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78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7
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电极连接;壳体,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填充树脂,填充在壳体内;贯通孔,设置在壳体的底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母线,从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连接端子部紧贴,与壳体的内侧的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壳体的内侧堵塞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贯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即,在壳体内收纳电容器元件等电气元件,使与该电气元件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贯通壳体的侧面而导出到外部,并在壳体内填充环氧树脂等填充树脂。填充树脂以熔融状态填充到壳体内,填充后,在壳体内固化。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熔融状态下的填充树脂有可能从端子和端子所贯通的贯通孔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漏出。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在壳体的侧面(壳体侧壁构件)上,在贯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并沿着贯通孔的下端形成有第一树脂接纳部以使得将一对第一突出部的两下端部相连。若从壳体内侧的端子的上表面和贯通孔的内周面的抵接部附近注入间隙封闭用树脂,则注入的间隙封闭用树脂由于毛细管现象而浸入存在于端子和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内,该间隙被间隙封闭用树脂堵塞。在间隙封闭用树脂固化之后,将填充树脂填充到壳体内。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93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在制造时,在向壳体内注入填充树脂,使注入的填充树脂的温度上升并固化这一工序之前,需要向壳体内注入间隙封闭用树脂,使注入的间隙封闭用树脂的温度上升并固化这一工序,由于工时增加,因此制造容易变得困难。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防止树脂从母线的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壳体的贯通孔泄漏的电容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环状的第一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以及环状的第二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外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防止树脂从母线的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壳体的贯通孔的泄漏。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加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专利技术进行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本专利技术完全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的第一母线的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的第二母线的立体图。图5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A-A′剖视图。图6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壳体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切断的剖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B′剖视图。图7的(a)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壳体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7的(b)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壳体以及装配于壳体的密封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其他变更例所涉及的、用于对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地标注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只是示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方向,而不是示出绝对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电容器”。此外,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贯通孔”。进而,第一端面电极410以及第二端面电极4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电极”。进而,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母线”。进而,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连接端子部”。进而,密封构件7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密封构件”。进而,包围壁面252、254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包围壁面”。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仅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而完全不是通过上述对应建立来将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专利技术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如图1的(a)以及(b)所示,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单元100、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以及填充在壳体200内的填充树脂300。填充树脂300是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以熔融状态注入到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内,之后,通过对壳体200内进行加热而固化。保护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埋没在填充树脂300中的大部分受到保护而免于湿气、冲击。电容器元件单元100中的三个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和三个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向外部导出。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和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以相邻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此外,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分别通过壳体200的底面的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而导出到外部。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700的第一母线500的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700的第二母线600的立体图。参照图2至图4的(b),电容器元件单元100包括三个电容器元件400、第一母线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n具备:/n电容器元件;/n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n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n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n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n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n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8 JP 2017-254808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电容器元件;
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
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
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
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
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
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板状,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立起并包围所述密封构件的包围壁面,
所述包围壁面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密封构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还具备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连接端子部突出,在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的方向上支撑所述密封构件。


4.一种电容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宽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