应力锚具,承接梁上端部与预应力箱梁通之间布置减震支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好,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安装工艺,安装快速简便,提高施工效率,预应力箱梁与承接梁连接处布置减震支座提高了桥墩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部分构件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利于节材降低造价,可拆卸可更换可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属于装配式桥梁建造

技术介绍
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了减小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在工程实践中,采用预制节段拼装技术和节段升降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跨海跨江等大型桥梁,其中采用了节段张拉预应力筋和节段连接普通钢筋相结合的技术,为我国工程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装配式箱梁的跨中横梁采用挖空梁式构造,横向贯通设置,室内室外均设置横梁,在跨中横梁高度中间处进行局部挖空处理。这种跨中横梁构造由于在箱室内设置有横梁,不利于箱梁内模的连续布置,增加边跨箱梁的脱模难度;后期主梁间横梁的连接需设置上下两处模板,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由于挖空后截面尺寸削弱,降低了横梁抗剪强度,不利于结构受力安全。现浇桥梁施工速度慢,不符合国家提倡的预制拼装理念,现有的桥梁制拼装方法又存在拼装错位、抗震性差以及不易更换等问题综上所述,目前拟寻求一种基于装配式桥梁结构、利用预应力技术,可拆卸,对原墩柱或桥梁结构不造成较大影响施工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墩柱(1)、承接梁(2)、减震支座(3)、墩柱内置钢筋(4)、预应力箱梁(5)、中段盖板(6)、预制桥面板(7)、预应力锚具(8)、锚具通孔(9);所述桥墩墩柱(1)的底部延伸到基底土层并固定在土层内部,桥墩墩柱(1)的顶部与承接梁(2)连接;承接梁(2)的上部设置预应力箱梁(5),承接梁(2)与预应力箱梁(5)之间设置有减震支座(3);预应力箱梁(5)翼缘处预留若干锚具通孔(9);横向方向布置的相邻两个预应力箱梁(5)之间安插中段盖板(6),中段盖板(6)上预留若干个与预应力箱梁(5)翼缘处预留的锚具通孔(9)位置相对应的锚具通孔(9),预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墩柱(1)、承接梁(2)、减震支座(3)、墩柱内置钢筋(4)、预应力箱梁(5)、中段盖板(6)、预制桥面板(7)、预应力锚具(8)、锚具通孔(9);所述桥墩墩柱(1)的底部延伸到基底土层并固定在土层内部,桥墩墩柱(1)的顶部与承接梁(2)连接;承接梁(2)的上部设置预应力箱梁(5),承接梁(2)与预应力箱梁(5)之间设置有减震支座(3);预应力箱梁(5)翼缘处预留若干锚具通孔(9);横向方向布置的相邻两个预应力箱梁(5)之间安插中段盖板(6),中段盖板(6)上预留若干个与预应力箱梁(5)翼缘处预留的锚具通孔(9)位置相对应的锚具通孔(9),预应力锚具(8)横向穿过预应力箱梁(5)和中段盖板(6)上预留的锚具通孔(9),将两者固定在一起;预应力箱梁(5)上部铺设预制桥面板(7),预制桥面板(7)的顶面与中段盖板(6)的顶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墩柱(1)内部布置的墩柱竖向配筋(1-1)延伸到承接梁(2)内部并与承接梁(2)内部布置的承接梁横向配筋(2-1)固定在一起;桥墩墩柱(1)内部围绕墩柱竖向配筋(1-1)布置墩柱环向箍筋(1-2);承接梁(2)内部布置有与承接梁横向配筋(2-1)垂直连接的承接梁竖向配筋(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箱梁(5)包括箱梁底板(5-1)、箱梁腹腔(5-2)、箱梁翼缘(5-3)、箱梁上面板(5-4)、箱梁肋板(5-5)、箱梁外卡板(5-6);箱梁底板(5-1)布置在预应力箱梁(5)下端部,箱梁上面板(5-4)布置在预应力箱梁(5)上端部;箱梁翼缘(5-3)内部预留若干个锚具通孔(9),箱梁肋板(5-5)向内倾斜布置;箱梁底板(5-1)、箱梁上面板(5-4)与箱梁肋板(5-5)围成箱梁腹腔(5-2),箱梁外卡板(5-6)等距布置在箱梁肋板(5-5)外侧;箱梁外卡板(5-6)外边缘设置坡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朱鑫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通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